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中国国家邮政进入第十个年头时,大清邮政考虑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据1906年2月15日《申报》报道:“中国拟入万国邮会。京师。总税务司赫宫保近为推广邮政起见,与南斐洲(今译南非洲——笔者注,下同)英税司订约互递邮件章程。兹总税司更拟使中国邮政入联邦邮会,以兴邮政。”1907年,万国邮政大会在意大利召开,“中国已派意使黄诰及赫总税司之子等入会。顷闻意国等已承认清国邮政附入万国邮政同盟会,以便交递。”大清邮政藉此提出申请,可能因为文件书写不适合,“驻京义(指意大利)使照会邮传部,请查照第六期万国邮社章程补行画押。”  相似文献   

2.
赫德(R.Hart1835-1911)英国人。1854年来到中国,先后担任浙江宁波英国领事署翻译、粤海关副税务司、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大清总邮政司等职务。在中国任职长达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邮政的起始,从海关试办邮政,到清代国  相似文献   

3.
国家邮政开办时颁布的《大清邮政奏准开办总章》说:“……通商口岸往来外国寄递一凡邮政局将信件寄送联约各国者一切条规自应入会后俱照万国联约(指万国邮政联盟——笔者注)条约办理……”。大清邮政刚成立,尚未加入万国邮政联盟,也未与他国签订通邮联约,因此,尽管海关邮政早在1866年就已收寄往外国私人信件,但大清邮政上海至国外的邮路尚未开通。  相似文献   

4.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奏折,在全国正式开办大清邮政。1898年1月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大清邮政开办国内邮政汇兑业务,从此拉开了邮政办理金融业务的帷幕,亦成为邮政储蓄的百年开端。  相似文献   

5.
张立 《上海集邮》2007,(4):37-38
对于署南洋大臣张之洞的。议请设立邮政,请饬议章程”一片,德宗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初三日谕。至邮政一节,业经总署筹议,粗有头绪矣。”据此,总理衙门于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以(《议办邮政折》并附赫德所拟(《邮政开办章程》,恭呈御览,并奉。依议”的御批。白此,明确了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总理衙门。总其成”,明确了于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日起。章程及岸资则例一律开办”。由此看来,国家邮政可以顺风顺水地推广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泰来 《收藏》2008,(10):121-124
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成立国家邮政,翌年10月大清邮政发行邮资明信片,中国的邮政用品——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封、邮资邮简、邮资信卡自此发端。  相似文献   

7.
经过9个多月的筹备,大清邮政总局总办根据《大清邮政奏准开办总章》发布示谕,宣告国家邮政于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元旦(1897年1月30日)开局。大清邮政总局总办葛显礼发布示谕,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1906年,清政府改官制,试图藉机从海关的外国人手中收回国家邮政管理权。《中国自行管理邮政》称:“二十四日北京电云,传闻管理中国邮政之权将由总税务司赫德交出,归中国自行办理,译字林报。”(图1)最初,有人提议“邮政归兵部管辖”;也有“议将邮政归税务处管理”。  相似文献   

9.
大清邮政开办初期,邮政业务只有信件、挂号、挂号回执、新闻纸、印刷品、包裹等6种。当时汇款还是作为信件交寄,以致每寄洋银一圆需寄费八分。1898年1月1日起,大清邮政才办理邮政汇兑业务。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08,(7):30-30
1875年据《费拉尔手稿》(1896年8月22日呈报赫德的《中华帝国邮政邮票与明信片备忘录》)记载,海关筹议发行邮票始于是年。1876年据1904年邮政事务总论,附件丁《邮票略解》记载,是年"准于通商口岸寄带平人信件,其邮票一项,在所必需"。1877年3月5日奉赫德旨意赴沪筹备巴黎世博会中国参展事宜的原烟台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致函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询问在英国印制邮票事宜。3月德璀琳函复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关  相似文献   

11.
1896年3月20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开办国家邮政,向光绪皇帝呈交了“遵议兴办国家邮政”的奏折以及邮政开办章程。当日,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并在邮政开办章程上朱批:“览”字。至此大清邮政官局即宣告正式成立,随即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各种筹备事务办妥后,原计划于1897年1月1日开张营业。后又遵照总税务司署邮字第21号《通令》,将“邮政官局之开张展至中国  相似文献   

12.
吴江  余颖 《集邮博览》2013,(7):18-20
在北京邮政文史中心档案馆,保留着一些极其珍贵的大清邮政、中华邮政时期邮政局所的老照片。这些局所历尽百年沧桑,向我们展现着北京邮政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北京邮政储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设立邮传部1896年3月20日,清代国家邮政正式开办后,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被任命为总邮政司,中国的邮政大权继续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为此,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在1902年2月就曾提出由各省自设“驿政局”,以逐渐代替海关把持的大清邮政,由中国官员掌握办理权的计划。两人在致外务部的电稿中说: “查各国视邮政之权甚重,专设大臣专管其事。前数年中国于通商各口岸先行试办,暂归赫德兼管,不过一时权宜之计,系由总署奏明奉旨允准方能通行办理。然若不及早设法收回邮政,将与海关永为外人占据。”但这一建议未为外务部所采纳。  相似文献   

14.
何谓“万寿古封”?顾名思义便是贴有万寿纪念邮票的实寄封。万寿纪念邮票是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为当时清代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发行的邮票。19世纪90年代初,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负责兼办海关邮政,当时大清国家邮政尚未建立,为此他向清朝政府建议给慈禧太后发行寿辰纪念邮票。获准后,海关邮政决定由当时上海海关造册处职员费拉尔(R.A.de Villard 1860—1904德国人)设计图稿。  相似文献   

15.
1894年11月7日(农历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是当时大清皇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那时,邮政尚处海关试办阶段,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Hart)提议发行纪念邮票,获准后即令上海海关造册处职员费拉尔(R.A.de Villard 1860-1904)设计绘制中国首套纪念邮票的图案。全套九枚,各枚图案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长江历来为我国黄金水道。上海至长江各埠早有商船来往,这给大清邮政开通相关邮路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梁文 《上海集邮》2010,(2):39-41
《大清邮政舆图》和《中华邮政舆图》,详尽记录了当时的邮政设置和邮路,是研究中国邮政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余颖 《集邮博览》2012,(3):22-23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清邮政开办。宣统二年(1910年),冯农等十几位大清留学生,受清政府邮传部尚书徐世昌的选派,踏上欧洲的土地。赴奥地利学习考察邮政业务.其中包括邮政储金业务。如果从这时算起至2012年。我国邮政储蓄则经历了一个世纪多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9.
对研究中国百年邮史有兴趣的朋友,大多都知道或读过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的《总理衙门议办邮政折》。这份奏折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历史文献,它是大清国家邮政的“准生证”,是由国家承担责任在全中国普遍建立近代邮政事业的“通行证”,是中国国家邮政申请加入万国邮政联盟的“身份证”。这份奏折颁布了建立、推行国家邮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例如:保护和利用民信局;“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指‘客邮’)全撤”;全国邮政官局由“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等。要研究《总理衙门议办邮政折》出笼的背景,不能不首先要了解张之洞的《请办邮政片》。  相似文献   

20.
1897年大清邮政成立时,上海邮政总局设在江海关后院,1907年8月,迁至北京路四川路口。随着邮政业务量增加,在北京路的总局房屋不敷使用,遂购地拟建造新办公大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