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浅谈新课程与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改革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  相似文献   

4.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观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最主要的依据,也是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的指南。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在这场改革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6.
李振海 《山东教育》2004,(18):48-48
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实施新课程方案。新课程体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达到以上目标,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悦 《教书育人》2008,(11):28-29
从2005—2010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在全国推行,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由此,我国长时期以来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也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便成了新课程改革中支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理念。课堂的存在,课堂中的人、事、物及其行为的发生都要为学生的发展而准备,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即新课程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何“促进”?怎样“培养”?这就把  相似文献   

10.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  相似文献   

13.
刘玉莲 《成才之路》2011,(14):67-67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提高课堂教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要走进新课程。必须先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5.
顾兴 《考试周刊》2012,(15):181-181
新课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中,老师应以对教育的贡献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建立自己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6.
高成进 《课外阅读》2011,(11):149-149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始终是教育工作棘手的问题,它不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痼疾,更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学校班主任老师孜孜以求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孙虹 《考试》2005,(Z1)
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浙江省宁波地区于2002、2003年在慈溪、北仑、宁海三地进行了试点,于2004年9月在全市全面正式启用华东师大版《科学》教材。我作为一名有十五  相似文献   

18.
张 《小学生》2010,(7):65-65
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笔者结合常年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一、迎接新课程 基础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奠基工程.要按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动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都把开展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作为应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国策。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产生于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