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家梁晓声讲过他有一次在法国的经历。他和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去,但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  相似文献   

2.
"人文"的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清。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六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是啊,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知道“人文”更丰富的内涵吗?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位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滴,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儿,不断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  相似文献   

3.
感悟人文     
"人文"是什么?即便读过书的人,恐怕也未必说得清楚。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竟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为了说明"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  相似文献   

4.
据说作家梁晓声在绍兴文理学院曾用了六堂课的时间讲解"人文"这两个字的含义。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位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滴,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  相似文献   

5.
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竟用了三个星期六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说得清。据《钱江晚报》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一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青年作家梁晓声。在他回答了对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后,英方记者走到梁晓声跟前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两个字,如‘是’与‘否’ 来回答。”梁晓声听后点头表示同意。英方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8.
一、谈话铺垫,导入新课 1.由一段评价引出作家梁晓声:"他是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总能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他仿佛是这个时代的书记员." 2.出示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对梁晓声的访谈片段.看了这段访谈,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相似文献   

9.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青年作家梁晓声。英方记者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听后表示同意。英方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梁晓声略加思索,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  相似文献   

10.
梁晓声是一个用青春热血进行创作的作家,但新世纪以来,他的激情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理性,他的声音、文字越来越闪现出理性的光芒.梁晓声不同于别人的地方,不仅在于他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更在于他的思想深度.思想深度决定了他文学创作的学术品格.理性与焦虑、批判与智慧、历史与现实是认识和理解梁晓声新世纪文学创作学术品格的三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读书     
在许多关于音乐的名言中 ,我同意这样一些说法 :音乐无时不在表现情感 ,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化身 ;音乐是时代的回音 ,是历史的记录 ;音乐是启迪人类智慧、完善人类道德的最佳教科书等等。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听音乐也是一种读书 ,一种特殊的读书 ,是用心灵读一部极其优美的大书、奇书和天书。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 :“中国人唱的歌 ,远的不说 ,从五四至今 ,择其十之一二而串联 ,几乎就是一部缩写的近代史。而且不必借助于解说词 ,时代背景一听就清楚明白。”的确是这样 ,一个时代的音乐就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拿…  相似文献   

12.
在梁晓声的众多作品中,有一类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的小说。从这些亲情小说入手,解构梁晓声对于过去时代的情感体验和批判维度,分析平民主义立场的梁晓声在这些亲情作品中对底层人民的贫穷困难却不失尊严的优秀精神品格的赞扬之情,解读这些亲情作品中所蕴涵的作家对忧伤而温馨的往事的追忆和眷恋。剖析过程中发掘作家在这类作品中对时代、历史、生活和情感的反思和价值认定。  相似文献   

13.
文明的尺度     
梁晓声 《课外阅读》2012,(24):22-23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和林斤澜、柳溪两位老作家访法。有一个风雨天,我们所乘的汽车驶在乡间道路上。在我们前面有一辆汽车,从车后窗可以看清,车中显然是一家人,丈夫开车,旁边是妻子,后座是两个小女儿。他们的车轮扬起的尘土,一阵阵落在我们的车前窗上。而且,那条曲折的乡间道路没法超车。终于到了一个足以超车的拐弯处,前边的车停住了。开车的丈夫下了车,向我们的车走来,为我们开车的是法国外交部的一名翻译,法国青年。于是他摇下车窗,用法语跟对方说  相似文献   

14.
梁晓声作为知青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创作了大量的知青文学作品。在知青文学的文坛上,他执着地用自己的笔端记录了知青生活的心路历程。从知青下乡到知青返城,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给予了倾心的关注,塑造了一组青春群像。对梁晓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知青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5.
路子对你说     
有位作家认为,有诗意的生活就是遭遇一连串的失败,理由是:如果一次失败就把一个人打倒了,他以后的生活中会充满痛苦、悔恨,当然没有诗意;但经历一连串失败,说明失败后他总能重新开始,相对而言,失败的记忆比安稳、优裕的生活多了些曲折乃至戏剧性。困境能磨砺人的性格,激发人的潜能。作家梁晓声的《笔》,讲的是一对母子在穷困中奋争的故事。为了一支钢笔,他们想尽办法。苦难令人同情,由此彰显的可贵亲情则让人欣慰、动  相似文献   

16.
姜有荣 《初中生》2015,(2):13-16
作家梁晓声在评价高考作文时说,当今中学生的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依此观之,一些中学生的作文的确飘逸着一缕衣食无忧、自恋自怜的小资情调,而难见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那么,中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少一些浅薄、多一份厚重呢?法宝只有一个:积淀.下面笔者通过品析一篇习作,来解读“积淀”的三个要旨.  相似文献   

17.
理想主义是知青一代作家的精神胎记、心理情结,是他们精神体验的源泉,艺术创作的原点。史铁生、梁晓声几乎同时走上文坛,他们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走过文革与新时期,又在90年代以来的时代转型中,坚守理想情怀,走向各自不同的精神家园———神性向度与平民立场。梁晓声、史铁生是知青一代理想主义的双声:一个务实,从形而下层面批判社会的单向;一个务虚,从形而上层面祈盼神性的高标。  相似文献   

18.
<正>一、谈话铺垫,导入新课1.由一段评价引出作家梁晓声:“他是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总能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他仿佛是这个时代的书记员。”2.出示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对梁晓声的访谈片段。看了这段访谈,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呢?3.交流:认识那个贫穷的年代,了解人们艰难的生活。预设:(1)聊“闲书”。  相似文献   

19.
<正>51.《基督山伯爵》——大仲马(1803~1870法国)【内容缩写】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以法国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大历史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的临终嘱托。为拿破仑党人传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嫉恨他的卑鄙小人和一个想嫁祸于人的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被唐泰斯高尚的人品所感动,向他传授了  相似文献   

20.
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1900年6月29日生于法国里昂,在1944年7月31日晚执行一次飞任务时失踪,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则传奇。圣埃克絮佩里有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个生涯在他是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圣挨克絮佩里称白己首先是飞行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