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8点30分,美国人朱利安跟着高铁人湘走出杭州车站。这次他想骑车去逛逛杭州运河,到美食街吃饭,找个咖啡馆坐一下午,当然还可以坐坐船,晚上再去看夜景,朱利安的行程其实不算特别,骑个车,看看景,进逛城,正是时下流行的杭州玩法,如果说以前的杭州是"旅游城市",那么现在改称"城市旅游"更为贴切,为这一前一后的换位,杭州奋斗了十年。这场变革的起点是2002年杭州西湖的免费开放。杭州旅游从此进入了快车道。2012年杭州旅游总人数达到85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9%。是2002年的四倍多。"很多地方到杭州来学习免费开放,但像杭州这样的结果很  相似文献   

2.
《新闻世界》2005,(2):18-20
李鹏退休后.虽然很少受到外界关注.但生活仍然充实,他曾经到湖北三峡和浙江杭州等地,在杭州还巧遇正在度假的香港特首董建华,李鹏显然对三峡情有独钟.据日本媒体报道,2004年10月下旬.李鹏与前来访问的日本前众院议长绵贯民辅会谈时表示,他“正在写回忆录。卸任后终于有时间做自己的事了,”他计划以日记的形式分成几本完成。  相似文献   

3.
1992年的冬天,对于严介和来说特别寒冷.他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筹措到十万元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却承包不到一个工程。 有一次,严介和从一位朋友处得到消息:南京市环城公路要开工建设。严介和如获至宝,他马上赶往南京。可是茫茫人海,严介和在南京没有一个熟人.更不知道南京市环城公路指挥部在什么地方,要找谁才能够承包到工程。  相似文献   

4.
胡荧 《新闻天地》2011,(11):32-33
从风华正茂到花甲之年.从赵日可更名为申长城.在漫长的39年里,他履行承诺守护着一段亲情。 在老母亲失去独子承受着剜心之痛时.是他挺身而出.承接着一个家的责任:当老人家生病住院时.是他在病床前衣不解带地照顾:当老人家提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时.他又义不容辞地陪同母亲前往……9月9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他表示: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老母亲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8,(4):47
爱得华.菲舍尔在1983年2月的.《圣母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讲了一个斐济的麻风病人的故事。那个病人的双手已经扭曲,但他仍然成了一个国际闻名的艺术家。他说:“我把我的病看成是上天赐给的礼物.如果不是因为它.我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17岁毅然离家出走 于再原名于镇华,浙江杭州人,生于1921年.家庭很殷实,在杭州城里开了几家颇有规模的百货商店.他的父亲是家里长子,母亲在他幼年时就已去世,留下了娇生的独养子和我(于庾梅),我们兄妹俩关系一直很好. 就在抗战烽烟尚未弥漫到杭州的时候,正在杭州之江大学附中就读的他,毅然卖掉了自己的一辆英国兰令自行车,作为路费,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来到陪都重庆,转眼之间从一个大少爷摇身过着工役般的苦生活,那年他才17岁.  相似文献   

7.
高荣伟 《档案天地》2013,(10):36-38,19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6月生于杭州。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11岁时司徒雷登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他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司徒雷登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开始在中国传教。  相似文献   

8.
1963年左右.胡乔木赋闲养病.从杭州来到上海.经常到福州路旧书店淘书。我们很欢迎他。1990年4月9日胡乔木曾回复我一封关于左翼文学的征询.他在信末说:“当年的小孔对我是很熟悉和亲切的”.就是讲这段时间里我接待他前来看书的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喻晓 《军事记者》2011,(11):65-66
如今.全世界的人。说到澳大利亚,说到悉尼.恐怕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悉尼歌剧院的。悉尼歌剧院成了澳大利亚的标志.成了悉尼这个城市的象征、这个城市的灵魂。 地球上。一座建筑,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事,并不鲜见。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北京的天安门城楼等等.都是。但使人一见之后.就如此印象深刻、永难忘记的却不多。悉尼歌剧院应是一个例外。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DIY     
《出版视野》2009,(3):34-35
就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英文.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有许多话要对你说》(Somuch to tell you)一书是今年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创作获奖作品之一,目前在澳很畅销,受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欢迎。该书作者约翰·马斯登(JohnMarsden)1950年生于墨尔本,后随父母到塔斯马尼亚州、悉尼、巴瑟斯特和吉朗等地居住。离开学校后,他做过很多种工作,从开大卡车送货到在餐馆卖意大利饼,现在他是一名英语教师。他兴趣广泛,  相似文献   

12.
@读什么音? 艾克特 @是什么意思? 汤姆林森是E时代我们不能忘记的人:就因为他选择了@,伊妹儿产生了。早在1971年的时候汤姆林森就在研究一个程序.他想做到把某个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的功能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从一台主机发送另外一台主机上.经过很多次的努力.他的第一个邮件诞生了。此时计算机刚刚通过阿帕网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孙用先生小传字用之,原名卜成中。1902年出生。1919年毕业于杭州宗文中学,在浙江邮区、杭州邮局服务凡二十三年。其间自学英语和世界语,从事东欧和北欧文学的翻译,曾得到鲁迅的赞许和帮助。1944年至1949年,先后任教于浙江衢县简易师范学校及杭州高级中学。1950年调入上海鲁迅著作编刊社。1952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曾应邀访问匈牙利,接受匈牙利政府劳动勋章和证书;同年波兰驻华使馆也赠给他密茨凯维支纪念章。他生平翻译了九个国家的二十余种著名文学作品,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1983年10月卒于…  相似文献   

14.
2012年2月3日,杭州网友@饭团向前看在下城区朝晖社区发现了一位流浪老人,拍照并发到新浪微博上,一时成为一个新闻事件,杭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介入跟踪报道。2月6日,老人被找到.并由杭州网部分义工、杭州几家媒体的记者一路将老人送回了安徽老家。  相似文献   

15.
记者的有效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工作者.提问将体现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业内有这么一个反面典型例子,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有位记者提问。“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6.
播音的敌人     
秋之初,风凰卫视著名评论员何亮亮先生到杭州,参加一个广播评论品牌栏目的研讨会。笔者也参加了,于是有了一次与何先生的近距离接触。多年来,他的《时事亮亮点》《腾飞中国》《总编辑时间》《时事开讲》,或独播,或轮作,另有不少国际新闻节目他也参与评论.都谈得潇洒自如。我常常收看。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在公众场合,庄智象是低调的,然而,他自1997年走马上任上海外教社社长以来交出来的答卷却是非常引入注目的.经济效益方面:2000年码洋1.6个亿,到2007年码洋已过6个亿.社会效益方面:近年来获奖图书层出不穷.<澳大利亚文学史>获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词典>获国家辞书奖,<大学英语>文理科教材获全国特等奖,<交际英语>修订版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版权贸易方面:与境外出版机构达成版权贸易200余种.而庄智象本人获得了全国百位出版工作者称号、首届韬奋新人奖……  相似文献   

18.
继今年4月参展广东东莞Print China2007展览会后,杭州科雷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科雷)再次携该公司开发的全系列CTP制版设备亮相6月在北京举办的Print Expo2007展览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相对于已经占领高端市场的进口CTP来说,杭州科雷自主研发的国产CTP以其自动化程度高、性价比高等优势吸引着中小印刷企业。展会期间.记者有幸采访到杭州科雷董事长项建龙先生,和他进行了愉快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小丑 《出版参考》2009,(6):43-43
有一个来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一个他仰慕已久的职位。可是,等他上班后,他才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不但文凭低,而且能力也低。更可气的是,那个上司还一天到晚对他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一气之下,他辞职了。  相似文献   

20.
198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胡耀邦同志在杭州谢家花园,接见了浙江省的一些领导干部,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接见,(见照片。左二为当时杭州市委书记陈安羽,左四为当时浙江省委书记铁瑛。)耀邦此来是考察农村工作,到了许多地方。他对浙江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形甚为满意。他还特意和我们一起看了新到的反映农村新情况的电影《喜盈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