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网络化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集采、编、播功能于一体的非线性编辑网在全国多家电视台应运而生。非编网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采、编、播模式,要求使用者掌握数字化新技能,同时非编网的维护也给电视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也日益猖獗,病毒的种类、攻击手段越来越多,病毒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当今计算机病毒技术常常与黑客攻击手段相结合,使得计算机病毒更是无孔不入。如何作好非编网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提到计算机扫毒,人们可能想到无非是安装扫毒软…  相似文献   

2.
网络化、数字化是目前电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电视台的网络化、数字化有利于提高电视台的工作效率,规范采编制播工作流程,实现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近几年来,不仅省级以上部分大型电视台进行了网络化技术改造,而且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在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如后期制作非编网、硬盘播出网络、采编一体网、媒体资产管理网络等,犹如雨后春笋,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网络技术在电视台的应用,"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成为广电行业的主流,也是各级广播电视台共同追求的目标,各地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搭建了(广播)电视数字节目制作网和播出网。非编设备的升级改造,播出设备的兼容性增强,使得非编与播出系统实现了制播网络一体化。与传统的制播系统相比,网络化的制播系统为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问题。一旦某个网络节点感染了病毒,就有可能让整个制播网络瘫痪,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事故。因此,如何构建制播网病毒防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的发展,各级电视台也正在逐步从标清制作网向高清制作网过渡。本文就将从高清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建设的目标、总体要求上来思考如何建设高清非编制作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5.
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包含从节目采、编、播,到节目的传送(发射)和用户接收等各环节的数字化。下面介绍我国电视广播数字化进展情况。 1 电视台中心设备的数字化 我国电视广播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过渡是由电视中心的数字化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广东等电视台率先对电视中心的节目采集。编辑、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数字化的进程,非编制作网已成为大多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的重用组成部分。我台非编制作网络建于2003年初,共有6台服务器22台精编站点,网络架构为典型的以太加光纤双网结构,采用高带宽、高稳定性和高存储容量的S2A6000中央存储系统,最大有效存储容量4.7TB,能够很好满足我台目前节目制作需求。网络的不间断安全稳定运行事关全台相关节目的安全制作和播出,这就需要充分的安全技术管理与维护。1、非编网络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非编制作网络的技术管理和技术维护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工作,网络设备的技术维护不仅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思路,以全台资源共享为基本运行管理模式,实现采、编、播全台一体化网络,是目前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细致深入地分析了淮安电视台对于制播一体化的安全需求,并就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卫星节目的录制,是各电视台获取节目素材、进行节目交流的重要手段。建立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卫星自动收录系统,并与非编网络、硬盘播出系统构建统一数据格式的全数字化录、编、播一体的网络,是当今电视台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南通电视台全数字化卫星节目收录、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黄晓林 《新闻窗》2013,(5):73-73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电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节目制作、存储、传输等各个方面,均在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电视数字化进程中,播控系统的数字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其向数字化方向的过渡已经成为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对电视台播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电视技术的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数字电视的建设在各级电视台已经启动。就制播而言,表现在非线性编辑网络和硬盘播出网络的广泛应用。因此,非编网与播出网之间的传输方式成为各台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目前,非编网与播出网之间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传输方式:1、数据传送,即将非编网的节目重新编码,通过网络传送到播出网的视频服务器;2、视音频信号传送,即将非编网与播出网通过视音频电缆相连进行传输。本台非编网采用的是大洋公司的X-edit系统,播出网采用的是格非公司的硬盘播出系统,主体均采用以太网技术搭建。两种方式究竟该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吴智勇 《声屏世界》2003,(11):62-63
概述电视台的数字化就是将数字、网络技术渗透到电视节目采、编、播工作的各个环节。数字化带来了节目制作质量提高、节目播出效果更好、节目保存成本更低、资料检索速度更快、设备维护费用更少、节目交流十分方便等一系列好处。电视台的数字化一般分几步走:第一步是节目制作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大多数电视台已经采用了非编系统);第二步是节目播出采用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第三步是节目实现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管理;第四步是摄像素材实现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管理。第五步是采访摄像采用硬盘数字摄像机。我台正在进行数字化工程,现已完成数字硬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广电总局全台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发布,在电视制作播出领域,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非编技术引入到传统的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中,一方面带来了制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08,(2)
非线性编辑技术是电视制作数字化的热点。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浅析应用非编技术的优越性,介绍在实际的电视节目制作中,非线性编辑技术应用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模拟到数字,是广播技术的一场革命。“数字化”是广播技术设施和手段的更新换代,更是广播节目从采、编、播、录到传输、发射的一场系统化变革。追踪新技术,加快数字化发展,是技术引领、科技强台的必然选择。正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台领导班子明确思想,集中财力,加大投入.仅用了两年时间,台内新增微机300多台、数字采访机100多台。基本实现了全台人手一台微机。驻站记者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完成了音频网、互联网、办公网的升级改造;整合了全台统一的短信平台,建起了语音平台;对广播中心集中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相似文献   

15.
1972年,世界上第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CMX-600投入使用后,由于其具有将视频数字化和制作过程简单快捷等优点而备受业内人士欢迎。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线性编辑技术也日新月异,在短短30多年间,经历了板卡式的非编系统、无卡非编系统、CPU+GPU+I/O的非线性编系统、网络化的非编系统几个阶段。探讨非编系统的进一步开发,面对提高访问速度和运行的安全性这两大非编系统发展瓶颈,合理设计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就成为当务之急。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提高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构建系统的投入都具有刻不容缓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数字视音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进行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电视节目制作从传统以录放机加字幕机的线性电编的模式,转变到普遍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及非编制作网;节目的播出也从以录像机为主播出信号源、以基带模拟视音频信号传输的方式,逐步转变成硬盘播出服务器为源设备的数字信号播出方式;文稿编辑也逐渐从手写转  相似文献   

17.
北京电视台新址网络化标清节目制播体系项目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网络化为核心,在“采、编、播、存、管”的整个电视工艺流程中,实现拍摄数字化、制作网络化、播出硬盘化、存储数据化和管理科学化等五项基本目标。该项目自2004年10月启动,于2009年1月开始逐步投入试运行,承担六个频道标清节目的制播任务,至今应用周期超过一年,总体运行态势平稳。  相似文献   

18.
电视制、编、播、存技术平台数据迁移过程中,光纤网、千兆局域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鄂州广播电视台高清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应用中的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泰州台 E-net 制作播出网是全国首家整合了 E- net 制作、播出以及成熟的大型网络应用技术,是较为先进的非编技术。下面向大家作具体的介绍。一、基于软件编解码方式非编网络设计思路目前在国内使用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电视台中,其非线性编辑网络结构都是基于“视音频压缩/解压缩板卡 PC 平台”的方式构架。这种构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2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的飞速发展,省级和地方电视台都逐步完成了由模拟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改造,纷纷组建了后期制作非编网络,实现了全网内各种节目源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节目质量,降低了播出事故,节省了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