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届全国优秀集邮图书评选" 活动的举办,开了我国集邮文献专 项评选的先河。这说明全国集邮联 真正对集邮文化的传播工作有了新 的认识,这必将推动我国今后集邮 文献出版工作的繁荣和发展。 据报道,这届评选共收到全国 各省(行业)邮协报送的文献228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极限集邮发展很快,报导、研究极限集邮的专门报刊就有200多种。本文将我国大陆发行的极限集邮报刊(民刊)做个较完整地介绍。本刊总第168期“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和“三个较有特色的极限集邮民刊”二文介绍过的《极限集邮》、《极限纵横》、《极限集邮者》、《邮限邮讯》、《极限研究》、《三秦极限》、《金陵极限集邮》,本文不再赘述。如有错漏,望同好补正。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的民间邮刊《邮志界》自1918年2月问世以来,经过85年的演进,随着集邮活动的普及和提高与集邮队伍的不断壮大,邮报邮刊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类邮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有的虽出版仅数期,但留给集邮者的邮识确相当宝贵。无论是官办的(此处泛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数百万集邮爱好者中,专门或偏重于从事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的人并不多,笔者经营集邮文献多年,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也不过千余人。正如我国集邮文献收藏家刘肇宁所说:我国的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活动才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对邮识的重要性的认识的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集邮者加入到收藏集邮文献的行列中来。关于这一点,笔者从日常的经营实践中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在笔者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当中,既有资深集邮家和邮学家,也有普通集邮爱好者;既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厂矿工人、农民和个体工商户,他们都是出  相似文献   

5.
周春倩 《收藏》2007,(4):144-144
我国著名航天集邮家,原中国航天邮友联谊会会长凌福根先生曾说:“航天集邮知识,就像太空一样无限宽广。这是一个崇尚人类科技进步和发明发展的殿堂。”航天文献集邮不仅是航天集邮者的追求之一,也是广大文献集邮者兴趣所在。航天文献集邮的资料大体上可分为期刊类,目录类,书籍类等。  相似文献   

6.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7.
出书难,出集邮书更难。这句话准确地反映了当今集邮图书出版的真实情况。2006年《集邮博览》第2期文献集邮栏目刊登了著名集邮家郭润康的一篇文章《浅说自费出版集邮图书》,表达了老集邮家对当今集邮图书出版难的无奈;特别是出版社“赚作者的钱”更加让集邮者痛心疾首。集邮图书出版从兴旺走向萧条的原因我想读者都很清楚,那就是市场变化的结果。因为图书市场对集邮图书的需求在萎缩,使集邮图书不能为出版社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韩海麟 《上海集邮》2007,(11):22-23
随着集邮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和收藏早期集邮文献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整理、抢救历史文献,满足不同层次集邮者收藏和研究需要的影印本便应运而生了。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缘故,一些早期集邮文献被多次影印后,仍会有乐此不疲的后来者。如原上海中华邮票会第一种会刊《邮乘》就至少出现了4种影印版本。《邮典》、《近代邮刊》、《金竹邮刊》等  相似文献   

9.
重视集邮文献的情况早已有之,可以说自有集邮文献起,文献集邮就已萌芽。这其中,既有集邮文献的编办者、写作者、组织者;也有一批重视邮识的集邮家。就我国而言,许多早期民间邮刊能够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批集邮家悉心收集、精心保存的结果。现在,随着我国集邮水平和集邮受好者整体集邮素质的普遍提高,重视邮识、重视集邮文献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激发了广大集邮组织者、工作者、集邮研究写作者和许多邮友编办、写作、出版集邮文献的热情;激发了立广大邮友对集邮文献较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激发了集邮文献研究组织形成与开展活动,引导文献集邮良好发展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献集邮热潮。那么,什么是文献集邮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集邮的发展,沪上许多公开发行的报纸开设集邮专版。现按开办时间顺序作如下简要介绍。 《上海邮电报》“集邮世界” 1980年问世,逢周三出版,是上海开设集邮专版最早的报纸。刊于第4版,设新邮报道、集邮课堂、方寸论坛、欣赏与评析、港台之窗、封片戳等栏目。经常报道国内外(重点上海)集邮动态和专访,重视刊登引导集邮者正确集邮的文章。集邮课堂栏目刊登过多组邮识连载,颇受集邮者欢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曾对我国早期邮刊(1955年之前)及集邮复苏后的邮刊进行了介绍,但对1955年至1966年间的民间邮刊少有介绍。《集邮通讯》《集邮通讯》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邮刊之一,由江苏无锡市崇安区工人俱乐部集邮小组发行。该小组是无锡市几位集邮者创建的。创刊号上刊有章程及组员录,计29人,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张曙(建秋)、孙君毅、张筱弇、窦莲荪、万祚新等。  相似文献   

12.
集邮文献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搜集的对象,一般搜集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地书店购买,二是通过函购,三是在当地邮票市场购买(只有中等规模的邮市才可能会有专门经营集邮报刊的摊位),四是邮友之间互相调剂交换,五是在拍卖会上竞拍。过去由于集邮者普遍重邮品轻邮识,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对集邮文献的收集与研究不够。现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湖北省内各地先后有以下12部集邮图书(包括内部资料)出版发行,受到省内外集邮者或集邮文献收藏者的关注和欢迎。在这些集邮图书中,大部分参加了在省内荆州市和武汉市举行的两次省级竞赛型邮展,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不少集邮者为使自己的文字成果能聚而不散,采用多种方式出版邮书。近5年来,尽管出书难、买书难依旧困扰着邮人,但邮书的数量仍在逐年递增,参加各级邮展的邮书也多而新,这是我国集邮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吸引更多的新人加入集邮队伍有着巨大的影响。笔者因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05年第5期发表了西安范立民先生的《我国印数较大的几种集邮图书》一文,让我们了解到有哪些印量较多的集邮图书。但是配文附有的“印数大于10万册(含)的集邮图书统计表”中的集邮图书,不仅在邮书名称、出版时间和印数上有一些错误,而且还少列出了三种,现做一纠正与补充。同时对因统计与  相似文献   

16.
“文献集邮联谊会”诞生了。做为一个对邮史稍感兴趣的笔者,我拍手叫好。近些年来,邮市虽处低潮,集邮图书的出版发行却逆流而上,形成了一股集邮图书撰写、出版热潮。虽然其中也有少数东拼西凑、滥竽充数者,但这并不能影响和否定这股热潮所体现的价值,真正的集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集邮报刊的繁荣、科技的发展和集邮爱好者需求扩大,集邮报刊的出版与发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规格求大目前,我国有集邮刊物(包括民刊)数十种,仅2003年创办的邮刊或由报纸改为邮刊的便有近十种,如《封片研究》、《集藏超市》、《华夏专题集邮》、《华夏邮林》、《集邮文献交流》、《文票研究》、《大中集邮》、《新时代收藏》等。2004年又有《岭南集邮》、《文献集邮》、《邮旅》创刊,《银川集邮》也由报纸改为杂志。《集邮博览》由16开64页增加到96页,并增加了彩色插页,装订也改成起脊装订。扩大报刊版面,增加页码,将报纸改为杂志  相似文献   

18.
在我30多年的集邮经历中,我酷爱收藏集邮图书。现在在我的15平方米书屋的三面墙壁书柜里,陈放着3000多种中文集邮图书。这些集邮图书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香港、澳门、台湾,但大多数是我国内地出版的集邮图书。这些用财力和精力换来的集邮图书。不仅增添了我的邮学知识,开阔了集邮视野,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我国文献集邮大发展、大放光彩的一年。一、集邮文献二度选美5月初,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在江苏无锡举行。287部作品(包括集邮图书、文章汇编和邮刊合订本等)参加展览。其中竞赛类展品187部,经评选,12部获一等奖,63 部获二等奖,102部获三等奖,10部获纪念奖。7月8日,由全国集邮联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集邮图书评选在北京揭晓,228部集邮图书参加选秀, 评出一等奖16部,二等奖45部,三等奖77部,纪念奖54部。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中共甘肃省省宣传部副部长王新中于5月16日下午在上海港务局外高桥港务公司参观了邮协建立的集邮者之家和该公司工程技术部集邮小组的集邮者小家,并分别为公司邮协和集邮小组题词:“为职工建家”、“创建集邮者小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