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尊重学生,提倡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了解学生行为的年龄特点。老师们一改往日统一规划的老做法,赞扬个性化,还给学生们一个丰富多采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常常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这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数学课堂!可是,学生是真正在思考吗?是在动中真正思考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吗?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吗?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乙未 《现代教学》2007,(12):47-48
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面对数学课程,我们数学教师应如何改变自身的课堂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切地展现开来,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四个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秩序的好坏与教学效率高低密切相关。在以灌输性教育、接受性教育为主的课堂上,我们常以上课小手摆平、人坐直、脚放正、眼睛看着老师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新课程究竟需要有什么样的教学秩序?这几乎成为所有教师面临的问题。专家指出,学校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但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鲜明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  相似文献   

4.
高建红 《考试周刊》2012,(58):56-56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和学科评价制度给初中生物学教师提出了一道难题:如何才能使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呢?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发现,提高课堂效率是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方剑 《广东教育》2007,(7):167-168
走进新课程后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形式、方法、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课堂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就一定是优质的美术课堂吗?课堂形式多样,是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呢?课堂气氛活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朱岚 《现代教学》2006,(4):33-34
随着新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听——学生在辩论争鸣;看——学生在合作探究。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想象的空间也大了,课堂上的思维活跃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也热闹了……然而,就在我们为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变化而欣喜时,我们可曾注意过与之而来的种种课堂教学的“时髦秀”现象?我们又可曾在新课程的探索过程中为这些“华而不实”的所谓的新教学观念警醒过、思考过?  相似文献   

8.
王建生 《江苏教育》2007,(18):28-30
“生成性”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显著特征,也是现代课堂的迫切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沐浴下,我们的课堂互动了、生成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课堂的互动生成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互动生成”——我们该怎样把握?下面我想结合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九加几”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走进新课程实验区,人们发现教材变了,课堂活了,学生灵了,而老师却感叹:不会教了!原因何在?细细推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反映在教师教学这一层面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教师习惯性的教学实践受到了挑战。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必然成为新课程实验中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学会教学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基于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当今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实,在探讨教学理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课堂?”《透视课堂》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  相似文献   

10.
陈敏 《成才之路》2010,(10):44-45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现象虽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某种角度来说,新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的变化更多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将课设计得符合当前的潮流,符合某种理念。新课堂新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课堂变得“活跃”“热闹”了。但“喧哗”的背后,我们是否问问自己:这节课我们都教了什么?学生都有哪些具体实际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存全国全面开展了很多年了,就以前老教材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言,新课程十分重视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和科学探究过程.尤其是科学探究,它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方面.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如何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汤青 《现代教学》2007,(1):56-58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注重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在新课程理念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听课时应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通过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了解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另外,听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们要边听课边思考:如果这节课由我来上,应该怎样处理教材?哪些环节的处理可能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王晓 《广东教育》2006,(3):34-35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学生空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来说,不少教师都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被人说成“穿新鞋走老路”的过程,教师的备课从过去写教案到现在写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这当中究竟改变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fangzil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后困惑的问题。fangzil老师在“买铅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六急”。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课堂探究如何安排教学时间?二是算法多样化如何引导学生?三是课堂中如何顾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三个难题引出教师的矛盾心理: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探索问题,又担心教学时间的不允许;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又担心教学如一盘散沙无法控制;既要尊重学生自我建构的选择,又担心学生两极分化的加速。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启示是: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课堂向不确定性开放,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6.
张学莉 《成才之路》2011,(30):74-75
回顾新课程改革历程,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数学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挑战性。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充满乐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乐趣,使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关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观点早已有之.但在新课程中数学问题情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不妨将关注问题情境的教学称为“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它对数学教学有什么特别意义?人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在教学实施中又该注意些什么?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分析研究,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学习。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每一位走进课堂的老师必须思考,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教什么,学什么,属于教学内容的范畴;怎么敦,怎么学,属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范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把握课堂设疑的适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要求教师不断设置疑问,以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而怎样优化课堂问题设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握问题的“度”,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人点,这对实施生物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