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突破“求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个旧市人民小学高丽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求最小公倍数”中例1、例2的教学重点是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难点是讲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在教学中我是采用如下方法突破上述难点的。一、借助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建...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最小公倍数”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分数的基础知识之一。这节教材是通过例题展开的,教好例题和安排好练习,是教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一、教好例题 教材中共有三个例题。例1着重于概念,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2介绍了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阐明其道理。例3进一步介绍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与道理,是例2的延续。其中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建议分以下三步讲述。 1.18和30的公倍数,即能被18和30整除的数,有无限多个。在这无限多个数中,最容易找到的一个,就是用18和30相乘,即18×30=540。  相似文献   

3.
说课是指教师将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的体会,确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程序及其理论依据口述出来的过程。说课时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因此,说课是对备课的深入探讨,是备课的升华。一、注重整体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教学时强调要从整体着眼,说课时也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从教材知识结构这个整体出发,说清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整个单元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教“几倍求和应用题”,其基础知识是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两个数的和…  相似文献   

4.
教学九义数学教材第10册72页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时,我遵循教材的顺序和方法,诱导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并强调:“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此时,学生陈飞举手说出了自己观察后发现的规律:如果用甲数最后的商去乘乙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5页例4:求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材结合例4解释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理后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5页例4:求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材结合例4解释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理后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必须包含两个致所有的质因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包含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算理.我们可以采用“提早孕伏、重点突破”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8.
缘起:那是一节教学生“求最小公倍数”的数学课……师:为了简便,通常我们用短除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最小公倍数。教师板书短除的竖式:2│18303│91535这里的2和3都是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3和5是18和30独有的质因数,因此要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只要把2、3、3、5连乘起来就可以  相似文献   

9.
说课是指教师将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的体会、确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程序及其理论依据口述出来的过程。说课时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因  相似文献   

10.
揭示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是教学这部份内容的难点,如果不讲算理,只讲方法,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学生便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怎样讲清算理?小学教学实验教材(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对这个问题作了新的尝试:引入彩条作为学具教具,通过演示操作,直观形象、深入浅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时 ,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做 ,而且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特别是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求出来的往往不是最小的。我也听了一些教师上这个内容的课 ,改了不少有关这个内容的试卷 ,确实出现的问题不少。究其原因 ,就是没有给学生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 ,用“取”“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则 ,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用“取”的思路理解法则首先要使学生懂得“一个数的倍数的质因数一定包含这个数的全部质…  相似文献   

12.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类用减法来解答的应用题,是第二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由于儿童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算理和算法,必须首先完成以下三个转化:第一,要完成题型之间的转化。就是要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转化为“求剩余”的应用题,然后才能确定用减法算。  相似文献   

13.
“短除法”不补教为好,理由有三: 一是“短除法”是恭于分解质因数的,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时技巧性太强,尤其是求3个数及以上的。学生人人掌握“短除法”要花费大量精力,容易形成机械性训练。结果反而不利于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含约数和倍数、能被2、5、3整除的数、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其中,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约分和通分中经常用到,所以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能被2、5、3整除的数是学好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好约分和通分的前提,所以熟练地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十分重要。而理解整除、倍数、约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明确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需  相似文献   

15.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我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新旧知识冲突的情景,激起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积极地思考,使他们发现了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规律,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算理。新课前,我组织同学复习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先写出12和30分别分解质因数12=2×2×3,30=2×3×5,随后写出四个根据上述分解质因数的式子来求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2~74页.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17.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分,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在讲清为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应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的算理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求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取”、“去”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口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简述如下: 一、从“取”理解算理 在学生理解了“一个数的倍数的质因数,一定包含这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及“几个数的公倍数的质因数,一定包含这几个数中每个数所有的质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9.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难点解析青冈县教师进修学校李长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类用减法解名的应用题,是第二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成为难点,是因为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算理和算法,必须首先完成以下三个转化,而这对于...  相似文献   

20.
“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概念比较多,比较抽象,概念前后联系比较紧密,而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特别相近,因此学生常因概念不清而发生混淆。特别是同时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更加明显,是教学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同时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