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0问三伏贴     
杨威 《父母必读》2014,(7):52-53
正三伏天贴三伏贴了!这几年三伏贴很热,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贴三伏贴也是有讲究的。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跨越了小暑、大暑和立秋3个节气。这几年,贴三伏贴的队排得越来越长,很多原来不了解的家长也动心了,想给孩子也贴上几贴,可又对三伏贴不太了解,所以疑问不少。现在,我们就来对三伏贴做个梳理。  相似文献   

2.
本期专家     
《父母必读》2011,(7):16-16
郝宏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穴位贴敷疗法。三伏贴药治疗的次数有限,关键是可以免除扎针服药的痛苦,孩子好接受,能够坚持治疗,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我国的两句谚语,在民间流传很广。 “九九”由冬至起算,每“九”为9天,从“一九”到“九九”共81天。“三九”的含义,一般是指“九九”中的第三个“九”。“三伏”是初伏(头伏)、中伏(二伏)、末伏(三伏)的总称。“三伏”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相似文献   

4.
人体冷热感觉属于触觉问题。许多人习惯以气温的高低作为推断人体冷热感觉的唯一标准。其实,人体感觉温度与实际气温有时相差甚远。如: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但翻开气象资料一看,多数地区的最高气温并不出现在三伏,而是在三伏前后,人们之所以感觉三伏天最热,是因为这时的“热”加进了“湿”,是闷热。人们还有这  相似文献   

5.
<正>周老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文君: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家乡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猜灯谜、赏花灯、扭秧歌,比除夕还热闹呢!阿呆:在我的家乡,过“三伏”吃食有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间早有“夏补三伏”的习惯,并流传“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个金银蹄”的说法。夏日炎炎,天暑地热,是人体阳气发泄的季节。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加快,出汗多,消耗大,加之高温抑制消化分泌,脾胃功能多受影响,使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其结果是入不敷出,人体内常常处于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状态,伤人正气,耗体津液,尤其是体虚多病者,容易发生中暑,出现气虚或气阴两虚等症状。根据中医“虚则  相似文献   

7.
    
勤奋,是不倦的牛,思索,是拓荒的犁;那芬芳、浩瀚的书页,就是我耕耘的土地。数九、三伏,夜I%l、晨曦,都是我的黄金节季;今天,我播下希望,明天,视季成踱。读@杨国超~~  相似文献   

8.
“科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九”、“三伏”即为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节,这是广大老百姓都知道的事实。如何“数九”和“数伏”?  相似文献   

9.
例1(2002年黄冈市)“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简析: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七绝《秋怀》,前两句是“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乡村景象.由于那时的城市与现在的差别较大,我们只需按照现在城市的情况加以分析即可.答案:热量;比热容;蒸发…  相似文献   

10.
宣雨 《母婴世界》2014,(6):72-73
俗话说:“孕妇过三伏,腹中揣火炉。”眼看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对于准妈妈来说,这是个非常难熬的季节。i但是,“只要孕妈妈有准备,那么一定可以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季。  相似文献   

11.
体育正在走俏,我们可以从那些体育明星的身价上看出;健身正在流行,我们可以从那些三伏三九的身影上察觉;健康正以第一需求为生命的要义,因为我们都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可厚非,这些都是好事。  相似文献   

12.
夏日黄昏     
夏天来临了,河岸上,几户农家种的西瓜也熟了,那一颗颗硕大碧绿的西瓜,在三伏的炎阳下,惹得人心  相似文献   

13.
炎炎夏日,消暑避伏,一说暑假能歇一个半月,相信是令多少人艳羡的事。但真能歇吗?当校长十几年,却感觉远非如此,简直就是在暑热中熬煎,夏“炼”三伏,含蕴复杂而深刻。  相似文献   

14.
伏天话阴暑     
盛夏三伏,酷暑难当。耐热能力较弱的儿童,往往备受家人的关爱,享用各种纳凉消暑设备。如今多用的现代化设备有冰箱、电扇、空调器等。然而,取凉方式不当,则对稚嫩的小儿健康有弊。如  相似文献   

15.
春天来了,人们喜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下山山水水的魅力。对于我们黑龙江人来说,五大连池就是这样的理想去处。那里有四奇和四怪,四奇是:水往西边走,车往上坡跑,三伏赏冰雪,数九长绿草;四怪是:喝水能治  相似文献   

16.
周怡君 《高中生》2010,(9):56-56
头顶骄阳。脚踏热地。三伏的天气,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我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记录下了6天军训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7.
胡吉成 《当代电大》2001,(10):29-32
1 填空题 1)发音时,发音体长短不同,( )就不同;用力大小不同,( )就不同。 2)语音具有( )、( )和( )三种属性,其中( )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3)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语音具有( )特征和( )特征。 4)语音的四要素是( )、( )、( )和( ),其中( )和( )在汉语中区别意义。 5)人类发音器官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 6)( )是语音的最小单位,根据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分为( )和( )两类。 7)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 )和( )决定的。 8)按发音部位分类,声母可分( )、( )、( )、( )、( )、( )和( )七类,例如sh是( ),k是( )。  相似文献   

18.
三伏来临,"酷暑"已至,一年一度的三伏灸即将开始,正是小儿进行冬病夏治的良机。很多家长除了忙于帮小家伙对付酷暑,还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未雨绸缪,提前为他能过好冬季作些准备。那么,宝宝能不能冬病夏治?宝宝冬病夏治究竟应注意哪些事项?对此,我们专访了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秀华教授。陈教授针对我们的问题作了如下回答: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种疗法调整人体阴阳,使之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根除,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防病于未然"的疾病预测观。  相似文献   

19.
夺米饭大战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发生过有趣的事情吗?我想你们会有的,我也不例外。 有一次,我到奶奶家去玩,玩了 一会儿,就吃饭了。那是夏日三伏的 一天,热得厉害,我就端着一碗米饭  相似文献   

20.
记忆,之于我们,是早喜三月的清风吹来的明友间的甜甜的嬉笑声;记忆,之于我们,是三伏暴风雨之夜电闪雷鸣间我与你咸涩的泪水;记忆,之于我们,是在黄澄澄的柿子树下细不可闻的低头私语;记忆,之于我们,是在腊月间独自站在苍白的月亮下望着寒风中独自划过的流星。——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