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晓 《动漫界》2022,(4):82-83
美国著名诗人史斯克兰·吉利兰在《阅读的妈妈》中写道:"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所谓亲子阅读,就是以图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家长和幼儿在共同阅读中相互分享、交流、学习的过程.亲子阅读是一种能让幼儿爱上图书、会读书的重要阅读方式.亲子阅读贵在坚...  相似文献   

2.
煮书     
请你阅读阅读级别:★★★★题目设计:姚来祥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的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3.
<正>金庸先生说过:"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对于学生来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我们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使我们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大千世界,在书中可以回望上下五千年的求索,可以凝听金戈铁马踏山河的豪歌。一句话,读书,能把世界带给学生。关于课外阅读,我们其实也并无别于他人的一技之长,但有的是关于阅读的信仰和坚持的力量。一、琅琅书声,朗朗乾坤——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要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丰富从何而来?从阅读与行走中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所谓读书与行走,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事,可以用"阅读"二字概括——读书,读世界。这或许可以称为"大阅读",所谓高贵的灵魂与美妙的肉身结合在一起的阅读。人的生命有限,书却是无限的。因此,我主张教师的读书,主要读经典,经典是历史的、文化的、知识的精华。读万卷书,仍然读的是经典,有万卷"经典"在肚、在胸、在心,那就是"底蕴"。而行走就不一样了,不一定都  相似文献   

5.
<正>岁末年初,检视书箧,发现上年所购图书竟有多本并没有读完,不禁自问:究竟一年读书几本?我的这个问题,想必也是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的问题。一年读书几本才算合格?这"本"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与限制。但作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年读书几本却是有明文规定的,若未达标应该就算不合格了。若问是何规定?单看课标即可。课标规定学生数年内需完成若干万字的阅读量,且须读"整本的书"。若语文教师不先读完这些"整本的书",学生又怎么会去读呢?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前,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许多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日俱增。是的,如果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通过建筑、工具等物化的形态保存和延续,那么人类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续呢?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当于人类的童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随身体的发育、成熟而丰富、充实?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路。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书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度过。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但是,放眼全国,读书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大问题。其实,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主要是在学校养成的,当学校的教师都不读...  相似文献   

7.
陆萍 《家教世界》2012,(8):18-19
许多人一提到早期阅读,认为就是让孩子识字。其实不然,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为了拓展幼儿早期阅读的空间,我们应使阅读活动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进家庭,走进幼儿的生活时空,开发、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来说,书籍还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因此,图书是幼儿最主要的阅读材料。那么在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方面,家长可以做哪些工作呢?一、有目的地读书的策略——设计标记;二、有序地读书的策略——设立图书管理员;三、有质地读书的策略:1.适时适度;2.无为。  相似文献   

8.
与朋友们交流,听到许多关于读书的议论:有人说,在中国,那一群最应该读书的人,就最不读书;有人说,现在有许多“三本书”老师,意思是仅仅靠着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和一本教辅资料就可以对付老师的工作了.这些说法显然偏激,不过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教师阅读不多的事实.当然,我还看到有些读书不可谓不多的人,但他们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问题、教育问题包括语文教学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简单、肤浅、片面,有时很极端、愤青.我常费解:不是说读书使人明智吗?怎么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正>读书可以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与书有缘、不与书结伴。俗话说得好:"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及其与写作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觉得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朗读手册》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数十年进行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的总结。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朗读手册》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20日星期四我望着图书角那一大堆书而犯愁:孩子们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这些小画册、带拼音的小故事书、小童谣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放在书柜中,徒为摆设。而孩子们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中,在我的推荐下,又买了许多新书,如果每人捐一本,那等于一下子每人拥有了50本,学生的藏书岂不大大丰富了?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每月或每半个学期一更换,更何况,“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更新图书角!那又如何处置眼前这一大堆书?发还给他们?显然这些书对他们已不会起作用;作废物处理?这一本本书承载的可都是知识!我寻思了良…  相似文献   

12.
(一)要学会读书大多数人不会读书。——伏尔泰要学会读书。……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华罗庚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贝尔纳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皮萨略夫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更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别林斯基  相似文献   

13.
正记得我在学校里读书时,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在阅读课外书时,我也在阅读各类书。你们读过的书,时间一久,印象渐渐淡了,模糊了,到后来几乎淡忘,读了等于不读。我不是这样,书读得越多,知识的积累越丰富。为什么?你们读书不做笔记,读过就算;我读书都做笔记,所以与你们不同。做笔记是麻烦的,但做笔记有它的好处,要做笔记,不是把书看完了就算了,还得想想有什么可记的。这一想,就比不想要看得深些,也  相似文献   

14.
赵玉珍 《班主任》2007,(2):34-34
在阅读中积累。对于书的热爱,我从未间断。曾经想:“如果去一座孤岛上,只能带一样东西的话我带什么?”我最终选择的是书。在我的心目中,书可以连通世界,与智者心灵的沟通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读书,是现代人生存之必须。教师更要  相似文献   

15.
常常听到一些同学诉苦说:“我看到书就头疼,不管打起多大的精神,过一会瞌睡就来了。”这些同学真的没有读书的天分吗?他们的悟性真的很差吗?都不是。他们不能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不过是缺少阅读方法、缺乏阅读兴趣罢了。那么,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怎样做才可以收获知识又收获快乐?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领会文章大意,不在字句上花太多功夫。也就是说只抓文章的主要特点进行阅读体验,决不顾及其他。试想,如果我们课外阅读每一篇文章都像老师在课堂上分析课文那样读的话,那么一年又能读几本书呢?会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喜爱程度、各年龄段所读课外书类剐比例、读书时间、课外书来源、家庭存书、小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活动等项目的统计和分析,呈现出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但阅读的时间少于看电视的时间.“功利性”增强,图书来源太窄,涉猎面不宽,阅读方法不当等。教师的指导应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择书、点拨阅读方法、逐步提高阅读层次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同学们、朋友们:看完作文材料,我感到非常困惑:图书阅读的人怎么会越来越少呢?网上阅读固然有它的便利,但受荧光屏的阻隔,读者难以身临其境,无法得到那种春风化雨的熏陶和滋养,它怎么能代替图书阅读呢!学生不才,今天就以个人的经历,做一次题为“我在图书阅读中成长”的演讲。从记事时起,我就认识了帮助我成长的书。当大灰狼那凶神恶煞的面孔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但看到它那锋利牙齿咬断小羊的脖子,直觉还告诉我:这太可怕了!于是我嚎啕大哭,不再看带有大灰狼的书。到幼儿园后,常常听阿姨讲故事,我进一步知道了这世界上有大灰狼一样…  相似文献   

18.
<正>一、农村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现状宏路镇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的现状案例一:区域活动中,滢滢、魏俊杰、王益恺等几个孩子一来到语言区,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本图书看了起来。它们快速地翻看图书,一本图书一会儿就翻看完了。我问他们,书里讲了什么?他们笑了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案例二:期末家访时,问到怎么给孩子做早期阅读时,滢滢妈妈说:"我们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也不懂得给孩子做什么早期阅读"。  相似文献   

19.
问:我自己爱读书,希望儿子也爱读书。前阵子我买了一大套书给他,没想到他翻翻这本、弄弄那本,完全不能专心阅读。我买错了吗?怎样才能提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呢?答:许多家长误认为一大套书肯定能满足孩子各阶段的阅读需要。其实每一本童书都有它适合的阅读年龄,套书结集出版,往往会出现适读年龄设定不够明确或设定年龄段过广的问题,而做不到每本童书都适合同一个年龄段孩子阅读。对此,父母若不事先阅读并做适当的分类,就一股脑儿丢给孩子看,孩子就会因刺激过多而出现分心的现象。二三岁正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启蒙期。此时,父母提供的图书内容是…  相似文献   

20.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是世界读书日的主题。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却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的比例为48.7%,与全体国民总体的比例则为42.2%。(4月23日《北京娱乐信报》)网上阅读率的迅速增长,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图书阅读率的大幅降低,但是,整体意义上国民阅读率的持续走低,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更何况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暂时毕竟不能相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