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佯谬、悖论和二律背反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有时被错误地理解和使用。例如佯谬和悖论就常被混为一谈。本文列举一些著名和不著名的详谬、悖论与二律背反二讨论其定义、含义、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作用的不同,对这三个概念作出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物理中的佯谬例子,给出对佯谬的定义及分类,并阐述了佯谬产生的根源以及佯谬在推动物理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双生子佯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一个简单方案,给出了双生子佯谬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物理中的佯谬例子,给出对佯谬的定义及分类,并阐述了佯谬产生的根源以及佯谬在推动物理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量子统计出发证明了:1.不同组元的弱简并量子理想气体在粒子质量差δ→0时,绝热混合后其温度T将有一突变的极值量,等温混合后自由能F也有一突变的极值量;2.当粒子热波长λ远小于粒子间的平均距离d时,此极值量与经典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3.温度佯谬和自由能佯谬本质上是由组元粒子数密度的突变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佯谬”一词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陌生、高深的 ,原因是绝大多数“佯谬”出现在近代物理学中 ,如相对论中双生子佯谬 ,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佯谬等 .因此一般学生第一次接触它 ,是在大学学习狭义相对论时 .那是否意味着“佯谬”只与近代物理有关 ,与高中基础物理学习无关 ?一、“瞬时速度”与“飞矢不动”高一学生在学习“直线运动”时 ,会碰到瞬时速度的概念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 .如果是简单的概念灌输 ,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如汽车上的速度计随着行驶的快慢而改变 ,学生都可以接受这个概念 .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  相似文献   

7.
剖析了线膨胀过程中加热与冷却的本质,指出了在棒的热膨胀过程中不出现佯谬问题.  相似文献   

8.
宋炜  武威 《中学物理》2012,(11):64-65
1问题背景 车缝佯谬是一个有趣的物理问题,理解车缝佯谬可以很大程度地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该佯谬(本质是长度佯谬)的内容是这样的:一辆列车在地面上匀速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道宽度比列车长度稍长的裂缝,驾驶员认为,如果列车加速到某一速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热力学统计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状态函数熵,叙述了Gibbs佯谬,以及如何用量子统计力学的方法消除Gibbs佯谬。从而表明了统计物理热力学之间的进一步联系。  相似文献   

10.
通常所谓的"佯谬"是指对同一个事件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结合大学物理教学中几个电磁感应的佯谬实例,详细分析了造成的原因,阐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关于回路的认识、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时音叉干涉实验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曾困惑物理学界多年至今仍未能解决的理论与实验不一致的佯谬问题;然后通过分析音叉叉股的结构特征,重新建立起了新的物理模型——通常的面波源或特殊的平面波源和点波源,从而为佯谬问题的彻底解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借助于新的物理模型,通过波动理论的层层分析与推导,成功诠释了音叉干涉佯谬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育佯谬”是指道德教育或者是不道德的,或者是无效的:如果要想让学生按照已有的道德规范行事,德育需要采用强制的不道德的方式对待学生;如果不用不道德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长大以后,或许连什么是道德所要求的,什么是道德所禁止的都可能分不清楚。“德育佯谬”之所以在当代社会凸现出来,是由于自由、民主、平等等社会价值观开始兴起、并有了进一步发展。协商对话是交互理性的对话性过程,通过协商对话,德育能够走出“德育佯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吉布斯佯谬存在两种说法,在此针对有关文献对这两种说法的阐述进行说明,然后对其解释进行讨论,提出:根据全同性原理的诠释,在统计物理范围内可以解释吉布斯佯谬.  相似文献   

14.
通常所谓的“佯谬”是指对同一个事件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结合大学物理教学中几个电磁感应的佯谬实例,详细分析了造成的原因,阐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关于回路的认识、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玻耳兹曼H定理的建立过程,阐述了H定理在分子运动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由H定理所引出的“可逆佯谬”和“重归佯谬”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应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积分方程求解介质受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电容器”佯谬产生的根源,给出了消除该佯谬的修正项.  相似文献   

17.
“孪生子佯谬”教学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提出如何用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讨论“孪生子佯谬”。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佯谬,如同在迷宫中行走,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也许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佯谬"又叫做"悖论",是指从看似正确的前提出发,经过看似正确的逻辑论证却得到了荒谬结论的那种矛盾命题,在通常所说的佯谬中,有一些佯谬,经过认真分析,总可以发现其前提或逻辑包含有错误,这一类佯谬是"疑似佯谬".然而也有一些佯谬,你不得不承认其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熵为广延量这一性质解决了“吉布斯佯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群表示的不同观点,可以消除存在于群C4v的酉表示中的佯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