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为理论规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耕读文化”与“工匠精神”为历史根脉,以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现实语境,对丰富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为有效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要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劳动素养、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制度保障。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实现教育强国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协同发挥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育人效用的重要举措,更是直面就业困境,以生涯规划为切口,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育人导向,以实现就业能力与家国情怀双提升为育人目标,以保障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相匹配为育人内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挖掘课程潜在的德育元素、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优势、优化课程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决策引导,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价值导向科学化、价值内容具体化、价值目标可行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务求实效、科学导向、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等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新的劳动价值观、培育新的劳动精神、提升新的劳动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构建融合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就要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治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将工匠精神培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方式方法、评价与监督、文化环境育人中。  相似文献   

5.
以问题为导向,从剖析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入手,详细梳理党的教育方针中关于"五育"的表述.以时间为轴线,全景展示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回归历程.通过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来分析劳动教育推动"五育融合"的实践理路.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等课程主渠道,探讨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等四个实践性较强的重要教育平台,探求劳动教育融入其中的方式方法,形成新时代高校全课程、全方位、全过程劳动育人的清晰路径,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是高校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的重要方式。在就业压力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转变学生观念,强化知识储备,提高择业技能。文章从该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从职业生涯内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设计和思路,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该课程应全程化和分阶段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务实与务虚相结合,集体备课与单独备课相结合,坚持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需要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育人等方面出发,探索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谱系、价值性能、社会实践、时代特征等要素上呈现出相互耦合的态势。探析耦合的现状,进而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构路径,实现两者在育人机制、育人载体、育人队伍、育人方法等实践领域的同构,实时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领导机制和师资育人体系等方面的互通桥梁,有效落实“知情意行”发展规律。在理论、情景、网络、实践四个课堂中螺旋上升式的循环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具有政治温度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而且可以起到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磨练创新精神等作用。为促进劳动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要强化劳动教育目标的创新育人导向,优化劳动教育载体的创新育人功能,增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创新育人本领,营造劳动教育环境的创新育人生态,合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融合的有利格局。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价值目标、教育功能、教学方法存在着内在契合性,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劳动文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等具有重要的协同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农林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因而备受重视。在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大学生主体优势,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价值属性、构成要素、作用机理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学校可以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推动二者融合发展,以增强育人的全面性和实效性。由李晓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基于协同育人模式,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运行机理、保障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构建系统完整的思政协同育人理论体系,为研究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而又独特教育内容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内涵相得益彰,是高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宝贵精神财富。高校借助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契机,研究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分析高校在传承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问题,通过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构建精品课程育人体系、融入校园文化营造红色育人氛围、融入学生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作用、融入新媒体占据网络育人阵地等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实施红色文化育人机制,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精神是党在特殊历史时期熔铸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材料和珍贵资源。恰当理解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正确认清其融入的困境挑战,通过提升工作队伍与提高教育水平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创新方式方法与优化教育载体相结合、建设校园文化与优化外部环境相结合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为促进高效融入、培养堪当民族大任的青年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朱丽丽 《文教资料》2021,(1):121-122
一些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尚存有问题。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助育人工作等,助力高校劳动教育变革,挖掘劳动教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出,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视域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乎劳动教育的目的、路径和成效要求,也能满足国家、高校和学生个体的高质量就业要求,有必要在教育内涵和实现路径上进行体系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存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导致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顺利就业。文章探讨了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通过激发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系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实训环境学习、职业需求融入、技能人才培养”,育人核心路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研究基于MOA模型从参与动机、参与机会、参与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以筑牢精神锚点、优化就业锚点和增强能力锚点为路径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优化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全面发展内核,倡导把劳动意识、劳动精神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全过程,内化为一种人生信仰。  相似文献   

19.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劳模精神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深刻的思想意蕴、丰富的实践价值,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提供鲜活教育资源。分析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破解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探究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大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20.
肖诚袁成 《大学教育》2023,(10):125-127
石油精神是石油高校的灵魂,后勤服务育人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两者有机融合对做好石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行为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先对“石油精神”在新时代石油高校中的内涵与价值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后勤育人阵地、发挥后勤育人功能方面分析石油精神融入后勤服务育人的必要性。通过调研,从后勤工作、大学生、校园环境等角度归纳总结了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后勤育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西南石油大学的管理经验,从后勤员工自身引领、开展实践教育及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探讨了石油精神有效融入石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创新路径,为石油类高校开展后勤服务育人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