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功和能”试题往往综合牛顿定律、圆周运动、电场、磁场等知识进行考查,并能结合现实生活、生产、科技知识出现新情景题,这类试题物理过程复杂、条件隐蔽,可有效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工具能力.“功和能”的试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物理的考查重点,近年高考试题中设置的情景往往是磁场有边界或有障碍物,使粒子运动轨迹是一个残缺圆,或者是带电粒子离开有界磁场再作其它形式的运动,试题情景具有开放性,富有探究性,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粒子运动轨迹去寻找几何关系,将物理规律与数学工具结合起来分析,考查考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边界问题大体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3.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物理的考查重点,近年高考试题中设置的情景往往是磁场有边界或有障碍物,使粒子运动轨迹是一个残缺圆,或者是带电粒子离开有界磁场再作其它形式的运动, 试题情景具有开放性,富有探究性,这类试题要求考生根据粒子运动轨迹去寻找几何关系,将物理规律与数学工具结合起来分析,考查考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边界问题大体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4.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功和能”试题往往综合牛顿定律、圆周运动、电场、磁场等知识进行考查,往往结合现实生活、生产、科技知识出现新情景题.这类试题物理过程复杂,条件隐蔽,可有效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功和能”的试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重视对考生模型建构能力的考查,不仅相关题目数量多、分值大,而且每年最后一题都考查考生的模型建构能力,2019年依然如此.1、2019年北京高考中典型试题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其中也重点考查了考生的模型建构能力.下面以北京高考理综卷相关试题为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语句衔接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此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段整体的感悟能力和前后文句衔接的能力。做好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要对文段进行“四看”。现结合高考试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语句衔接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此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整体感悟能力和前后文句衔接的能力。做好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对文段进行“四看”。现在结合2010年高考试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能力是高考物理试题重点考查的能力。通过对2016年全国卷及各省级行政区域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分类对比,分析了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培养考生的实验能力和在高考中强化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进行分析,提出应基于教材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并在考试中通过逐步探索科学探究类实验以及创新实验类试题加强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考查。  相似文献   

9.
静电场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而且经常有一些创意较新的陌生题.试题往往从理解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与力学、直流电路、磁场等学科内知识的综合等几方面,考查考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考生物理思维的能力.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电场试题仍坚持这方面的命题思想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高考物理命题几个特点1.“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倾斜”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坚持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题目能较好地鉴别考生的能力,这种鉴别力一般不是靠对知识点的高要求,而是靠对能力的要求宋实现的。试题十分注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考试说明》提出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完成实验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这种能力考查的“立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磁场     
在高考试题中,磁场以考查洛仑兹力为常见,安培力内容的考查或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或与电磁感应相联系。磁场中粒子运动的内容与运动学、动力学或静电场相结合,可以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种试题具有相当的难度,考生得分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张军 《中学理科》2005,(2):18-21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棒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问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常出现的热点试题之一.通常试题将电磁感应、电路、导体的受力和运动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下面通过几个典型例题对这类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目的是要在众多考生中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参加高考的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通常要做大量的物理习题,而一份高考试题中只有二十几个题目,如何通过这二十几个题目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呢?主要手段是通过设计一些新情景、新问题来考查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面对新情景、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既要充分利用复习备考过程中已熟悉的知识、方法与模型,同时又要能结合具体的试题有独立的思考能力。那么物理高考中需要怎样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上海物理高考是首次全部针对上海二期课改的试卷,由于不再是一卷同时面向上海一期和二期课改、避开了“分叉”题的影响,整卷更加流畅。试题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考查了考生能力,在物理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几方面均有良好的体现,实现了选拔和引导教学的高考目标。  相似文献   

15.
广东近三年高考物理为落实“以能力立意”命题思想,引导考生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思维方法,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过程、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考查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其试题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有不少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1995年高考物理试卷对能力的考查,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不少试题虽然源于常规题,甚至可以从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但是它们在命题的立意、情境以及设问方面都有所创新,涌现出了一批很有特色的好题,使它们在考查物理学科能力方面发挥了特有的功能。本文就两年来试题的情境和设问两个方面做一些分析。先谈高考物理科试题的情境。一、什么是试题的情境?情境,就是情景,境地,物理试题要通过设置的特定的物理环境来考查考生的物理水平。近两年,高考物理试题所设计的情境大概有六种形式:为考查考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避开考生一般熟知的内容或形式,设计新情境。例1(1995年全国高考第11题)图1表示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此交流电流的有效值是  相似文献   

17.
电磁感应问题往往涉及到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等许多方面的物理知识,使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综合达到了极致,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能力,因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试题常见的形式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导体棒受到安培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物理高考试题中有关“滑块———木板”或“子弹———滑块”模型试题 ,频繁出现 ,这类试题之所以受到物理命题专家的青睐 ,主要因为 :模型内涵丰富 ,考核知识点多 ,综合性强 ,变化复杂 ,隐蔽条件多 ;这类试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正确物理图景和知识迁移能力 ,也能考查考生物理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 .模型大约分为以下四类 :其一是初态仅单方有初速度 ,与“子弹———滑块”模型相同 .其二是系统双方都有初速度 ,但各自初速度方向相反 ,加速度小的一方做往复运动 .其三是系统双方都有同方向的初速度 ,且一个运动快…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物体发生碰撞与弹簧关联及锁定类型的试题以压轴题多次出现在高考物理试卷中,成为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的难度逐年增大,特提醒广大考生和教师予以重视.该类试题更加注重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全面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还和核反应联系起来考查,物理过程较复杂,综合性较强,难度较高,能发掘考生的潜能,拉开考生的分数,  相似文献   

20.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阶段力学部分重点。高考对牛顿定律的考查不仅局限在力学范围内,常常结合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等问题,考查考生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其他相关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要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