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亲爱的同学们,英语学习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要想学好英语,就是一个字——“练”(Practice)。听、说、读、写,反反复复地进行练习,熟能生巧,应付自如,就可以达到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情景对话     
本期我们来练习用英语和别人打招呼。下面的几个实用小对话可以帮助你灵活运用它们。好好读一读,有机会的话一定不要忘记“实战演练”一下,所谓“熟能生巧”嘛。  相似文献   

3.
《卖油翁》的主旨,一般都认为是“熟能生巧”。浙江省编《教参》也持同样的观点:“说明技有所长,在于熟能生巧,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笔者认为,本文并非说明“熟能生巧”,而是对“自矜”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张莫宙先生在《数学教学》2013年6月刊上的“教育随笔”中,引用杨振宁、陈省身和华罗庚三位大师关于熟与巧的论述,指出中国古训“熟能生巧”关键在于一个“巧”字,若将该古训与机械训练或题海战术结合起来,则无巧可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烂熟”而非“巧熟”,同时,张先生也主张将练习与理解结合起来.方为中两数学新育可补乡道.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的计算教学中,练习是巩固算法、形成技能的必要手段。尽管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如精讲精练、变式练习、熟能生巧等宝贵的经验与认识.但时下很多计算练习在内容上还是重复多于变式、机械多于意义,形式上或练之过度、或操之过急、或习不得法,使得练习多多却未“益善”,熟未生“巧”却生成了“厌”,  相似文献   

6.
“庖丁解牛”讲的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可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熟不一定能生巧”,重复机械地记忆或练习,反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庖丁解牛”现象是不是就是简单的重复机械记忆与练习呢?  相似文献   

7.
“熟能生巧”,人们通常理解为熟练了自然能产生技巧。于是有人认为“作业越多越好”。是不是作业多了,练习“熟”了,一定自然生“巧”?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有位民兵同志,三番四复地练习投弹,可是老投个二、三十米。后来他一面加强臂力练  相似文献   

8.
常言说得好:"熟能生巧."为了使学生的技能变得熟练,为师者往往选择大量的练习予以强化,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不过,干万不要忽略了,熟能生巧,同样也能生"笨",因为机械重复式的练习做多了,学生会产生思维的惰性.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很常见,下面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的十种练习方法张新龙(于都县银坑中心小学)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改教。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着力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各种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阅读教学中的练习方...  相似文献   

10.
史萍 《西宁教研》2001,(4):30-30
美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学生的技能技巧是积累而成的,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识到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能,必须理论和操作有机地结合,循环上升,建立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操作练习做到“熟能生巧”,理论学习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术、技能,在教学中应注意操作练习,并不是机械的重复,理论指导并不是枯燥的框架,它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任何技能的学习 ,都需要练习 ,若要熟能生巧 ,则需要加倍练习。然而 ,练习的进步程度并不是简单地决定于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练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忽视练习的规律 ,如无计划的“滥练” ,单纯追求练习次数的“蛮练” ,必然降低练习的效果。练习的进步状况可用练习曲线来表示。不同的技能 ,难易程度不同 ,其练习曲线也有所不同 ;同一技能 ,由于被试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其练习曲线也不尽相同。我们从四名中学生通过镜画仪学习画六角星的练习曲线 (邵瑞珍主…  相似文献   

12.
“理解是第一位”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超老师一组关于熟能生巧的调查分析进行了再分析,重新肯定了数学教学中“理解是第一位”的观点.并对中国的练习观和西方的理解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课堂做作业是“减负”的有效途径康县城关二小李秀英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作业是巩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老师每讲完一定内容的教材,总要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但有时为了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并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李超老师一组关于熟能生巧的调查分析进行了再分析,重新肯定了数学教学中“理解是第一位”的观点,并对中国的练习观和西文的理解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萌 《人民教育》2022,(17):38-40
<正>练习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的练习是必要的,而且不少技能性的学习内容,比如体育运动项目、乐器学习等,有一定强度的练习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今天不少教师和家长过度迷信、过度依赖练习,让孩子大量练习、大量刷题,实践证明这么做也确实有效,但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副作用,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育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完全仰仗大量练习的学习方式有着不少的弊端。滥用“熟能生巧”规律导致的问题制约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珠心算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珠算训练,使学生在脑中形成映象,在脑中打算盘,提高计算速度。为此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进行脑算。这“熟能生巧”的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怎样使珠心算不再需要学生负担那么多的习题量就能达到脑算呢?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发现,“算珠图形”训练法使珠心算教学可以“不熟”也能“生巧”。  一、“算珠图形”训练法的内涵及特点  “算珠图形”:是模仿算盘珠在脑中形成的图像的图形。其特点是:(1)具有鲜明的色彩;(2)有具体的形状;(3)有可大可小的伸缩性。  “算珠图形”训…  相似文献   

17.
要精讲多练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即要讲得清楚明白,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练习时间。精讲,关键是在“精”字上下功夫。首先应该精心备课,透彻地理解、掌握了教材,熟能生巧,用语也会贴切中肯;预先了解到学生对新课程理解的程度和对旧课程掌握的情况,讲解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也才会切中要害,突破难点,并且还应发挥教具直观教学的作用。比如,在授课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明确清晰的分数概念,使他们知道一个物体可以作为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作为单位句”,一个整体也可以作单位“尸,我准备了一套绒极教具来教学:用硬纸壳剪成8个大…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自华东师大李士锜先生发表“熟能生巧吗”文章后,人们对“熟能生巧”的理解为“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将所学的东西弄得滚瓜烂熟,取得经验,就可以找到技巧,得心应手”.而“放任自流”是与“熟能生巧”相对应的极端情形,“熟能生巧”和“放任自流”存在何种关系?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1 完形填空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多练”,只有通过平时“做题万道”方能飞跃至“熟能生巧”。第四册教学旨在通过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技巧提高读速及阅读理解能力。用来检验学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完形填空(CLOZE)”乃是第四册中的重点练习形式,也是期末重点考试题型.占20分。大家在做这种“完形填空”练习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再逐题解答。边看边解的做法效  相似文献   

20.
超级成语SHOW     
A:你学习还顺利吧?B:我在拼写和发音上有困难,但最令我头疼的是说英语。A:我希望你能抓住每一次机会练习说英语。要知道,“熟能生巧”。B:谢谢,我会努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