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三个一致性”理论原则的指导下,最终实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理解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人民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客观物质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民是认识的主体,真理来自于人民的伟大实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学习。人民是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走群众路线,把党的宗旨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主体地位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文章较全面地回顾了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并概括指出了这两者相统一的表现、根据、基础、内在机制与特点.最后指出,认真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而且对于深入领会与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关于"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的重要论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制度在青海的创建及演进历史,反映出不同时期青海检察制度发展脉络、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其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检察制度建设应当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司法规律和地域特点;应当以监督求发展、重视建章立制等。新时代民族地区人民检察制度及检察事业的发展,需在大局、策略等方面因地制宜推进、扎实稳定实践。青海近百年检察制度发展历史昭示:坚持党的领导,是检察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检察建设和检察活动的基本原则;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检察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地区检察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把握重点与协调发展并重,是促进检察事业全面和稳步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坚持、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社会实践的核心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三位一体”的根本原则和与其内在的一致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于我们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高度和认识高度,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不断满足人民利益需要、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基本原理,赋予了人民主体理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人民主体理论的巨大贡献,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在坚持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提出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要求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史观.只有科学认识以人为本和群众史观的内在统一性和高度一致性,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增强贯彻和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新的历史高度和认识高度 ,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不断满足人民利益需要、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基本原理 ,赋予了人民主体理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人民主体理论的巨大贡献 ,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我党确立的宗旨,是服务国家与服务人民的一致性和爱国与爱民一致性的本质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它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赋予了时代的特点,把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实践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逻辑,弄清楚其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对于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根本属性。从历史逻辑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镌刻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之中。从实践逻辑看,“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九个坚持"的教育新论断,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首要的是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教育的人民立场,是党发展教育事业的初心,是为人民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为每个人人生出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条件。落实教育的人民立场,要坚持人民满意与尊重规律相统一、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相统一、厚植优势与补齐短板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这主要表现在:倡导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主体的基本原理;对人民群众这一历史范畴作出了新认识和新发展;对政党与人民群众、领袖与群众关系作出了新分析;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出了新阐释;提出了人民利益标准与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一致性。深入研究和学习邓小平的人民群众观及其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在今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口号正在中国广泛流行。“以人为本”之“本”是多义的。一指哲学上的“本体”,二指价值论上的“本位”,三指管理学上的“本质”,而其每一方面,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这就导致诸多的歧见。文章对此作了哲学分析,评论了来自西方的各种人本主义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观念。我们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以此为基础的人学观,致力于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和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要求的实现,与此同时,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自由、民主和一切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有关论述是江泽民新时期建党学说的理论生长点,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历史性课题,是江泽民构建其建党学说的历史起点,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变迁,以及对其深层次原因的准确把握,使得江泽民同志对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为关注。江泽民新时期的建党学说正是在保持与客观现实历史发展进程一致性的原因则建立起来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新时期建党学说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全新思想统摄高中思政课程有关国家制度的全部内容。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教学,化解学生心中疑惑:“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的历史过程是什么,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等,让学生认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任何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情感。“文以载道”实乃必然。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工作者应大胆抛弃对“文以载道”的顾虑,走出对文艺社会作用认识的误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充分尊重艺术规律,不但敢于“文以载道”,而且善于“文以载道”,按照“文道统一”原则,创作出既有高度思想性又有高尚艺术性的精品佳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及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等观点。这一系列伟大的思想观点。对于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梳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人学价值,把握马克思人学观的真谛,从人民、中心、发展三个关键词展开对人民意识、中心意识、发展意识的深入探讨;从人学价值出发研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方法论意义,才能在鲜明的人民性、发展的价值性、中心的至上性中,校准人民需求,把准社会主义方向,瞄准中国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凸显发展之价值关怀的人民方向和现实主体,确立符合历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人民观与发展观,才能在新历史阶段上开创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历经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给出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即接受人民监督和勇于自我革命。“两个答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科学回答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实现长期执政这一根本性问题的重要法宝。这从领导核心、价值立场、内生动力、目标任务和手段途径等方面,体现“两个答案”的内在一致性源于党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观点,其哲学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观点,共产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三为”、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