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视觉图像阅读的比重越来越大,视觉图像数据库的建立已成为现实需求。文章从高校图书馆建设图像数据库的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图像资源数据库数量和建库馆比率、建库类型、分布区域数量及构建库比率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图像数据库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庞立群 《传媒》2006,(10):68-68
今天,视觉图像已经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在信息社会中,影像化的信息更易于接受、更适应人们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更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图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的优势,在文化传播中超越文字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图像打破了语言文化的理性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理性思维的习惯,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由阅读转变为观看。正是由于图像在传播中的优越性,在视觉文化传播中其影响力以及传播速度比文字更快、更广。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时代以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内容宣告一个新的视觉文明的到来,我们正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过渡.现代社会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以影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介加速了这种效果的释放.电视不仅担负着视觉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也是建构者和缔造者.视觉影像塑造了一个媒介主导的现实和电视构筑的文化,图像传播表征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成为构成文化中群体的主导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雪芬 《图书馆杂志》2012,(4):60-61,81
在当今数字图书馆信息环境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的迫切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本文主要围绕美术图像数据库的建设,针对更好地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新闻报道形式层出不穷、网络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构成新挑战的背景下,"读图"已经成为现代人阅读时的一种自觉。人们已习惯于以视觉图像来获取信息,而大多数读者也是在"读图"之后再通过文字报道,深入了解新闻事件内容,进行"深阅读"的。作为报纸美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漫画配图,以其雅俗共赏的形象特点,已经或正在现代纸质媒体版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现代读者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之一。近年来,《宁波日报》在地方新闻版的"新闻聚焦"、"记者观察"  相似文献   

7.
张慷  郝月 《新闻爱好者》2011,(23):83-84
我们正处在一个视觉化的时代,当代文化呈现出高度视觉化的特点,视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当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后,图像就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电影、电视、广告、网络、LED,无论是在公共空间还是在私人空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图像所充斥。在这样一个以"图  相似文献   

8.
钱小云 《大观周刊》2012,(41):255-255
众所周知,人们获得信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靠视觉,而视觉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在信息丰富、知识倍增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缩短信息流动的时间”。从吸收文字信息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要求人类快速阅读,即速读。因此,从小学高年级起,以至整个中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华 《新闻前哨》2020,(2):55-56
时代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带来传播形式巨变,图集、长图、H5、短视频等以图像为主体的传播形式,因其直接、简洁、生动等特点,契合了当下受众"快阅读""浅阅读"需求而发展迅猛,同时倒逼信息传播的逻辑发生改变。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思想界重要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就曾预言,人类21世纪将进入以视觉文化为主体的图像时代。现在,我们正身处这个时代——信息碎片化,不论叙事方式还是行文内容,都得迅速抓住眼球,于是文字空间被压缩,图像大行其道。因此对编辑而言,视觉化的形象思维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在论述图像传播研究与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详尽阐明了当今图像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文化转向"的内涵: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视觉事物成为文化建构中的关键,图像成为传播知识和建构文明社会的重要媒介,建构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想像及认知/想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被重新发现的"图像"的作用、地位和本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最后就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图像已成为现代传播中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文化力量。开展图像文化传播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传播效果,拓宽文化研究的领域等方面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6,(20):17-20
<正>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图像转向","视觉书写"已被人们所广为熟知与认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因为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由诱惑人的图像构成的复制的表层的世界"~[1],受此影响,文化史、历史学等研究领域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痛并快乐着的"图像聚焦"。这一聚焦,不仅体现在图像对于史料范畴"富有争议性"的扩充,更体现为图像在他者(也即其他学科)诉求延伸的场域下对本我(图像自身)研究方法方法论上  相似文献   

12.
印刷技术与摄影技术的高度发展,优化了图像表意传统的内涵,促成了"图像叙事"时代的来临.尽管在人类交流方式中,图像叙事相较语言叙事长期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是在文化、新闻、出版领域,以图片为主的视觉符号正在挑战文字符号的主导地位.随着新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片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已成为当代新闻媒...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地方党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获取信息方式的多样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理念,传统的版面设计已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地方党报如何在众多新媒体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这不仅在新闻内容上、质量上狠下功夫,还必须进行版面设计改革创新,通过优秀的视觉设计,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  相似文献   

14.
图像索引与检索的数据库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像资源的迅速增长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 迫使人们对其索引与检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讨论了图像索引的数据库方法,具体论述了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基本特征的抽取和对分类、主题、标题、创建者等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的描述,建立索引支持快速检索。.  相似文献   

15.
戚婧 《东南传播》2020,(12):24-27
新闻媒体为了迎合受众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视觉符号,在构建集体记忆的过程中,视觉叙事必不可少。本文通过探究集体记忆与图像叙事的关系,发现新闻媒体可以运用图像唤起人们脑海中的集体记忆,获得认同感;通过蒙太奇等技术手法,人们脑海中的集体记忆也可以被塑造与重构;一系列集体性记忆的活动也会反作用于图像进行叙事。在建构集体记忆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图像叙事能解释历史、治疗伤痛,释放情绪;但大量使用图像叙事会造成的视觉奇观,让人们忽视视觉符号背后的深层含义,停留在认知记忆的表面。  相似文献   

16.
吴文婕 《新闻窗》2014,(4):12-13
如今,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所谓的“读图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文字表达,而是转向对图像、图表等视觉符号的喜爱。报纸媒体对图表新闻的应用正是其做优报纸视觉化传播吸引受众的一项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随善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日趋多样,文字的垄断地位一再受到挑战,我们的社会步入了以视觉图像为主导的时期.用美国图像理论学家米歇尔的话来说就是"图像的转向",即:人类文化日益摆脱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形态而向图像文化转变,它以摄影、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为载体,在整个文化领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图、文彼此的优势与差异、历史上冲突与互补的共生关系,指出对图像霸权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当下语境中图文和谐共生的策略,即重建阅读文化与营建深度化的图像文化,促进图文互动传播,提高人们的视觉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现代的索引就是知识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方林 《中国索引》2009,7(4):30-33
自从Internet进入实用以来,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催生的数字信息载体以迅猛之势横扫全球。在数字资源成为了主流载体、改变人们获取信息行为方式的同时,催生了用户对数字资源获取与利用的新需求。数据库是数字信息开发利用的最有效的形式,是存储、检索数字信息的主要工具。在现代数据库大量应用于数字媒体的新形势下,索引的理论和技术必将进步才能满足需要。基于主题地图(Topic Maps)的索引是适应知识数据库的有效索引方式。  相似文献   

20.
图像资源是国家图书馆的重要馆藏,当前读者对图像的检索需求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现有的图像检索环境比较困难,效率不高。旨在探讨构建基于图书馆馆藏的专题图像数据库,以期将新技术应用于传统的社科咨询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