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的情感态度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不仅造就了孩子的身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儿童生活在公…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诺尔蒂曾生动地描绘了教育环境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 “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攻击;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  相似文献   

3.
杨学静 《学子》2014,(8):47-47
多萝茜·洛·诺特尔在《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一文中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萃》2001,(9):68
孩子“任性、固执、自私”,这是如今不少父母常有的感叹与无奈。其实,孩子的这些毛病,常常会有家长的影子。在这方面,美国心理学家诺尔希有以下生动的描述: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相似文献   

5.
家长忌语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1.“你不听话,我告诉你们老师!”这种语言滥借师威慑服孩子,易使学生与老师产生隔阂,从而不相信家长的能力。可换成:“你想,你们老师是怎样教你的呢?”  相似文献   

6.
刘跃宏 《教师》2011,(22):9-9
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宽容。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底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就像这知时的好雨,能够在无声无息中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宽容。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底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就像这知时的好雨,能够在无声无息中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这是多萝西·洛·诺尔特的一段名言,他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完成的,他们会从生活中学习到自信、感激和努力,也会从生活中学习到忧虑、嫉妒和争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最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加拿大人:让孩子学会玩。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让孩子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日本人:让孩子独立自主。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  相似文献   

10.
家长忌语     
范国强 《早期教育》2001,(24):36-36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相似文献   

11.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们是通过各种游戏学会生活、劳动及与成人交往的。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做游戏,如打球、跳绳、捉迷藏、跳格子、互相追逐,等等,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的灵活性、速度和耐力,能够促进他们身体的发育和成长,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家长能亲自参加孩子们的游戏,那就更好了。学龄前儿童跟家长一起做游戏就比较容易掌握各种动作。大人能教会  相似文献   

13.
马天红 《幼儿教育》2013,(Z1):80-81
我喜欢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这种爱,应该是真挚的爱,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只有对孩子充满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激励孩子。  相似文献   

14.
张薇 《教育与职业》2003,(12):43-45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发生冲在所难免。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举动时,父母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的成功做法。美国家长何时说“不”父母必须明确何时何地说“不”,以下是四种必要的时候。(1)当孩子们的健康或安全处于危险状态地该说“不”很明显,当孩子们想吞食含铅的墙壁涂料碎片,尝一尝他在垃圾堆里捡到的有毒物质,或者在繁忙的停车区跑来跑去而不抓住妈妈的手时,父母们必须说“不”。当孩子前上学期间想晚上熬夜看电视或看成人电影时,也应该对他们说“不”。当…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胆小;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 --多萝茜·洛·诺尔特  相似文献   

16.
生活能使孩子们学会最初的抽象。例如小孩淘气,用手摸火炉、结果烫起几个燎泡。有过几次教训后,他便不再摸任何火炉包括那些不曾烫过他的火炉了。他自然地形成了这样一种朦胧意识,那些东西也是火炉,也会烫人的。这种朦胧意识十分可贵,因为他已经从同类事物的不同个体中抽象出了该类事物的共性。不过,如果仅靠通过生活自然地发展抽象思维,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十分缓慢。我们作父母的,应当运用各种手段,在考虑孩子年龄特点的前提下,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学会对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使他  相似文献   

17.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家教》2006,(10):51
首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坚持原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让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观念,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心目中有一条是非界线,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其次,家长要牢固地树立懒妈妈养了勤孩子的观念。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养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可替代,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甚至,家长的担子也可以较早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要知道,这对…  相似文献   

19.
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因为处在一种特殊的养育环境中,所以,很容易养成任性的坏习惯。任性的过程往往是:当孩子有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表现为哭闹。而家长为了使其哭闹,便依从了他。次数多了,就在孩子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条件反射”,只要不满意,就以各种方式来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长教育不得法,再加上溺爱、放纵和迁就,最终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活跃孩子们的生活,也能提高孩子的智能和身体素质。但是有些家长对此往往不介意,经常在孩子做游戏的兴头上,打断孩子的游戏。这种做法,不仅有害于孩子智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是不利的。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突然打断大人的谈话时,父母住往会不高兴,因为被人打断以后,很难再回到原来的思路上去。如果做父母的常常很粗鲁地打断孩子们的活动,那么孩子们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反之,如果我们能耐心地等待孩子做完游戏,然后再提出我们的要求,那么孩子也一定会从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