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代历史上官吏的腐败现象非常普遍,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不少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十分注重惩治腐败。在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措施,并实行奖廉和惩贪并举的政策,以促进国家吏治的清明,这些廉政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王朝之后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鉴于泰王朝较快灭亡的历史教训,西汉统治者必须根据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总结、吸取秦王朝的统治经验,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的八代国君(包括吕后),在一百五十多年之中所致力的就是这个任务。秦王朝的建立,是秦始皇实践了法家思想政治路线的结果。“汉承秦制”,说明西汉王朝的确立,同样在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贯彻执行了法家的思想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3.
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前214年,秦征服岭南,此后岭南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秦汉王朝对岭南的开发与治理,其意义不仅在于首开岭南早期开发史之先河,而且为后世统治者开发岭南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唐王朝统治中国的三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同邻近的部族不断发生战争。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就产生了唐代边塞诗。由于边塞诗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唐代的边塞诗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唐王朝发展的历史、探讨作家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全面认识这些战争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研究民族之间的战争时,把任何事件都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研究。研究唐代对外战争和唐代边塞诗,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任何偏见都将导致我们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死胡同,从而给某些居心叵测的霸权主义者或者妄图分裂中华民族的人以可乘之机。本文试图联系初唐时期的对外战争,谈谈初唐边  相似文献   

5.
秦隋速亡原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王朝和隋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都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这两个王朝迅速灭亡都有自身的原因,但通过比较研究,寻找秦隋迅速衰败和汉唐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对我们加深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兴亡的历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盟誓制度对吐蕃王朝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起到了维护吐蕃贵族内部稳定,团结的重要作用。但在部落联盟的前提下,依靠盟誓建立起来的吐蕃政权,王权与贵族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制衡。因此,从王朝建立之初便存在着制度性的分裂倾向。在中央集权尚未建立的吐蕃,仅靠原始宗教性质的意识形态是无法维护其长期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年号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直至清朝结束。在年号使用的漫长历史中,由于历代统治者经常改元,因而造就了数量庞大的年号。在众多年号中,带"天"字的年号使用最多,这与"天"字自身的含义和历代统治者的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统治者借此向全天下昭示自己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化。而历代"天"字年号的使用又存在一些特点:历史分裂时期的使用频率高于统一时期,胡汉政权对峙时期胡族使用频率高于汉族,前期政权、胡族政权"天"年号的使用要少于后期"天"年号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经过4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由于疆域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即国家出现后才存在疆域,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领土的纷争和国界问题。我国的疆域在清代中期以前远较今天的领土范围辽阔,只是后来由于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国的大片领土被鲸吞,才变成今天金瓯残缺的局面。因此,我国的疆域实际上是经历了—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历史过程。历史上我国曾出现了好几次分裂时期,有的分裂时期还比较长,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反映了我国疆域的复杂形成过程。统一在我国历史上毕竟占着主导地位;其时间比分裂时期长得多,决定着我国疆的形成。象夏、商、周(西周)、秦,两汉、隋、唐、元这几个统一的朝代,在时间顺序上是我国疆域由小到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党项民族的尚武精神及军事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项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其地域环境、牧畜经济和汉族封建统治者施的民族压迫使之形成了强烈的民族尚武精神。党项族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历代统治者对全民族武功都高度重视。党项人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其成年男丁和被称为“麻魁”的妇女均因训练有素而具强健的体魄和极强的战斗力。党项族军事体育内容丰富,有骑射、技击、跑跳等,其中尤以骑射著称。党项尚武务实的民族精神和长期一贯的军体训练给这个民族注入了顽强的生命力,使其能持弹丸之地与宋、辽长期抗衡,使西夏能以一个军事强国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0.
萨法尔王朝是继塔希尔王朝之后东伊朗人在中亚建立的又一个独立的伊斯兰王朝.它具有浓厚的军事性质,建立后随即在中亚进行军事扩张,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对中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从夏后启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国号名为“夏”的文明古国之后,在时经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便相继出现了世界闻名的“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到民国”,直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众多的国家名号.  相似文献   

12.
对隋代宫人制度的研究,目前学界尚少专门的讨论文字。结合《隋书》相关志传与隋代宫人墓志,探讨隋代宫人制度的设置与演变、隋代宫人墓志所记职司等基本素材分析和隋代宫人所参与的其他事务及活动诸方面问题,揭示隋代宫人六尚与六局体系的渊源及建设情形,认为六尚的体系可能导源于北周的"中宫六尚",但隋代的建制则更加整饬完善。并对宫人公服制度问题有以爬梳,确认隋代的宫人公服制度无疑担承了由北齐北周到唐代之间嬗变的桥梁,同时又呈现着隋代独特的公服元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考古发掘,在甘肃省礼县鸾亭山发现西汉畤祭遗址。畤祭是秦人独创的祭祀天地祖宗和农神的仪典,并为汉朝所继承,还开创了后代封禅和郊祀天地的祀典。通过古代文献的钩稽和出土遗址及遗物的比对,肯定鸾亭山遗址,就是秦襄公于公元前770年所立的西畤。考证了西畤的祭祀对象、建筑特点及祭祀仪典,并与考古材料相对照,证实了秦人畤祭的真实存在,肯定了西垂及秦汉的西县,就是今甘肃礼县,这在中国早期礼仪文化史及秦早期历史的研究中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秦人族出东夷,经夏末商初、商末和周公东征后三次西迁,终于由东方民族而定居于陇右天水一带.在商末至西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秦人完成了由边陲小族到重新兴起、崛起建国的历史进程.秦人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中原-天水-关中的运动轨迹,其文化也有一个华夏化-戎化-回归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秦人的早期文化产生和形成于天水地区,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这一"源于东而兴于西"的秦人早期文化就是天水秦文化,它具有强烈的兼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和进取精神,也有典型的尚武精神和质朴无华的风格;它以华戎交汇、农牧并举为特征.天水秦文化既是秦人东向、一统天下的秦文化的活水源头和文化优势所在,也是天水地域文化形成的标志.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人们都对秦人在天水地区的早期发展及其文化持漠视态度,称秦人为"戎狄",将其文化与野蛮落后等同,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偏见.因此,有必要提出"天水秦文化"这一学术概念,以期推动对秦人早期历史及其真实文化面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嘉靖万历时期私人修史呈多样化,一是体例体裁的革新;二是史书内容的扩展;三是官方修史活动刺激私人著史;四是当代史撰述取材广泛;五是通史撰述进一步发展。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虽然嘉靖万历时期的私人史著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但他们为万历以后私人著史和清初《明史》的写作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武术文化的渊源为视角,记述了秦末以刘邦率沛人起义抗秦所成就的一批陪臣与武将,国武功过人屡建奇功,创建了酉汉王朝的雄伟基业,从而印证了沛人尚武精神最辉煌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7.
当代体育院校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状况,并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面临国内外普遍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势,体育院校搞好人文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先秦儒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又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要加以借鉴,充分发挥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积极功能,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并占统治地位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在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是由汉族统治者掌握政权,对以蒙古族为统治者的元朝,史学界曾出现种种非议和责难是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的。元朝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措施,对元朝社会乃至后来历史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其建立是历史的一个发展和进步,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的一个大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监察制度自秦汉创立,在隋唐时期得到重大变革,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御史台制度。特别是唐代的御史台机构完整,所属台、殿和察三院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扩大,对唐代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唐代御史台制度的发展历程出发,简述其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并结合我国现行监察制度的实际去寻找一定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有完善的法律规范、系统而严密的执法、司法和监督机构,在指导思想上完全按法家思想为指导,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称之为法治国家,但由于缺乏民主基础,法律内容过于苛严,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法治意识不强,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的保障等原因,秦王朝短命而亡,其法治实践也彻底归于失败。这就导致了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谈法色变,独尊儒术,形成了中国长期的人治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