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点聚焦重力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力,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离不开重力,在中考试题中,本节内容不仅单独考查(考查范围为重力的概念、方向、计算及应用),还大量出现在综合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如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使用的注意事项)是历年中考中常考的内容,要注重理解弹力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同时对弹簧测力计也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摩擦力的探究实验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主要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简单机械中,  相似文献   

2.
《中学理科》2007,(10):10-18
三、考点分析 主要涉及的考点有:(1)对物体的运动能选择适当的参照物进行描述;(2)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能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3)能从汽车、火车时刻表、速度计、交通标志牌等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获取信息,并用来计算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4)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分析力的作用效果;(5)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6)应用惯性、二力平衡规律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7)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第二讲 力     
一、考点解读考点1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点叫做重心,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实验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9.8N/kg,写成公式为G=mg.考点2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力叫做弹力(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测量前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否则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处,称为校零.第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估计被测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超过它测量范围的力.第三,测量…  相似文献   

4.
你能区分吗?     
一、弹簧的“长度”、“伸长”和“伸长到”弹簧的“长度”:指弹簧的顶端到指针位置的距离L;弹簧的“伸长”;指弹簧受到拉力作用后的长度(L),相对弹簧自由状态(不挂任何重物)下的原长(L0)增加的长度(△L),△L=L-L0;弹簧的“伸长到”是指弹簧受力后的全长,即此时(受力时)的弹簧的长度(L).思考题 一银弹簧不控物体时的长度为18厘米,在它下面挂3个钩码时,伸长了6厘米,如果再加挂2个钩码后,弹簧将伸长到()a.4厘米;b.10厘米;c.22厘米d.28厘米.二、重力和质量1.区别:a.只有大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相似文献   

5.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章考点有五个.考点一力的概念例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利竖直向上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B水桶;C.绳子;(D)地球.(1993年,山西省)分析与解桶与绳子之间、绳子与手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手给绳子施加拉力,绳子拉捅.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例2如图1所示,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B电灯受到的事力刊电灯对电线的拉力;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D.电线时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1994…  相似文献   

6.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力之一.与其它力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它不仅具有大小、方向,而且其方向是特定的.初中物理第一册(九义人教版)上对重力的方向是这样叙述的:“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初学物理的同学,对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往往感到难于理解或产生误解,本文仅围绕重力问题展开和同学们就此作一探讨.一、重力的本质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考测点导航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单位是:N。理解力的作用效果跟力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会画力的图示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大小。知道什么是重力和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知道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滚动摩擦的现象以及摩擦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29(1):54-55,64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工具是弹簧秤.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就是把力的三要素用图表示出来的方法.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且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理解合力的概念,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知识体系及复习要求·力及力和运动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理解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 )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会 )力的三要素 (理解 )作力的图示 (会 )重力的定义 (知道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mg(理解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理解 )合力的概念 (理解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理解 )力和运动二力平衡的条件 (理解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道 )滚动摩擦 (知道 )增大、减小摩擦及其实际意义 (知道 )惯性定律 (知道 )惯性现象 (知道 )·重点难点剖析与复习指导·本单元的重点是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理科》2007,(9):9-15,55
三、考点分析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运用[会作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并借助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本知识板块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第二单元介绍杠杆和其他简单机械.这部分知识在历年中考试题中所占比重较高. 第1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探讨》2009,(7):4-14,159
备忘清单 1.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①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②重力的大小: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即G=mg.式中g是一个常数,一般取g=9.8N/kg,但要注意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及不同的高度的g值略有不同.纬度越高,g值越大;高度越高,g值越小.  相似文献   

13.
在各类考试中,力和机械的热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与使用、重力的三要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杠杆平衡条件及杠杆和滑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中。错选、多选和不选的均不得分。1.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为()A.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内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D.内能对电能→化学能→机械能2.如图,在竖直拉力正的作用下,重力为G的物体沿竖直光滑墙壁匀速上升,弹簧的倔强系数为k,则()A.墙壁对物体的弹力大小为GB.墙壁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GC.弹簧秤的示数大于GD.弹簧秤的弹簧伸…  相似文献   

15.
物体的浮沉情况,常用“漂浮”、“上浮”、“悬浮”和“下沉”来描述.用运动和力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词的物理意义.漂浮是一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这两个力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因此,物体保持静止.上浮是一运动过程.如将一木块压入水中放开,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木块就要沿着较大的那一个力(浮力)的方向运动.木块露出水面以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露出水面以后,浮力随着木块的上升而减小.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悬浮是一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  相似文献   

16.
者点一压力和压强例1关于压力,正确的说法是()A.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B.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C.压力的方向总与重力相反D.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1993年,宁夏)盼析与蚓压力主要涉及大小和方向问题,根据压力的定义可知,选项A说法正确.往墙上按图针时,图钉对墙的压力与图钉受到的重力无关,其方向互相垂直,故选项B和C说法错误.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而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因此,选项D说法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选A.例2底面积为O.门米’,重为400牛的铝块,放在面积为800厘…  相似文献   

17.
在《力和运动》一章的教学活动当中,不少同学经常分不清平衡二力和相互作用力.表现在考查这两对力的试题中常常概念混淆,错误率高.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三点;(一)由于这两对力本身的某些特征完全相同,因而容易引起混淆.例如:两对力都由二力组成,而且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都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二)这两对力时刻都混杂在一起.即在出现平衡二力的地方,必然也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且其中某一个力既参与平衡力、又介入相互作用力.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文具盒,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同时,文具…  相似文献   

18.
漆应阶 《中学理科》2006,(10):28-33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板块:力、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其中,力、物体的平衡涉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求解思路基本上可归结为:在正确把握好其运动状态(加速度为零)的同时,根据力的分解与合成来求解.首先灵活选择对象(隔离法或整体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好受力图),再根据其平衡条件即F合=0来处理,必要时还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各力进行正交分解,再由∑Fx=0,∑Fy=0列方程求解.比较特殊且快捷的方法还有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等.直线运动在高考中,主要体现在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公式,熟练掌握这些规律的应用;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要注意“逐差法”的运用,本考点内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知讯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压力三.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力与重力(回)压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而重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2)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3.压力大小(回)固体自由放在水平面上时,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固体的重力,跟固体的形状无关.(2)液体装在上下粗细均匀的直筒容器中时,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该液体的重力,跟容器形状有关.(3)根据公式F=ps求压力.(二)压强1.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压强意义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3.压强大小决定于压力大小和…  相似文献   

20.
《中学理科》2007,(9):27-35,56
三、考点分析 本章内容既是电学部分的重点,又是电学综合应用的基础,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且占分比例较大.本章常考点有:A.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电功率等的综合应用计题(常以压轴题形式出现);B.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探究和测量(小灯泡等)电阻的实验探究;C.滑动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电压、总电阻的调节及电路结构的分析(几乎涉及所有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