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点聚焦本章主要涉及的考点有:(1)对物体的运动能选择适当的参照物进行描述;(2)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能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3)能从汽车、火车时刻表、速度计、交通标志牌等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获取信息,并用来计算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4)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6)应用惯性、二力平衡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7)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意考点有三个.考点一力和运动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就不能维持运动;B.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只能处于静止状态;D.力的作用不是使物体运动,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993年,湖北省武汉市)分析与解牛顿第一定律明确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物体不受外力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B说法正确.因为在平衡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力1.力的概念(1)力的意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含义有: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力不能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于某一物体来说,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④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国际通用的是牛顿(牛).(2)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其中最常用…  相似文献   

4.
考点聚焦本考点涉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是在力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力和运动的关系。主要内容有: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什么是惯性,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弄清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范例解析例1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它一定保持静止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必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说明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相似文献   

5.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章考点有三个.考点一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只能说“汽车是运动的”,而不能说“桥梁是运动的”;C.一座房子造好后,固定在地面上位置不变化,所以它是绝对静止的;D.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1992年,浙江省)[分析与解]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应选择一个标准的物体(即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理科》2007,(10):19-27
三、考点分析 本讲是中考力学的核心内容.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能够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相关的物理现象;(2)用力的示意图描述重力;(3)探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规律、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对杠杠五要素的理解;(5)力与力臂的作图;(6)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7)滑轮的实质和作用,滑轮组的作用及其绕线和省力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3年修改的《考试说明》对高中热学部分做了很大的“颠覆”,极大地删除和降低了热学内容的考试要求,现行高考热学考点有: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不要求知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物体的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密切关系,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对象(物体或几个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能区别力和惯性;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的计算;理解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只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2003年修改的《考试说明》对高中热学部分做了很大的“颠覆”,降低了热学内容的考试要求,现行高考热学考点有: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不要求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4.能源的利用和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0.
<正>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该知识不仅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继续学习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的必要准备,也是在高中进一步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重要基础,下面通过考点速览和应用提升加以突破。考点速览考点1:平衡状态和平衡力(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章考点有五个.考点一力的概念例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利竖直向上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B水桶;C.绳子;(D)地球.(1993年,山西省)分析与解桶与绳子之间、绳子与手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手给绳子施加拉力,绳子拉捅.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例2如图1所示,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B电灯受到的事力刊电灯对电线的拉力;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D.电线时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1994…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中的“平衡”是抬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有三种表现形式:(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3)匀速转动.平衡力是指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的力,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现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比较如下:一、力的作用对象不同两个彼此平衡的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两个相互作用力则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一例1如图l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B上,物体A受到水平面B的支持力人和重力G。两个力的作用,地面B受到物体A的压力F。F支和民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  相似文献   

13.
李立新 《中学理科》2004,(3):21-24,47
【考点导析】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不会存在有力的作用.当有力出现时,一定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决定.  相似文献   

14.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每小题1分)()1.参照物是指不动的物体。()2.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能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因此平均值取的位数越多越好。()3.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若指针偏向标尺的左侧就停止调节,所测量物体的质量将偏小。()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体积大的物体所含的物质一定多,质量一定大。()5.物体的重力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的。()6.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重力就只有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7.在力的三要素中,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所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中学理科》2007,(10):28-39
三、考点分析 压强和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是力学的重要内容,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之一,常常以中考的压轴题出现,占分比较大,有10到15分左右,主要考查下面的知识点:(1)压力的概念和特点,如:物体平放、侧放、立放或物体受到其他力的作用下压力的变化;(2)压强的概念,如何分析压强的变化、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考查在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学理科》2007,(9):1-4,55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个特性;(3)噪声的来源和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定义可从如下几方面理解:(1)力总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只有一个物体就不可能产生力.(2)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对某物体来说,它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但两物体接触,没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IG.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se‘””(2)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外力作用;但物体…  相似文献   

18.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分析物体所受外力和运动的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隔离某个物体求出所受的力.(2)先隔离后整体:先隔离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整体分析,求出物体所受外力或运动情况.下面举例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能     
考点聚焦本考点涉及内能,主要内容有: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知道这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知道内能与温度、热量和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范例解析例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该物体内能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