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及拉美文学影响下,我国新时期出现了各式各样可归结为荒诞文学的创作,他们或借鉴其荒诞手法,或表现共荒诞意识,或蕴有荒诞效果。表现形式有:准荒诞小说、荒诞效果小说,荒诞小说等。  相似文献   

2.
鉴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理论界就“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审美类型划分问题的诸多不足,文章运用叙述学话语分析理论,立足于文本分析,将中国“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审美类型重新划分为:观念与技法的荒诞、条件性情境荒诞、本体性荒诞。  相似文献   

3.
蔡丽琴  饶红玉  李敏 《文教资料》2008,(23):100-101
本文以荒诞的含义为切入点,在此谈论加缪所说的荒诞感、荒诞产生的原因及面对荒诞时的态度,从而指出荒诞哲学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1):10-10
庄子寓言具有浓郁的荒诞色彩。“道在屎溺”、“颜回坐忘”、“鼓盆而歌”等寓言,可见其荒诞风格之一斑。可以说庄子是有意识地营造荒诞。以荒诞来抒情达意,以荒诞来创造和展现哲思。庄子何以喜用荒诞之言、  相似文献   

5.
《局外人》是加缪的经典之作,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概念。主人公默尔索自私、孤独、冷漠,面对荒诞的世界显得麻木不仁,在荒诞的世界里流露出荒诞的情绪体验,即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人感到与世隔绝,无依无靠,人面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而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6.
"荒诞"是新生代小说重要的叙事手法之一。相对于80年代的荒诞小说和先锋小说,新生代小说家们不仅注重在小说内容层面上借助"荒诞"这一叙事手法来呈现深刻的哲理性,而且注重在形式层面上通过"荒诞"技法的使用来还原世界荒诞的本质面貌。当然,新生代小说家在使用荒诞手法进行创作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荒诞戏剧的荒诞表现之一就是其"废话"式的戏剧话语。那么,"废话"的意义何在?笔者整合巴赫金以及维特根斯坦相关语言哲学理论,旨在解读荒诞戏剧话语的哲学内涵,并尝试探索荒诞戏剧废话意义的建构途径,发掘荒诞戏剧文学区别于传统废话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反复论及的荒诞是他对人的生存、生存的意义和感受的一个方面的回答。但那也仅仅是一个方面。荒诞是有限的个人站在自己有终点的立场上看这个流变的无限世界所必然产生的一种情感。"先行到死中去"与先行到荒诞中去一样,死与荒诞的归宿不是虚无,而是生命,每个个体生命。因而,荒诞及由此引发的虚无主义、消极悲观、怀疑主义(这些所谓的名称也是荒诞的)只是生命体验的一个方面,荒诞的出路不是终结生命,荒诞本身只是一种不能持续但却断断  相似文献   

10.
毛鸽 《现代语文》2007,(9):46-48
本文以“现代性”为视点,力求从当代语意的荒诞角度,对新时期荒诞小说做出一些相对全面的梳理和阐释,也从另一方面指出正是荒诞意识表达的需要促进了新时期荒诞小说的发展;从新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中寻找荒诞意识的发展轨迹,通过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把握荒诞主题在当代文学中的变奏、颠覆与消解,从而指出荒诞的困窘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阿尔比将两个身份地位悬殊极大的人物巧妙地运用语言构建和设置矛盾冲突,最终走向毁灭的剧情置于以动物园的故事为话题的交流和对话中,用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存在,从而引出荒诞悲剧之后的根源在于人性生存的悲剧。本文本试图从荒诞表象入手寻找荒诞背后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荒诞派戏剧是现代主义文学对存在的荒诞性百年探索的表现。它揭示了现实的荒诞,世界的丑恶,不合理与毫无意义。表现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我的关系的荒诞主题。其艺术手法荒诞夸张,舞台形象荒唐怪异,以直喻和象征代替言说,彻底解构语言,实现了荒诞主题与荒诞的戏剧表现形式的统一,使戏剧艺术获得了崭新的言说方式。从而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次跃进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缘于对“文革”的反思,表现荒诞意识的方法可分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与西方荒诞意识不同,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带有中国本土色彩;荒诞意识最终被默认,在新时期小说中经历了从问题到背景的转换,新时期小说不得不用日常生活来抵抗荒诞,这同时也意味着荒诞意识的“消失”。  相似文献   

14.
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生动诠释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观念。本文试图从加缪的荒诞哲学角度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内容及成因,从而揭示主人公的等待看似荒诞,但其本身就是反抗,就是西绪福斯式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加缪,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把“荒诞”视为哲学问题来严肃地探讨。在他看来,荒诞笼罩着一切,它无处不在。荒诞不是生活的结果,而是真正理解人生、世界的开端。人与世界相对立、人与社会相冲突、人与自身相分裂,这就是荒诞产生的根本原因。加缪明确地向世人宣布:面对荒诞只能反抗,反抗与人性共存,因而与人共在。加缪的“荒诞”是欧美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6.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人物、舞台形象等各方面都使用了荒诞手法,表现出了世界的荒诞性及人们面对这个世界只能以荒诞的希望、荒诞的行为来对待这个荒诞世界的努力。而希望只能在真切的“等待”中编织下去。  相似文献   

17.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导演、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充满现实主义风格的大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斥着荒诞的因果链条关系。导演冯小刚采用狂欢化思维方式颠覆理性化思维结构的荒诞叙事手法,通过对女性倔强人格的荒诞逻辑、"民告官、官怕民"的荒诞情节和"起点即终点,回归原点"的荒诞结构三个方面揭示整体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8.
文明的高度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孕育了荒诞这一美学主潮 ,荒诞是丑的极端表现 ,是人类心灵对所有现实倾向的接纳。荒诞使世界的矛盾性存在彻底公开化、清晰化 ;荒诞的出现是对传统美学的反抗 ,是美学向弱者的敞开  相似文献   

19.
范小青的小说在新世纪做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从小巷文学的温和柔美,转变为充满荒诞色彩的坚硬犀利。她的小说在情节、细节、语词等三个形象层面的构筑中,力图处处展示生存现实的荒诞性。小说人物为了保持自我身份,避免被荒诞世界吞噬,表现出了多样的荒诞世界观,可以说他们的荒诞行为实际上是他们荒诞思维模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加缪看来,存在本身即是荒诞人对荒诞人生的一种反抗。荒诞人默尔索因察觉到世界的荒诞性,而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局外人,世界上的人和事对他而言都是"无意义"和"无所谓"的。但并非所有的荒诞人都会感知到这种身为"局外人"的孤独。孤独感产生于人对自身之外世界的认知和关系。一定程度上来讲,"局外人"的孤独之感只是反抗荒诞人生的一个最初阶段。本文将从局外人与荒诞英雄,局外人与他人,局外人与社会三个角度来分析默尔索在反抗荒诞人生时的孤独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