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色鸢尾:说句实在话,感觉现在都离不开网络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科学老师缺乏研讨的氛围,我就常常很羡慕语文、数学老师,他们在学校里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而我们科学老师由于人员少,缺乏研讨的氛围,所以,网络研讨就成了科学老师研讨的一个重要阵地或者说一种重要方式。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在群里一发,在论坛里一贴,总有许多热心的老师参与进来,出主意,提建议,这其中的收益应该是起到了1 1>2的效果。此外,网络资源丰富,平时的教学活动我一般都习惯于从网上来收集、下载大量的资源,十分方便。另外,我自己也申请了博客,及时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心理.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有利于为学生今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奠定坚实基础. 一、在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困难 1.学科不被重视(老师、学生) 2.专业教师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思品教师的现象突出 3.教学没有形成一种教学氛围(教学研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里,孩子吃饭不轻松。1.吃饭成了一项竞赛活动。我们经常看到,吃饭之前,老师总是要对小朋友说,今天老师看谁吃得又快又好,吃得最快的小朋友今天可以当图书管理员,或者奖一朵小红花给他等等。孩子们好强,什么都想争第一,吃饭也不例外,老师“命令”一下,孩子们就拼命地赶着吃。在吃饭的科学要求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细嚼慢咽。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2017年12月1日晚7:30-9:00,"中学语文读者群"荣幸地邀请到广东省特级教师阮祥毅老师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思维水平的提升"话题进行了在线研讨。阮老师以《逍遥游》为例,就"如何进行科学系统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问题"进行了解读,阮老师结合具体课例,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对科学系统性语言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问题的理解。研讨交流中,阮老师与网友精彩互动,观点碰撞,整个研讨气氛和谐融洽,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6年6月3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以"教学语言的魅力"为话题进行了在线研讨。本次邀请的三位主讲嘉宾分别是: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罗相和老师、深圳新安中学张丽老师和扬州市公道中学范秋盛老师。三位嘉宾援引理论,结合实例多层次、多角度对教学语言的魅力进行了诠释和展示,在分享与交流中给人以启发,群友热情参与,分享交流,研讨氛围融洽而热烈,取得了良好的网络研讨实效。现将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一、精心设计,实行人性化培训1.课间研讨,轻松教研。一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我们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形成了制度,也养成了习惯。在这个固定的时间之外,我们还一直大力提倡"即时研讨,轻松教研"。老师们在日常备课、上课的时候随时会遇到问题,如果一定要等到集体备课的时间再研究解决,恐怕会贻误时机。所以,这个时候,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教师就可以在办公室里组织一次临时研讨会,不用中心发言人,不用记录,也不拘泥于形式,就是针对临时出现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科学课》2006,(1)
为了加强编者与读者的沟通,根据广大科学老师的建议和要求,2006年开始,我们开办了《编读往来》栏目。《编读往来》中,有读者对杂志的心声、建议和看法,有编辑部对来信有针对性的回答,同时还会有编辑部发布的内幕消息,以及编辑们到各地参加教学和研讨活动信息,让大家了解科学课的编辑们在做些什么,这里是大家沟通信息的地方,这样感情也就融洽了。同时欢迎老师们进入科学探究网论坛的忆江南信箱中发帖,更多的问题,我们会在论坛里与你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1.要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以千里。我们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氛围,不要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学生对你望而生畏,体会不到平等的关系,更不用说敢和你直言直语了。我和学生谈心时首先是让学生和我面对面地坐下,我会面带笑容,态度平和。在此种氛围中学生就乐于和我交谈。切忌板着脸,学生站着,老师坐着,这样就没有谈话的氛围,学生就有意地保护自己,没有达到谈话的目的。2.要耐心地聆听,不要随意插话。我们在班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课堂。为此,我市热心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十几名科学教师经常在一起围绕科学教学和科学教材进行研讨活动。老师们畅谈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摸索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分析科学教学的现状,思考其对策。现状之一:科学教材难把握了翻开科学教材我们不难看出,图片占据了教材绝大多数的版面,叙述性的文字少得可怜。苏教版科学教材《常见材料》一课就是一整幅的房间图画,就“材料”这一话题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该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我们老师茫然了。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本人曾参加过一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一位教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泪珠与珍珠》公开课。在评课的时候,一些老师认为,本堂课气氛沉闷,缺乏高潮。并且还指出,之所以没有形成高潮,是因为老师没有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有深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正一、加深师生感情,奠定互动基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氛围的好坏。有的老师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自已十分注重与学生互动,却仍然只有自已在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就是课堂的互动氛围不浓。互动,首先是情感和情绪的互动。要较好的实现情感的互动,就需要老师来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如果师生的关系平常就比较融洽,那么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激活,课堂教学效果就好。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那就是学生会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喜爱而喜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同时,我们也常听有的老师反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几个年头了,我们仍时常会听到一些语文老师抱怨:“习作难教,难教习作。”可见,习作教学依然是我们一线老师心中的“痛”。通过与老师的交流研讨,我发现老师们之所以畏惧习作教学,主要原因有:第一,对习作的认识模糊,尤其是对“习作是什么”和“习作为什么”这些本原性的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习作教学价值的错位。第二,对习作教学的茫然。老师们对习作的备课、  相似文献   

13.
淡如雏菊     
第一次见到李勤老师,是在2008年的"师陶杯"颁奖活动上。她献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点评。再次见到李勤老师,是在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培训班上,我们成为了同学。从那以后,我们常常有机会在一起开展活动,研讨语文教学,谈论学校工作,也聊聊各自的生活。走得近了,对她的喜欢就越来越多。喜欢李勤老师的沉静。在各种场合里,很少  相似文献   

14.
初春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科学老师带我们来到一块菜地里。天天在教室里上课,别提多闷了,来到田野里,同学们的那个快乐劲儿就甭提了!你看,陈书眯起了眼睛,张开双臂",啊"的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临近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也许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想让我们放松放松,也许是他匠心独运——有意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如何作文、如何考好语文。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畅所欲言,来讨论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故事恰巧  相似文献   

16.
8月4日-9日,来自全国的120多位科学教研员、校长、科学老师参加了《科学课》杂志主办的小学科学教材教法研讨会和科学考察活动。这次活动的特色在于,把研讨与科考融为一体。章鼎儿老师和黄海旺老师的报告,让人耳目一新。在厦门万石植物园认识了许多只是听说过甚至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奇花异草。在鼓浪屿上唯一的一所小学——人民小学电脑室里,科学课杂志与60余位网友开展的“关注科学教育,关注科学教师”大讨论,不仅联系起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而且还提供了老师们成长的第三渠道。其后的科考旅程更是美妙难言,在去龙岩的路上。我们见…  相似文献   

17.
识字8     
<正>一、激趣导入孩子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很美很美的画,想看吗?1.(课件出示星空图)每当老师看到这美丽的星空就会想: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为什么不会掉来呢?孩子们,你又会想问些什么呢?孩子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要弄懂这些为什么,就要大家像蓝猫淘气一样学科学,爱科学。2.再看看,星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8》。二、读词识字1.孩子们,识字8就在我们语文里,在你们读之前老师要问问  相似文献   

18.
英桥国际学校筹建的时候,我们在紧张的办公用房里,挤出了三间房,铺了地毯,摆了沙发,安了音响,置了书柜,我想,在这里为老师们营造一个氛围,让老师们每天能喝喝咖啡,听听音乐,读读书,该是多么怡然的事情啊!我们给每一位老师每天发一张咖啡券,他们可以每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执教却能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与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每个老师自身不同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胜利油田开展的“名师送课”活动中,我由一节名师授课的科学教育活动“吹泡泡”,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李颖 《甘肃教育》2003,(11):31-31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外语环境,加之学得的英语知识较少,难于将英语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就尤为重要。鉴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方法来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写出来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