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传承中,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知行合体、学以致用的实用精神。提升高职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能够有效增强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医学道德,最大限度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通过具体论述提升医护类高校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更大程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育人功能,以此促进医护类高校医学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2.
人文观是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能够使医学生在属人的层次上形成对人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同时真正理解人文可以文人,是使医学生成人的根本途径。为此,侧重于医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的培育,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人文的不懈反思与建构,是构筑医学生人文观的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3.
医德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校园文化的特殊性。医学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对每个在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强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当代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专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优良的医德医风,形成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的重视,然而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认识深度还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如何建立医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使医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达到长期性与隐蔽性、系统性与整合性、教育性与实效性、有机型与创新性的整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社会实践队伍在2013年3月—9月深入农村和基层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分析医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及其长效机制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市民文明素养与城市文明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的不文明顽疾,有其农业文化传统的根源所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重点在荣辱观教育,关键在完善奖惩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强化公民道德教育,重点在未成年公民和新市民;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塑造城市市民精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互联网+"思维引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针对目前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局限因素,从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构建"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落实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建立专业化的志愿培训平台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向心理医学、社会医学转变,这就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相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职语文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有利于发挥高职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提升高职学生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促进高职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但目前教学存在不足,制约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充分利用教材,尊重学生感受,、创新教学方式,并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当前,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医患关系矛盾重重。究其缘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缺憾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固然重要,但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医学类高职高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独辟蹊径,通过中医传统医德理念的应用推广,跨学科地拓宽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以期为中医传统医德理念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策略研究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渗透.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研究的内涵入手,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相关意义、表现、成因以及前提条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第一,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第二,完善语文教材人文含义;第三,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第四,完善人文素养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服务"是"互联网+"战略的延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素质修养,转变、更新当今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感。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互联网+"志愿服务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就如何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是赋予人以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应处理好学生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完善人文素养的评估体系,既要培养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才",同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弥补我国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青年社会化,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人类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志愿服务对本国经济GDP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以上海市某志愿服务中心的实地调研为例,对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探讨,对增加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增强民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改善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行环境和完善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养是一种个人内在的素质与修养,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意义重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尤为迫切,在教学中,培养其人文素养更是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将培养她们的人文素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在学前教育声乐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培养她们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利用情感体验渗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运用探索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中集中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对师范性质的物理学专业培养模式所存在的知识结构老化与不合理、教学方法、方式的陈旧、课程之间配合不够紧密、实践技能的培养不足、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应通过更新物理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更新教学方式使教学更高效、优化与改革课程设置、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等改革培养模式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医疗法规与医患沟通>课程目标是培养医学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对医疗相关法规理解、掌握并应用的能力,最终获得医疗相应岗位的职业沟通技能和职业法律素养,为将来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早期接触临床"的初衷包括培养医学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这与本课程的开设目的一致.将两者有机结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在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在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时普遍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单一、专业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高校必须加强基地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完善保障激励措施,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巾帼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巾帼志愿服务在队伍建设、服务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加强和完善的部分,必须通过加强引导、不断创新、规范管理,才能促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而这对于推动建立完善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对我国有待发展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奥运会志愿者强大的感染力,有效增强了志愿者的社会认同感,提升了志愿者的社会地位;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大范围展开为志愿者主体向全民总动员过渡提供了契机,为社会志愿服务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奥运志愿者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各级管理部门可以充分认识到建立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奥运会志愿者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也可资借鉴。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局限性在于活动的阶段性、突击性以及明显的地域性,同时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奥运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验,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国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精髓的焦裕禄精神是人们心目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坚持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助于医学生培养"心中有病患"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医学生树立"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求学作风;有助于医学生树立"廉洁自律"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