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史学发展的长河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史学家和史学评论家,他们的辛勤劳动,丰富和发展了封建史学。如司马迁,班固、刘知几……,郑樵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郑樵,字渔仲,南宋福建莆田人。他穷华生之精力,完成史学巨著《通志》。他不仅仅著述繁多,而且其史学思想也非常宏  相似文献   

2.
对《史通》的史学比较研究.是从方法论的视角探讨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思想,笔者曾撰写了《论<史通>的史学比较》等文(见《廊坊师专学报》)1996.2、《河北学刊》1997.3)论述了刘知几在《史通》中运用的“区分类聚与辩章流别的史学比较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对刘知几的“史学批判、求新”的作用,今继之,再论《史通》的史学比较,做进一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全面客观地阐述了笔记小说观念。刘知几提出了“偏记小说”的概念,揭示了笔记小说可与正史参行的“自成一家”的真实地位,明显提升了笔记小说的史学价值;《史通》中有关“偏记小说”的分类和列举,则清晰可见刘知几的笔记小说分类观念较之于《隋书&;#183;经籍志》有了进步,为史家重新认识笔记小说的学术地位,审视笔记小说的社会功能,利用笔记小说丰富正统史学,乃至效仿撰作笔记小说,提供了理论依据;刘知几以史眼判断笔记小说的价值,强调笔记小说惩恶劝善、可供教化的社会功用,表达了正统史学对笔记小说价值认同的程度,进而为笔记小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之,刘知几《史通》的笔记小说观念,对中唐以后笔记小说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集大成。他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唐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经史关系、通史家风、人修史、史家史德的理论认识以及撰述与记注、史义与史法的区别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史家、史书等的比较来说明问题是刘知几史学评论的一个鲜明特点 ,本文以《史通》为例 ,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这一比较史学评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史通》是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其内容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关于散文,刘知几主张内容要“实录”、风格要简约,模拟古人以“貌异心同”为上;关于小说,刘知几就文言小说的分类、小说与史诗的关系、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小说的杜会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史通》是我国古代首部史学批评著作,刘知几的史学批评不仅具有"实录"、"直书"等针对史学批评对象的具体标准,更重要的是刘知几在史学批评活动中,贯彻了如下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注重对"古今正史"的总结,反对空泛议论;辩证分析,力戒片面武断。  相似文献   

8.
大唐帝国初期繁荣昌盛的文化氛围,奠定了刘知几早年丰厚的学术修养,科举制度使刘知几进入官僚仕途。武则天时代的劝谏上书,使刘知几崭露头角,武则天的诏修史书使刘知几获得了编修历史著作的大好机遇。中宗时代史书编修的烦恼促成了刘知几的不朽名著《史通》的诞生。纵观刘知几的一生,武则天时代正是他史学事业成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缺少这样一个特殊的环节和氛围,刘知几将很难完成《史通》这样一部纵论古今史学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总结以往治史经验,提出修史人才标准、修史原则和史学评论等几方面,论述了刘知几对史学的贡献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史通》一书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史学理念。他关于史学变革原则与方法的阐释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刘知几个人的才识和当时社会的大环境紧密相连。它是在批评旧史学与讨论史法义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学术"不离事而言理"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1.
刘知几《史通》的创作受到了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撰述形式和史学思想上。刘勰有着宗经的史学观,推崇言经《尚书》和事经《春秋》,主张尊贤隐讳。刘知几批判性地继承了刘勰的史学观,他从史学家的角度对《尚书》和《春秋》展开了批判,提出了隐讳的限度问题,对刘勰的宗经史学观进行了修正。刘知几写作《史通》是出于纯洁的史学理想,而且他和刘勰对经书的喜好情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史通》一书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史学理念。他关于史学变革原则与方法的阐释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刘知几个人的才识和当时社会的大环境紧密相连。它是在批评旧史学与讨论史法义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学术"不离事而言理"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真发掘了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仅存下来的几首诗赋的思想内涵,从中分析和总结了刘知几的处世思想,并研究了这些处世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同时展示了刘知几处世思想与其行为的矛盾现象,并指出了产生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史学领域先后出现了一批光彩夺目的史学名著。《隋书.经籍志》著录史部之作共817部,13264卷,其数量占隋前图书(凡3 127部,36 708卷)的三分之一。对这些史籍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已经是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刘知几能独当此任,其博学多能固然重要,但博学多能之士并非只有刘知几一人,关键是他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三《史通》在撰著上的几个优点《史通》是一部评论史学的专著,所评论的中心在于历史编纂学。刘知几撰为此书,在史学史上可说是独树一帜的创作,对后来的研究和编纂工作大有裨益。直到现在,这部在一千二百五十多年前写成的《史通》仍为我们所重视,认为是我国宝贵的史学遗产。其所以如此,大概由于在撰著上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中国史评之先河 ,其史学思想影响深远 ,刘知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著《史通》专书以论史。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分明显 ,在关于史学功用论、直笔论、采撰论、撰史原则、史学体裁体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与刘知幾、郑樵,吾国传统史学之三大评论家,《文史通义》与《史通》、《通志总序》亦相应为传统史评之三大名著.三人中,刘知幾首开此义,郑樵踵继之,章学诚则殿末总结.各有不朽,皆得名家,同为吾国史学史前、中、后期卓越之代表.其治学、性情及时代境遇亦有绝大之相似处,本文但就此粗略举例,以见三人史评伟业之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古人在整理古代文化时,分类为经、史、子、集。中国史学文化遗产的珍贵、丰富,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史学家,对“史学”的看法和要求是怎样的呢?以下试窥其一斑。一、史学批评中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也有政治标准、学术标准两个方面。刘知几的“才、学、识”,章学诚的“才、学、识、德”,就是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识、德,指封建政治、道德的修养。才、学指学术修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各个阶级社会中的各个阶级都  相似文献   

19.
纪昀的史学著作《史通削繁》,是对刘知几的《史通》删削而成的。其书既有因纪昀的个人情感、政治立场、封建传统观念而造成的对《史通》的不当删削,也有删除《史通》芜蔓、突显《史通》精华的特点,总体使得《史通》更加精严平正。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司马迁的史学目的论,专文论述者尚少。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一、司马迁作史是要上继孔子,写出成一家之言的著作,为巩固、完善、发展封建社会形态提供理论指导。二、以史为鉴,为统治者及社会各阶层成员提供借鉴。三、利用史学为统治者述颂功德,直接为封建政治服务。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学目的论,奠定了我国封建史学目的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