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陶行知创造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并为之毕生实践。陶先生曾经把“生活教育”概括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陶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相似文献   

2.
歙县是陶行知先生的故乡,陶先生的事迹和教育思想是广大师生熟悉的。在运用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方面,我们作了初步的尝试。一、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社会实践。我们除了根据教材内容,列举学生熟悉的实例讲授《法律常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的“传统教育在组织方面,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陶先生甚至把这样的学校比喻为一个“鸟笼”,割断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学校与生活的联系.因此,陶先生主张“应当将校门打开,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主张跟一切人学,跟大社会学,将学校伸展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增加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即“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以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方仙风 《教育文汇》2010,(10):59-61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故乡。这里,以传承行知精神而闻名的教育单位有陶行知纪念馆——陶馆;徽州师范学校;安徽省行知学校——陶园。行知学校校园里有一座陶先生的雕像,还有一处景点为陶园。学校创办30年来,一直秉承陶行知先生“求真、生利、创造”的办学思想,在浓厚的学陶师陶氛围中构建“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职教“行知模式”,培育一批批“生利成人”的新时代陶子。因此,称之为陶园乃名至实归。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陶友:大家好!今天我和我先生应邀再次来到广西桂林,参加中陶会和广西陶研会联合主办的“生活教育总社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感到十分荣幸。祖父的生活教育社发起于1932年,当年晓庄的办学实践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祖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的主张。之后,由祖父主编的《生活教育》半月刊在上海创刊,同时他发起筹备组织“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推行学生教学生,“即知即学”的小先生制,全面开展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他的领域论,“生活即教育”是他的本体论,“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方法论。此外,还有“即知即传”、“在劳力上劳心”、“教人者教己”、“小先生制”,等等,构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大学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方面,是他的“社会即学校”中不同于晓庄、育才一类正式学校的大学校,即社会大学校。关于这个大学校,陶行知先生有一套完整的理论。重庆社会大学和后来的上海社会大学,就是实践陶行知先生关于社会大学思想的场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其三个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主张以社会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先生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先生还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一生献身教育,勇于创新。近几年来,我们以陶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本校特点,初步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一、学习“生活教育”理论,改革师范教育陶先生从当时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其实质是使教育同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校和社会相沟通,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强调行是知之始,边做边教,边做边学,反对教学做脱节。其目的是要培养受人民欢迎的新型教师。这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几年来,我校在组织学习陶先生教育思想的过程中,主要是作了下面的七项改革。  相似文献   

10.
遵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本质、“社会即学校”的学校改造论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经历了艰苦、磨难、学习、探索、追求,他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三个方面的思想。其核心是: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促进社会与人民生活向前发展。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经历了艰苦、磨难、学习、探索、追求,他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三个方面的思想。其核心是: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促进社会与人民生活向前发展。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一、生活教育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活教育的理论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本文总结了早年陶行知在抗战期间创办的育才学校,即今日的重庆育才中学“学陶师陶”实践的一个侧面。近几年来,该校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当今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并大胆的构建和实践了当代学校生活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实施了“新课改”。该模式的构建主要体现的是:从在教学理念上,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观——使课堂具有“生命的色彩”,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成长;在教学组织上,必须进行教学组织的重建——发现与应用;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必须进行教学论的建构——即知即传小生制。即为“多元互动、动态生成”。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了多样化的当代生活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第一特点是,“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农民是大众的最多数,教育首先要为农民服务。他指的大众也包括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他是为工农教育奋斗终生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以“工农劳动阶层”…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形式、“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教育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新路,为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生11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先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以实际行动认真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一、重温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闪烁着光辉,有助于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要明确“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他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当时教育脱离实践的现状提出的。这一教育观点,对当前的幼儿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观李亚英一陶行知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被人们公认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其中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是陶行知先生继承...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这里的“一切作为”、“生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包涵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如果说“社会处处是课堂”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校园处处是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