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小农行为与动机的研究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前提条件,解决小农问题的途径不相同,可以分成若干理论流派。文章根据小农行为与动机将小农理论分成四大学派,即生存小农、弱势小农、效用小农、理性小农。四大小农理论可以解释特定研究对象、特定时期的小农行为与动机,但是无法解释中国农村改革以后,生存问题基本解决,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即社会化小农的动机与行为。社会化小农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基于货币压力,崇尚“货币伦理”,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当今中国的农民已经被卷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农村家庭生活消费社会化、市场化达到空前高度,农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风险和货币支出压力。我国目前实行的贫困线测定方法没有考虑到农民社会化的现状,采用"一刀切"的标准造成一些低收入农户处在扶贫政策的边缘地带,无法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笔者基于社会化小农理论视角,针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整体支出情况提出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计算更符合社会化小农阶段的贫困线,以期为扶贫工作提供新的瞄准机制。  相似文献   

3.
小农社会化是以圈的方式由内向外推进的,传统小农以基层市场圈为行动边界,追求生存最大化;社会化小农以就业圈为行动边界,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现代小农以投资圈为行动边界,追求利润最大化,生存、货币与利润是小农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市场圈--就业圈--投资圈为小农社会化的主要路径."三大圈"为同时代的主导圈层,决定其他圈层的活动范围与行动边界.  相似文献   

4.
生活社会化:小农的经济压力与行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农逐步摆脱了孤立、封闭的状态,农民的日常生活被裹挟至高度开放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体系中,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市场和社会取代自然成为人们交往和交换的主要对象.就消费客体,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而言,农民客观的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但农民主观上幸福感不强.主客观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来自于农户面临的经济压力增强,即生活消费的无限扩张与满足需要能力有限的矛盾,形成这一矛盾的重要背景是当今农户的生活日益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将小农的行为置放于所处的社会场境之中,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之中,探讨社会化小农的行为与动机.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日益卷入市场中的小农所面临的健康风险及其所作出的疾病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要素继替:“社会化小农”概念的延伸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农"语境下"社会化"概念的厘清,是理解和拓展"社会化小农"这一分析框架的必要前提.目前,学界对"社会化"概念的含义虽多有论及,却始终未予明确界定,以致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社会化小农"的学术空间.本文的贡献在于,从要素继替的角度对"小农"语境下的"社会化"概念进行了学理界定,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化"概念的两个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小农的历史进程: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农的社会化是一个立体式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纵向一体化与横向社会化两个方面。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化过程消灭了传统小农,通过组织整合和计划经济实现了小农与国家权力的纵向一体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引导着小农进入一个社会化的交换过程之中。正是由于前后相继的两个向度的一体化过程,小农开始进入到一个立体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传统小农开始向社会化小农转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与农民技术培训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各国的农业绝大多数都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而发展中国家都实行的是小农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表明,以小农经营为主的农业需要一个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持,在信贷、供销、技术推广和加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服务,通过服务体系这个纽带的联系,将亿万个小农和市场组织为一体.我国是以小农经营为主的农业大国,农业正全面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之中,组织和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问题.特别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强烈竞争,对于高度分散的小农户经营而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公社骤兴速散的内在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公社在中国的骤兴是由领导者急于过渡心理的驱动、阶级斗争所形成的政治压力的推动及公社化运动迎合小农的平均主义心理等因素促成的.而其迅速瓦解则是由于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行为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公社化运动存在明显的空想色彩,实质是一种反现代化的运动,忽视了农村社会主体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中国将长期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体制。在传统理论看来,家庭经营属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生产效率低下,因此要以规模化的集体生产所取代。那么,在家庭经营体制长期不变的条件下,能否提升农户的能力,使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便成为学界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家庭经营体制长期不变的条件,提出“重识农户”,即将农户放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加以考察,认为,尽管当今的农户经营规模小,但他们已越来越深地进入或者被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中来,与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进入到社会化小农的阶段。“小农”的“社会化”,大大提升了农户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但同时也蕴含着三大内在矛盾,使农民进入到一个更不确定和风险性更大的社会。由此需要根据社会化小农的基本状况建构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提供相应的国家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身份是一切社会形态中个人或群体所具有的社会特征和基本社会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身份随着政策的变化先后经历了翻身农民、国家农民、社会农民、新型农民等发展阶段。农民身份的变迁主要是由党的农村政策和实践决定的,是国家法律制度等规定和安排的结果。透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中的人本实践,对于新形势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培育新型农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临沧市七县一区16个乡(镇)开展衣村体育调研,了解了临沧市农村体育现状,分析了临沧市农民体育现状原因,提出了以人为本改变临沧市农民体育现状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城乡交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受到现代城镇建设、产业集聚、政府职能转变、农村产业结构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支撑体系和支持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也为河南乡村旅游带来新机遇。充分利用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河南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赋予农村教师传统身份价值,在社会融入语境下农村教师保持了高度的身份认同。民主革命、阶级斗争和现代化肢解了农村教师的传统身份价值,但并没有有效地型构现代身份价值,结果带来农村教师的身份焦虑。在新农村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专业化建设语境下,必须赋予农村教师新的身份价值,使其重新融入农村社会,成为对农村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我国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农民和农民工)进行的审美态度调查中,结果分析表明:农民与农民工审美态度总体趋于同一:农民群体(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中,不同性别的态度具有不一致性;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农民工审美态度更具保守性。就调查结果分析后,认为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农民内在对美的需求,将审美教育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引导农民充分地认识美、积极地追求美。完善自己井构建一种和谐的人格,是我们目前必须加以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并将其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而又深远的战略任务。新农村的建设既要强调外生力量的促进,更应注重内生力量的培育。在和谐社会的思想内蕴与精神旨趣下,以“十一五”规划的精神解读为视角,以农村义务教育的价值分析为进路,通过阐述农村义务教育与新农村建构的辨证关系,进一步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理性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构提供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给农村的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挑战和新要求。农村党建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出发,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逐步探索出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定位;以保证村民自治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关键点,逐步健全党管农村工作的新内容;以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为农村党建工作的落脚点,逐步寻找到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飞跃发展,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制度与心理不协调,良好的民主政治制度缺乏贯彻执行的精神等问题。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先导,农民政治心理在现代性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突破能给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和进步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治心理的视角,试图探求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视角:培育公民型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并将其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而又深远的战略任务。新农村的建设既要强调外生力量的促进,更应注重内生力量的培育。在和谐社会的思想内蕴与精神旨趣下,以“十一五”规划的精神解读为视角,以农村义务教育的价值分析为进路,通过阐述农村义务教育与新农村建构的辨证关系,进一步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理性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构提供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开展"新型农民教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基此,本课题组深入河北农村8个县(市)之一的唐县进行实地调查与走访,掌握了新型农民教育政策在唐县实际实施中的各项真实数据,对其运行、成就、特点、困难与问题等做出初步的探索与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农民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