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籍华人黄秀玑教授,应厦门大学的邀请,回国讲学,介绍了当代美国的美学思想。他本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宾马学院任教,为该校哲学系主任,对中国和西方哲学以及美学,颇有研究。关于当代美国美学思想,是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讲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美学已进入了一个理论自觉建设的阶段,在商潮滚滚的今天,许多美学家不为所动,仍在孜孜以求,因而建树颇丰,杨恩寰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主编的《美学引论》一书,积多年深入研究之心血,自觉地反思与分析美学问题,自觉地探索与创建美学理论,自觉地确立与思考美学的新角度,力求为当代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新阐释,新说明。细读深悟这部论著,我以为,作者的目的大体达到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审美对象问题。多年来美学诸派对审美对象的理解纷纭,观点各异。大都把美、审美、艺术乃至美育作为  相似文献   

3.
美学思想与人类理论思维的形成同样久远,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是自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美学》开始的,在我国是从20世纪初才在继承中国美学传统和引进西方美学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本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大致经历了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一部系统发掘和阐述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长篇论著。它以先秦至明清一直到现代的鲁迅美学思想为时间发展线索,以各个时代中有关的重要人物、代表论著及美学观点为论述对象,以点线结合的方法阐发中国美学的基本内容。论析的重点不在于史的过程连续性,而是在于对传统美学的理论阐释和揭示,因此,《论稿》较之过去已见的几本美学史书,特别以其思想论析和理论开掘见长。  相似文献   

5.
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美学期刊有关"美学"这一二级学科在1998—2011年之间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分布,厘清了我国美学期刊有关美学研究的历史轨迹,更好地为我国美学期刊建设及美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读潘知常的《中国美学精神》一书,感到作者是站在现时代美学研究的前沿来回溯中国美学的历史,这种回溯不是在前人或他人基础上的“依样葫芦”,而是从自己探索出来的“阿基米德点”出发,去对中国美学的历史进行重塑或重建,从而形成一种新见迭出、美不胜收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学研究,作为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分支,近年在我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更深层,更系统地把握和揭示中国美学的独有特征和内在规律,以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然是一个需要艰苦探索的问题。《中国美学主潮》以其独特的理论视野、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在这方面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应当说,它是近年来中国美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收获。首先,它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中国美学通史。美学史,特别是中国美学史,它从古代到近代又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中,从来就不表现为截然分明的阶段性、层次性,而是各阶段、各层次在相互纠缠、渗透和制约的动态格局中交替转换的。因此,对于中国美学进行整体的、全图景、全过程的研究和描述,比之纯然局部的、断代的和阶段性的研究来,无疑更有助于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美学史的种种复杂现象。这种研究不仅在宏观的角度上可以更切近于中国美学的独有矛盾及其演变规律,而且也会使局部的、阶段性的美学史研究更加准确和中肯一些。这也正是《中国美学主潮》一书所表现出来的非常明显的研究动向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和中国美学研究有关的著作,可以说浩如烟海。从掌握最基本的资料来说,我觉得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等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这四本书很有帮助。从理解中国美学的精神来说,我以为下面的十本书可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常人说“十年磨一剑”,我这个笨人的这把“剑” (《中国美学之旅》)可整整磨了二十年。 写这本书,缘起于最初自己想读这类书。6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出版,别人不知怎样,对于我这个毕业不久的大学文科生,却不啻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来,兴冲冲地当然也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紧接着,就是想找一本 《中国美学史》读读。寻来找去,我才知道,当时只有《中国文学史》,根本就没有中国美学史之类的书籍。“文革”期间,我又偷偷读了一遍《西方美学史》,仍然是似懂非懂的,但阅读《中国美学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所谓经典,其魅力在于常读常新。美学一科来自西方,尽管美学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也有很丰富的体现,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本无美学,要梳理出一种中国美学经典资料汇编来殊为不易。正如张法教授所言,中国古代有文论、诗论、书品、画品,等等,但是就是没有一本以“美”命名的著作(《中国美学经典·总序》)。不仅如此,中国古代也没有集中讨论什么是“美”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王德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王德胜教授新著《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大致勾勒了其在最近20年里深入思考当代中国美学建设问题的基本轨迹。全书分文化的视野、走向新思考和叩问历史三部分。作者在历史和文化视野下对当代中国人现实生存和感性需求的关注,以及有关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研究,在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直接运用西方审美文化理论,其针对的对象是当代中国活跃的大众文化;一种意见则呼吁回到民族美学传统,经由“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建设一套可与西方对话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3.
编一部《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是我两年前的计划,至今更感到必要。两年前,我和我的同事编辑了一套“当代西方美学名著译文丛书”,比较系统地从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上,探索了当代西方美学迷宫的奥秘。辽宁人民出版社这套丛书出版的成功,促使我  相似文献   

14.
由汝信先生和聂振斌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金雅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共计6卷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这也是中国美学界2012年的重要成果.这套丛书包括《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聂振斌著)、《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聂振斌著)、《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金雅著)、《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王德胜著)、《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宛小平、张泽鸿著)、《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余连祥著)6本专著. 丛书深入研讨了6位中国现代美学家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在总结中华民族美学的代表成果、发掘中华民族美学的精神传统、梳理中华民族美学的血脉学派上作出了切实的开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信丛书的出版,将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丛书,系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套书大约三十多种,最近面世了七册。这七册是:《张岱年学述》、《王钟翰学述》、《傅振伦学述》、《金景芳学述》、《袁珂学述》、《周子美学述》、《冯契学过》。其他将要付梓的还有《林耀华学述》、《蔡尚思学述》、《钟敬文学述》、《王朝闻学述》、《饶宗颐学还》、《顾廷龙学述》、《季羡林学述》、《何兹全学述》等十多种。《张岱年学述》一书的主体部分,是根据巴蜀书社1994年出版的张岱年先生的“八十自述”增订的。原来的文本基础就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卢昉 《出版广角》2015,(5):108-109
近年来,文物出版领域乱象频出,造假之风盛行。归根结底,是由于市场中充斥着庸俗的商业主义,在利益驱动下一部分编辑失去了基本的审美维度及必要的职业伦理。“非美学”思想是当代法国哲学家巴迪欧所提出的,是一种针对商业主义的新美学理论。将巴迪欧的非美学思想引入文物出版领域,对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20世纪之交,正是中国学术文化发生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中西思想撞击、古今交替的文化转型期,中国美学思想界诞生了王国维、蔡元培和梁启超这三位重要的开拓者。他们在美学史上的意义乃至在整个民族学术与文化演进上的意义,正日渐引起学界的关注。王国维和蔡元培二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有相关美学研究专著问世。而三巨头中的梁启超,虽不乏单篇研究论文以及专著教材中的部分章节,但关于其美学思想研  相似文献   

18.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10年来全球媒体传播方式和渠道不断演化,从图文到视频、从网站到社交软件、从PC端到移动端,海外媒体发展形势的急遽变化与我国媒体的转型同频共振。特别以“抖音”为代表的我国短视频社交软件异军突起、视频博主成功出海“圈粉”,建构起全球数字传媒领域的独特媒介景观。以中国美学为核心的跨文化传播将中国的人文美、生活美、环境美、饮食美、艺术美、科技美以视觉化的极致展现给全球受众,让“国风”飞出亚洲,让“国潮”走向全球。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美学”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传播,向世界展示传统性与现代性深度融合的中国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替代“东方主义”的影响,建构与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相契合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由我国中青年记者新闻作品自选集组成的《当代中青年记者丛书》,开始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为中青年记者的个人作品编辑一套丛书,这在我国新闻出版界还是头一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知识界,对美学愈来愈重视了。特别是去年六月在昆明召开全国美学会议以后,更引起了对于美学中一系列问题的热烈探讨。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这一学科中的争鸣概貌,现将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不同看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