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物理量,并且联系着动量、动能等物理量.在许多绳、杆连接体中都会涉及速度的求解问题,若能正确应用速度投影定理,则会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直观、简便.速度投影定理的内容是:同一瞬时,做平面运动的刚体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两个物体以轻绳或者轻杆为媒介连接在一起时,物理学中称之为连接体,连接体相当于刚体,连接体中的两个物体的速度满足速度投影定律.下面举例说明速度投影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请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中力学中,轻绳是一类重要的力学约束模型,其特点是质量不计、不可伸长,物体间通过它的连接可发生相互作用,称之为轻绳连接体.以轻绳连接体模型为背景可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等效碰撞问题及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者滑轮等媒介连接在一起,物理学中称为连接体,连结体问题是物体运动过程较复杂问题,从连接体的运动特征来看,通过某种相互作用来实现连接的  相似文献   

4.
滑轮是生活中常见的器具,根据其使用方法有动滑轮与定滑轮,在高考试题中还有它的“变脸”模型,如光滑的凸面(杆、球、瓶口等).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者滑轮这介质为媒介连接在一起,物理学中称为连接体,连结体问题是物体运动过程较复杂问题,这就是说从连接体的运动特征来看,通过某种相互作用来实现连接的物体,如物体的叠合,连接体常会处于某种相同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连接体是指物体间通过轻绳、轻弹簧相连接或直接相接触,由某特定的相关条件而组合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由于连接体模型涉及的知识面广、过程变化复杂、综合性强,从而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内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轻绳连接的两个物体,因涉及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和做功情况分析,而成为同学们学习中的一个"拦路虎"。下面以两类典型的绳连接问题为例探究求解方法,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类型一:通过轻绳连接的两个物体,在不同的方向上运动,在相同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则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中的“轻绳”是指:柔软的、质量忽略不计的细线,它的劲度系数非常大,受力形变极小,可看作不可伸长。由轻绳连结的物体问题解决的关键之一是利用轻绳模型的特性,找出连结着的物体间有关物理量的数量关系,但轻绳的力学特性既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容易找出,又有一定的复杂多变性,容易在应用时相互混淆而导致错误。对此,我们需要先把轻绳模型中有用的几个力学特性挖掘、归纳总结出来。一、轻绳作用力的特点1、由于轻绳的质量不计,所以轻绳各处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作用力的方向始终沿着绳子。2、由于轻绳不可伸长,所以作用力变化过程的时间不计,…  相似文献   

8.
“轻绳”是力学问题中常见的约束物体,其物理特征是质量不计、柔软和不可形变,而明确这个模型的特点对解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拟对此模型及其应用作一些简单的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轻绳”只能产生沿着绳子并指向绳子收缩方向的拉力因为“轻绳”柔软,所以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推力),且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着绳子并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明确  相似文献   

9.
“细绳加小球”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模型之一,其中的细绳一般都是不可伸长的轻绳,其特征是: (1)绳的重力及绳受拉力作用后的宏观形变量忽略不计; (2)绳中的张力处处相等; (3)绳的张力可对物体做正功,使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也可对物体做负功,使物体的机械能减小.对于由绳子连接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当绳的张力不变时,绳对所连两物体做的正功和  相似文献   

10.
梁树颖 《中学理科》2009,(10):29-32
轻绳连接体问题,由于轻绳的柔软性使问题有了许多的变化,也使题目难度变大.笔者对这类题作了些分析研究.将这类问题大致分为:1.绳端连接的两个物体都静止类问题;2.绳端连接的两个物体一个静止,另一个运动类问题;3.绳端连接的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类问题;4.绳端连接的两个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同类问题,下面进行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11.
汪飞 《物理教师》2014,(1):88-89
如图1所示的两幅图为一类常见的以轻绳或轻杆为连接物构成的牵连物系模型,图1(a)中以轻绳为连接物,图1(b)中以轻杆为连接物.虽然两幅图中的连接物不同,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在运动过程中,A、B物体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且连接物不发生弯曲.故此将运动过程中连接物(轻绳、轻杆)不发生弯曲的牵连物系归为一类. 在以此类牵连物系为背景的力学题中物体常做复杂的变加速度运动,对物体加速度的分析是此类问题的难点.笔者在对此类问题的思考中发现,通过转换参考系,可得出一条有用的结论:若以牵连物系中某一物体A为参考系,则另一物体B将相对于A物体做圆周运动.应用此结论可将复杂的变加速度运动转化成熟悉的圆周运动,给问题的分析带来方便.下面首先对这条结论进行简要的证明,再通过几道相关的例题来呈现此结论在分析问题中的巧妙性.  相似文献   

12.
1.通过轻绳关联通过轻绳连接的两个物体,即把物体的实际速度看成是合速度,两个分速度一个是沿轻绳的方向,一个是垂直轻绳的方向,利用沿轻绳方向的分速度相等求解.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中常见轻绳连接物体构成求解诸多问题的力学习题。例如在湖中有一小船,岸上有人通过定滑轮以速度ν拉绳子使船靠岸,当绳子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船的速度是多大?有些同学将速度ν进行竖直与水平正交分解,而得到船的速度是νcosθ的错误结论。物体之间的相关速度是求解这类问题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明确:(1)绳端点的速度(速率)与它所连接的物体速度(速率)相等。(2)由于绳长不变,使得绳上各点速度正交分解时,沿绳上的分量大小相等。下面通过例题说明。 例1.质量分别是m_1,m_2和m_3的三个质点A、B、C,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已拉直的不可伸长的细绳AB和BC连接,∠ABC为π-α,α为一锐角,如图1所示。今有一冲量为Ⅰ的冲击力沿BC方向作用于C点,求质点A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正>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连接体问题中,学生最大的障碍是找不到连接体中两物体的速度关系.其实常见连接体的问题,通常可按二者的速度关系分为三种模型,抓住各自模型的特征,一般问题均可迎刃而解.模型一:如图1特征:两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位移始终相等,因此任何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始终相等.【典例1】一根细绳不可伸长,通过定滑轮,两端系有质量为M和m的小球,且M=2m,开始时用手握住M,使M与离地高度  相似文献   

15.
1 "滑轮"模型 滑轮模型通常是指轻滑轮和轻绳的组合,忽略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此时滑轮两边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  相似文献   

16.
三、轻绳在能量转化中的特点1.在轻绳类问题中,当系在物体上的轻绳从松弛到瞬间绷紧,出现了突变现象,结果使系统的动能有一定损失,转化为轻绳上的内能.2.反之,如果系在物体上的轻绳没有发生瞬间绷紧现象,则轻绳上没有内能产生,系统只发生其他形式间的能量转化.确定绳子上是否有内能产生,直接决定了所列功能关系式的正确性,但当轻绳发生突然绷紧时,作用是在瞬间完成的,绳的形变不明显.人们审题时往往由于分析疏忽,不注意物体的速度及能量变化,在解题时没有考虑绳上内能的产生而导致错误.要掌握轻绳在能量转化中的特点,关键是正确理解绳子“瞬…  相似文献   

17.
连接体是指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涉及到的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如叠放在一起;并排挤放在一起;用轻绳、轻杆联系在一起)解决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是隔离法和整体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罗绪凯 《物理教学》2022,(2):56-59+62
本文以一道轻绳连接体典型例题为载体,首先对两牵连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结合动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定量计算出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以及轻绳中拉力随角度变化的具体表达式,并借助MATLAB软件对质量相等情况下两物体速度、加速度以及轻绳中拉力随角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通过改变两物体的质量比例,分析了不同质量比例下,两物体的加速度随角度的变化关系,并利用Origin软件作图加以形象描述使得结果更加直观具体。  相似文献   

19.
所谓连接体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或者通过轻绳细杆弹簧等连接起来形成的系统.连接体问题在高考命题中由来已久,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初是多以平衡态下的连接体的题呈现在卷面上,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加强了对非平衡态下连接体的考查力度,如具有共同加速度的连接体问题.做这类型题的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即隔离法与整体法.还有就是搞清楚内力还是外力.一、内力和外力  相似文献   

20.
若干个物体通过细绳、杆等物体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连接体模型,连接体问题是力学中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是综合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