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性报道是近几年来电视新闻中异军突起的新项目。在总的原则上,电视批评性报道和报纸的批评性报道是一致的,但又有它的特殊性。电视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把批评性报道搞好?不少电视台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下面谈谈个人对此的思考。(一) “四人帮”粉碎以后,较有影响的一条批评性报道《王府井商场旁的小轿车》是在一九七八年播出的。它批评一些同志用公家小轿车上街采购商品  相似文献   

2.
《生活报》几乎每天都有突发性、批评性报道,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探讨怎样才能把这类报道搞好。同时,我们认为,不仅仅是生活报,时下,许多新闻单位都把突发性、批评性报道作为吸引受众视点、提升媒体卖点的一件“利器”。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闻报道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明确肯定和支持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新闻媒介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建设性的立场,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揭露和批评,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意向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舆论监督触及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因刊发批评性报道而招致诉讼官司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自1998年“刘兴中诉《工人日报》名誉侵权案”和“陆俊诉《羊城体育》名誉侵权案”一审判决以来,有关单位抗诉、上诉的余波至今未平,成…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就是指批评性报道,衡量媒介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舆论监督功能,主要看前者有没有直接批评什么或批评性报道和言论有多少。笔者以为,这种观点犯了以偏概全,对舆论监督作简单化理解的错误。所谓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这里尤指新闻从业人员)在了解相关社会事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现象。舆论监督的涵义有“参加”、“影响”、“威慑”、“制衡”和‘’批评”等,其核心是“威慑”和“制衡”。显然,把单纯的“批评”视为…  相似文献   

5.
论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内通讯》的批评性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48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内通讯》的批评性报道原文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刊的批评性报道是在瑞金时期革命报刊批评性报道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党内通讯》批评性报道的主体是党组织,客体是工作中的各种错误,乃至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归纳总结了批评性报道的内容、类型,指出这种批评性报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自我监督,其目的是组织和指导工作,确立的批评性报道原则是实事求是,认真负责,而且将报刊的批评性报道常规化、规范化,使批评性报道走向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6.
第一、把握时机,看准“气候”。把握好批评性报道的时机,要以是否有利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团结、维护稳定为标准。所谓最佳报道时机,就是新闻媒介所处的政治经济气候适合于开展该问题的批评报道,受众对批评性报道的问题具有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并且具有这方面的要求;同时,该批评报道的问题要与实际工作部署合拍,有利于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如果  相似文献   

7.
某地连续爆出不少轰动全国的新闻,这些新闻大多是批评性报道,又几乎都是中央或外地新闻媒介报道出来的。发人深思的是,当地新闻媒介对这些新闻却保持了惊人的缄默。按理,当地发生的新闻,当地的新闻媒介置身其中,理当知道得最迅速,了解得最详细,应当最早加以报道才对。然而,并非如此。对于这个奇怪现象我们把它称作“新闻的‘出口’转‘内消’”。所谓“出口”,就是当地的新闻媒介不敢发表当地的批评稿件,而将轰动新闻“出口”给中央和外地新闻媒介,进而转“内消”,并非转“内销”,就是说这类新闻被曝光后,在全国特别是新闻发生地群众中引起强  相似文献   

8.
7月3日《沈阳日报》《群言堂》专栏登载两篇文章,一篇是批评“某商场”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另一篇是表扬“沈阳气体压缩机厂设立‘招商奖’”,鼓励工人为工厂创效益的。批评的没点名,表扬的点名了。类似的不点名批评在各种报纸上经常能见到。我以为,批评也该点名。我国的新闻媒介对批评性报道历来是慎之又慎,哪怕是事实确凿无疑,也往往因种种顾虑而不点其名。如此不疼不痒地拍一巴掌,对制止不良现  相似文献   

9.
关于舆论监督与新闻法制问题的访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被访者: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采访者:郭镇之,北京广播学院研究员(●) 一、新闻媒介监督与舆论表达● :我们正在作一个关于“《焦点访谈》和舆论监督”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您对新闻法制作了很多研究,今天我想请您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性报道,您是怎样看的呢?舆论监督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批评和建议都属于舆论监督的内容。公民批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可以写成批评性报道,建议就不是…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采编人员.我们都知道.新闻媒体刊登批评性报道是开展舆论监督、促进作风改进的一个有效举措。但面对具体新闻素材.又对批评性报道应从什么地方入手、要把握好哪些方面缺乏了解,因而讳莫如深、绕道而行。《人民海军》报在从事批评性报道时.有关批评性报道并不是负面影响的代名词、批评性报道要实事求是.注重证据和细节、批评性报道要设身处地为作者以及当事人着想的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柴葳 《声屏世界》2003,(2):34-35
防性采访与彰显舆论监督功能的批评性报道一同勃兴的一种报道方式,应该说是新闻媒介自由权利在广度、深度上的一种延伸。本文的观点是,慎用隐性采访的报方式,从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两个方面加强对新闻媒介自由权利的合理制衡,既反对滥用隐性采访,也反对对隐性采访的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2.
批评性报道在不可能完全还原的“事实”中去呈现事实和表达否定性的意见,这一报道特质使得批评报道与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即社会评价的改变)必然产生关联。撇开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系其行为的“咎由自取”这一面不说,意识到新闻媒介的意见褒贬与当事人社会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既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更理性地看待频繁出现的新闻侵权纠纷,用一种平和心态营造舆论批评的环境,也有助于媒体从业者意识到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风险,更加谨慎地表达意见,提高批评性报道“法”的含量。在权利本位意识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媒体从业者培养谨慎的批评意识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批评性报道的法律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性报道在不可能完全还原的“事实”中去呈现事实和表达否定性的意见,这一报道特质使得批评报道与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即社会评价的改变)必然产生关联。撇开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系其行为的“咎由自取”这一面不说,意识到新闻媒介的意见褒贬与当事人社会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既有助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视评论的报道工作,所以经常触及批评性报道,源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搞好批评报道,一定要从建设性的心态出发,创意与操作既是疾恶如仇,又是与人为善的;既是对人的,更是对事;既是有典型性的,又是有普遍意义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一直把“反面问题正面做”,作为批评报道所追求的目标,使舆论监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事实也证明,一些成功的批评性报道,无不把“反面问题正面报”视为导向意识的生动体现,比如《焦点访谈》的批评报道,为什么能够引起那么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原因就在于它确实是在曝光着许多…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是,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批评性报道又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如何避免步入舆论监督误区,是每一名记者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6.
触动参与式报道是指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通过自身策划或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吸引公众与组织参与,媒体对活动进展予以详细报道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是一种新的报道尝试。 九十年代初,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传媒就开始尝试这种由媒体策划的触动参与式报道,九十年代中期,这种报道方式蓬勃兴起。《上海青年报》1994年春节组织策划的“好心人抱一抱孤儿”活动的报道,天津新闻界1994年10月关于大地艺术“走红”毁而复生的报道,《羊城晚报》关于好军嫂韩索云的报道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王宇韬在《天津新闻界的触动参与式报道》一文中指出了触动参与的特征。所谓触动特征是指:新闻媒介报道的事实,是由新闻媒介的触动而发生、发展的,新闻媒介又连续报道这些事实;所  相似文献   

17.
邹艳娟 《新闻窗》2007,(2):93-94
近年来,隐性采访这一鲜活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特别是新电子设备的出现,更为电视记者进行隐性采访、偷拍偷录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众多批评性舆论监督报道中,偷拍偷录记录的同期声和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报》6月12日一版刊登的《兼并考验“开封”意识》一稿,是一篇批评性报道,并且是以新事为主、旧事重提的一篇批评性报道,所以对此稿的处理。特别是“提要”的写法和标题的制作,需要格外慎重,从发稿到一二三校样和最后的校红样上,改来改去,不下四五次。3年前,即1994年,《经济日报》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主题。以“‘开封人’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为内容,利用“开封”是否“开封了”这样一个文字上可以利用的“意思”,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13,(9):9-14
不失语有深度接地气 江南(人民日报浙江分社采编部主任):人民日报浙江分社一直将抓重大主题报道作为统揽新闻业务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始终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报道的风格,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跟风”、“不盲从”,关键时刻,面对重大问题“不失语、不乱语”。譬如,金融危机寒霜正浓时,分社先后组织撰写了《困境中更要咬定转型升级》、《“硬杠杠”不能宽“紧箍咒”不能松》等稿件,报道浙江省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动摇、不畏难、不浮躁,齐心协力谋攀升的实举。当浙江经济出现回暖时,又不失时机撰写长篇通讯《共克时艰听越歌》,全面报道浙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保增长、奋力抗冲击、科学谋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翻阅了一下各省市报纸,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的读者来信和批评性报道少了。河南日报,今年一月份大小批评性稿件共有21条,有的批评还比较尖锐。《平顶山西部矿区用水何日解决?》《一起以物易物营私谋利的典型事件》等报道,反映了人们的呼声、要求和爱憎,发人深省。《嵩山钟鼓》专栏里的《道路失修无人间,卖肉短秤受处罚》、《李泉林为儿子结婚收礼猛捞一把》等零讯,尖锐泼辣。可是,最近的50天中,批评性稿件几乎看不到了。浙江日报等情况大体也是这样。浙江日报今年一月份各种批评性稿件共有22条,有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