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没有高效率的课堂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没有情感的数学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和解题技巧,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传承数学研究精神。"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数学课堂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教师灵活驾驭课堂,准确把握课堂,引导学生有效思维,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倘若再加上有压力和不愉快的气氛,学习效果会好吗?因此点亮初三语文教学,首先要抛开那种急功近利直奔主题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学会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任何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教学活动都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始终要充满朝气、充满热情、充满关爱,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邹清坤 《海南教育》2014,(12):87-88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堂有实效的课,并不是单纯看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了、提出了多少个问题,思考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教师又通过哪些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只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有了强烈的提问意识,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源泉。那么,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情景——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就会出现教学上只有小部分学生配合,大部分学生处于"边缘化"的局面。如何促使中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心"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知识传授就会变成“独角戏”,学生学习就会是被动地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8.
鲁迅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想学、乐学、会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英语兴趣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备课要备学生。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找不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感受等,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时常常没有踩着学生原有的基点,甚至会从零开始。这也是造成当前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如果把学生头脑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原有知识、经验、体会等总和比喻为河里的石头,那么当教师引着孩子们行走在"课堂教学"这条河中,如果能准确地踩在这些石头过河,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堂的"河流"中行得更稳、更快。笔者就几堂成功的课例来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原有的"储备"为基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高效课堂不仅需要老师的精讲,更需要学生的"精学"。没有学生的"精学"就不可能存在课堂的高效。优良的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的效果。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策略。"四元素认识"能体现对教材的结构化处理。通过"四元素认识"来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提炼教材内容的纲要,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掌握所内容。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不仅要灌输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物理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实际探究.没有问题提出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没有实践探究的课堂是无意义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将物理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本文从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出发,对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建议.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力的本质是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芳 《考试周刊》2010,(30):159-160
新课程一直在提倡和谐课堂,那什么样的课堂可以称为和谐课堂呢?简单地说,师生之间要在课堂上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是从该如何进行课堂导入这方面进行阐述,为和谐课堂奠定成功的基础。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时,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再是任务,而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阶梯,老师的讲授不再是灌输,而是学生为充实自己在吸收养分,这正是每个教育者心中理想的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在我校自主课堂的研究中,我进行了低年级语文学科"自主课堂"互动解疑课型模式的探索。《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我们都知道教学常识性课文,学生就会因缺乏生活体验及相应的知识而心存很多疑问,这疑问就是学习的资源,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大兴趣点。  相似文献   

15.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曾说过:"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没有激情的语文课堂就如同一潭死水,微风吹来,也许会泛起层层涟漪,但绝不会掀起大的波浪。那么,怎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关键就在于一个"情"字——教师的激情,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要以教师的激情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该如何营造"激情课堂"的氛围呢?  相似文献   

16.
卢爱芳 《语文天地》2014,(12):29-30
透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会发现,很多课堂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整个课堂,教师始终是主讲者,学生始终是听众、观众,是知识的接受者,是单纯的知识"容器",教学过程只是一种单向性的传输,而没有令人愉快的主动的学,课堂效率无从谈起。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让知识真正落实到位,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它以这一形象化的概念提醒教师转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错误,错误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学习中的错误也会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正如心理学家盖耶所言:"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如何才能打开学生"注意力"这扇让知识进入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一语道破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不注重读,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提问和讲解知识点,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下英语课堂教学,那种由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法会使课堂变得没有生气,会使学生没有活力。如何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的"我要学",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利用各种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