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可见,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完成积累的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积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积累和表达能力同步发展,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作文教学观摩与研讨会,专家杨献荣老师的“一滴墨水”、徐善俊老师的“古诗文改写”、朱煜老师的“有趣的玩具”等,几节观摩课让我很受启发。这些名家的作文课之所以上的那么精彩,除了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领会了新课改精神,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总结出一条有效的作文教改之路——动手实践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实践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必说”的愉悦。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让学生眼中有材料,心中有感悟时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文章;只有围绕现成材料指导写作方法,才能有扎实的课堂作文教学过程,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才能克服老师们课堂作假,做秀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一、观察时点拨——帮助学生丰富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写观察作文,教师更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丰富习作的事件积累和情感积累。教师这时的点拨,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明白观察的重点,积累观察的体会,并让他们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肓,丰富语言的积累。”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才能形成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的积累,能形成好的语感,开启灵感之门,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5.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6.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怎样让学生从“害怕作文”过渡到“乐写作文”中去?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一个积累的问题,笔者也这样认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有了丰富的材料充实大脑,才能写出上乘的佳作来。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曾说:“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也说:“创新能力来自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和思维训练”.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利用其价值,这类错误就可能自然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订正试卷作为学习学生经验积累的最好训练,即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反思水...  相似文献   

9.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重在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就学不好语文。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说过:“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即使对于天才来说。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是无济于事的。”可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特征,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11.
刘任书 《中学文科》2008,(6):163-16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说过:“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即使对于天才来说。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是无济于事的。”可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特征,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占有了材料,心中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却陷入一种想说但却写不出来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丰富的语言和厚重的生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从积累语言、积累生活开始,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和积累习惯,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和生活宝典,这样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杨树林 《河北教育》2005,(21):35-35
一、在语言积累中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的途径是大量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不断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感悟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奥妙。其次是背诵,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精句、名篇,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逐渐增强,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话动的主体,我们在教会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套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会学才能学好。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围绕课堂三段式,即“课课前预习;展示交流;拓展升华”的模式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力求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投,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高效地参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只有达到一定积累程度,读写听说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才能发展能力.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遵循教育规律,积累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文本,培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儒家有言"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日渐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更是这样,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突破。在高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也能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学精。  相似文献   

18.
所谓“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积累之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姆言而喻。许多教师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引导学生丰富积累的方法与途径,积攒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积累的过程不是知识的静态堆砌,也不是经验的交相杂陈,而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运用过程。许多学生空有丰富积累却不知如何得去运用,确实愁煞一线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积累,那积累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本期“专辑”以“引导学生有效运用语言积累”为着眼点,就是希望几位一线教师的探索能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聆听、阅读、说话、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四项基本功。聆听和阅读是吸收,是理解;说话和写作是倾吐,是表达。听读是为说写储备观点和材料,没有听读作基础,也不会有更好更高的说与写。我认为,听读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有了一定数量的知识积累,才会有所感悟,才会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王留祥 《成才之路》2009,(27):I0016-I0016
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思维相结合,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学生的操作过程是思维过程的体现,学生操作时有一种声音对他说,学生观察操作时也有一种声音在对他说,这就是所谓的“内部语言对操作表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