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语通用语(ELF)是一种超越国界和文化的语言,用于不同母语背景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本文以全国英语专业名列前茅的五所高校为例,从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现有教材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ELF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发现,尽管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在全球语境中使用ELF表达多元身份的必要性,英美文化及其价值观仍然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体现为对本族语英语和文学的重视,以及本土化英语和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相对缺乏。因此本文指出,在ELF视域下采用多层级和跨文化的英语学习策略对于实现容纳和顺应国际与本土视野的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的互动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交际是人际交流最典型的特征,它是通过交际双方之间的默契合作,以话轮传递的方式,并借助各种交际策略,会话技巧来实现的。然而,许多英语学习者常常只注重交际过程中的单向表达,忽视了双向沟通,即互动交际,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各种交际失误。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对等翻译——以《木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语境下的各种英汉称谓语,不能简单地按其字面意思理解,而必须依据语境提供的信息,揣摩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选用恰当的称谓词语,表达称谓者的情感,传达称谓者的语气,体现交际者之间的身份,反映交际发生的特定场合,以达到称谓语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用语义的传递。本文以动画电影《木兰》为例,以顺应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电影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并探讨其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4.
王艳丽 《考试周刊》2011,(2):116-117
本文以耶夫·维索尔论的顺应论为框架.从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基本概念,阐释情态动词的使用过程是交际者作出语言选择进行顺应的过程.而且在语言规则、社会文化、心理因素三方面的探讨.论证了英语情态动词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是不断作出选择和顺应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情态动词使用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运用的语言策略,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的顺应性理论可以说明和揭示语码转换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分别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方面分析报纸中出现的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媒体中的汉英语码转换频繁出现主要是体现言语交际中的对语言现实或心理动机的适应,而出于对社会规约的顺应进行语码转换的实例在报纸中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话语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言语手段和语用策略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职业身份、个人身份和关联身份。文中对教师在课堂语境中三种身份的建构策略进行了分析考察,并且力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索这三种身份建构的语境顺应动机。本研究认为教师不同身份的建构是出于顺应不同语境(机构性互动语境及心理语境)的需要,是课堂交际的一种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以往关于中国英语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英语使用者在交际中因为缺乏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结构但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顺应汉语文化心理、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的结果.从顺应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的形成原因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英语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及其为何能为英语母语者接受和理解,并达到交际目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兴莉  秦德娟  袁菁 《现代语文》2013,(4):80-81,161
本文以顺应论和关联论的明示推理原则为理论基础,阐释了语用预设是表达者与理解者调节性建构的统一体。语用预设是表达者通过明示、理解者通过推理,双方顺应交际需要,不断扩大、发展的调节性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呈现出主观性,理解呈现出主动性。表达与理解相互制约,为了使交际经济、高效,语言中多使用语用预设,从而实现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9.
语用身份是以社会身份为基础的,顺应交际目的和语境特征而建构的某一种或多种动态的交际身份。构建多样化的营销者语用身份是品牌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重要话语手段。以广州本土新兴餐饮品牌为例,通过自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话语小型语料库,系统考察新兴餐饮品牌的语用身份构建类型、特点;对千禧一代消费者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其青睐的语用身份类型并基于话语实践类型理论给予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其社会语言学传统的俄罗斯语言学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机构话语理论体系,对社会机构、社会身份、交际者的身份—角色、机构话语以及机构话语的各种变体进行研究,对机构话语的本体特征、社会制度和社会权利如何通过交际者的交际行为和交际动机来实现、社会机构与交际者及其身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详尽的阐释,可以深化人们对交际者与社会机构之间、机构话语与日常话语之间、机构话语不同类型之间、社会身份与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西方会话分析、批评话语分析不同,俄罗斯机构话语研究中的身份话语理论可以合理地解决说话人在不同语境中的身份转换问题、制度化与言语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不同机构话语之间的界限问题以及机构话语与言语体裁的关系问题,还能够科学地解释机构话语有其固化的内核和模糊的边缘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俗来说就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中的瑰宝,是语言与文化的美妙组合,英语习语认知水平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学生对于英语习语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恰如其分地翻译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化的深入,英语作为国与国交际的语言工具被广泛地使用,但因为语言学习者大多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人们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时常会遇到跨文化交际领域方面的障碍。由于英语的普及性,尤其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的交流和应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英语进行交流、交际和沟通,并随之引导学生把使用英语国家...  相似文献   

13.
否定在语言交际中能表达修辞效果,使否定语气加强或缓和以便更好地满足交际者的实际需要。英语否定修辞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委婉否定和加强否定,二者有不同的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因此,其汉译的策略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谢芳 《海外英语》2014,(20):292-294
With the spread of English,English becomes a world language.In the process of blending with various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there are many varieties of English language. China English,as one of English varieties,conveys unique things to Chinese socie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ay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use English,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ransl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口语交际中跨文化语用失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日常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旨在探讨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及其分类,进而探讨其成因,解释这些成因如何导致英语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产生交流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力求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为英语口语教学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一个新的分支,研究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及其规律。在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交际中,中国学生往往因为中文话语行为,或是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形式,或是错误的理解了语言形式,或是受了文化因素的影响等原因,导致了交际的失败。本文试图对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语用差异和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研究,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教学途径学习的英语和英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英语有一些差别,这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这些差异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一些交际困难或失误。英语电影可以让英语学习者熟悉和适应这些差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电影欣赏的内容、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如何推断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隐含意思确定了理论基础。把这一理论用于英语篇章教学中,可以正确理解篇章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化中,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模糊限制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交际能力的定义是衡量语言学习者是否具有交际能力的尺度。基于当前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现实,国内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培养必须体现英语作为国际间通用的交流媒介的特征,必须包含具有与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以及把英语作为外语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具有认知、判断及灵活应对与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具有确保跨文化环境下交际畅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