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实践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存在着重视理论灌注、轻视实践教育的现象,使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未能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升华。因此,高校应该从提高认识、拓展社会实践、精心组织策划、认真总结提高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教育,发挥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性质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特点决定的。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看,能否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3.
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培育90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及培育和弘扬90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剖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在90后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90后大学生中提升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中的作用,提出了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载体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创新精神和骨干队伍的培养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本文对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主要途径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本文对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主要途径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高校国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  李有祥 《教育探索》2009,(5):102-10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却存在着教育内容过于简单和缺乏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等问题.在高校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应大力拓展和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营造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国防教育的氛围,并使之与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以发挥其对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民族精神缺失的现状,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阐述了在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指导高校工作全过程,在这方面真正抓出成绩,抓出实效。高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高校实际出发作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德育遭遇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守护神,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在新世纪新国情条件下的现实需要。民族精神的教育要纳入高校德育的全过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核心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等学校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的地位和优势,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民族精神的培育应该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各方面的全过程,真正抓出成绩,抓出实效;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是高等教育的时代意蕴。高校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高校德育创新中具有的必然性、必要性,构建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高校要及时抓住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那么,怎样在中小学开展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呢? 我们认为,搞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关键是进行课堂教育的教师,重点是受教育的学生。下面试谈几点看法。一、为什么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首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2004年 3月 31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从…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历史使命。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应当通过主渠道改进、实践提升、文化涵育和环境熏陶等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写入了大会报告,并且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依据十六大精神,就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在高校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如何搞好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燕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251-253
本文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各种挑战,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民族精神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胥望 《考试周刊》2008,(15):12-13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民族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民族精神的培育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校应当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