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国奥队再次折戟沉沙,说明一个时期中国足球战略选择上的失误。中国足球一次又一次犯下几近相同的错误,反映出足球界理论的空乏和实践上的盲目。 作为中国足球的拥趸者,笔者通过国家队(亦指国奥队)20年不同阶段所讲求的风格和技战术,探讨中国足球的出路。 1980年至1982年,苏永舜时期讲求“控制中场,两翼齐飞”,在与东、西亚列强对抗中均取得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队在十强赛上的辉煌与荣耀都已经成为过去时,回过头来再看十强赛,我们发现十强赛前后围绕着中国队竟然发生了太多的“意外”,而这些“意外”竟然也“不经意”间成就了中国队的辉煌与荣耀。 意外1:米卢出任中国队主教练 在米卢来中国队正式执教前,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对于中国球迷来讲还只是一个“神奇”的传说。直到米卢真的顶着一头乱蓬蓬的灰白头发,笑眯眯地与马克坚和南勇握着手站到了凳子上时,我们才相信:米卢真的来了。那一天是公元2000年1月15日,中国足球又一次扬帆出航,而“舵手”正是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博拉·米卢蒂诺维奇。  相似文献   

3.
25届奥运会,是1992年国际体坛的高潮, 中国足球的变革,是1992年中国体坛的热点。——题记 A 国奥队失利,祸耶?福耶? 当时间过去将近一年之后,回头审视国奥队1992年初在吉隆坡的失利,每一个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会暗暗庆幸:国奥队兵败马岛,从客观上使中国足球因祸得福。不然,灾难深重的中国足球,绝不会有随之而来的石破天惊的改革之举。可以公正地说:国奥队的失利,难堪  相似文献   

4.
不是球迷不明白,而是中国足球变化快。从来没有想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目前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会和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联系在一起。在十强赛结束后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官员说中国足球定位应该是亚洲二流球队,还说中国队即使冲进世界杯也是偶然的。作为一个球迷,我想问一句:“你们早干嘛去了?”如果你们早想到这些问题,那又何必请什么英国顾问,客场打沙特时又何必劳民伤财地包机,还把甲 A 联赛一推再推。如果这次中国  相似文献   

5.
情景:中国球迷开始在中国之队的旗下聚齐。在古城西安就有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活跃人物煽情鼓噪,像“球迷皇帝”罗西和重庆“小皮球”等人,加上西安本来就十分火爆的足球热情,这一场本来不怎么值得关注的比赛成为一出球迷上演的重头戏。 越是狂热的球迷越是简单的,而理性和思维复杂一些的球迷显然热情上又欠缺一点。中国足球这么多年,至少从上一次十强赛到这一次间隔的4年里,中国足球和中国整个社会一道,浩浩荡荡向消费王国挺进。足球理所应当地变成为一种消费品,足球的消费者球迷和追随者球迷在理念上存在差别,消费者球迷是拿足球当一种玩和消遣加时尚,追随者球迷是拿足球当一种追求、艺术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年的甲A职业联赛经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一般都是因国家队或国奥队备战世界杯和奥运会预选赛等中断,而这一次却是因皇家马德里到中国来打商业比赛而不得不临时调整了几场联赛的日期。众所周知,职业足球联赛是一国足球发展的基石,足球的任何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职业联赛土壤的培育。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国的职业联赛,如果说欧洲联赛是欧洲足球发展基石的话,那么我们自己的足球联赛却越来越像是一块可怜兮兮的“绊脚  相似文献   

7.
施拉普纳带领中国队的失败,是中国足坛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足球刚刚打开的走向国际化的大门又变得“半遮半掩”,在使用外籍教练时显得小心翼翼,甚至患得患失,这才是那次失败令人最痛心疾首之处。之后国奥队的拉德形同虚设,广州松日队的维尔纳中途被废……中国似乎成了外籍教练的“百慕大”,而且众口一词的理由就是不了解中国国情。 如今中国队兵败十强赛,足球界再一次陷入和1992年时一样的讨论,中国该不该聘请外籍教练?我认为,只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的差距,这就不是一个难解的学术难题。 为何要请外籍教练 清末时魏源曾提出:“师夷长技  相似文献   

8.
绚丽的香港岛上没有“飘”来中国足球的佳音。在第三届东亚四强赛上,中国奥林匹克队以垫底的身份惨淡而归,尽管这已在预料之中,但还是让人颇感沮丧。因为我们对这支球队有理由寄予厚望:它是中国足球今后的希望。中国少年队在巴西跌跌撞撞,中国青年队的战绩每况愈下,而这支国奥队同样令人难以产生振奋之情。国奥队征战东亚四强赛无一胜绩的事实表明,中国足球之路依然崎岖泥泞,亚运会的一时辉煌差点让人们忘掉了这一点。 东亚四强赛,我们唯一的收获是,人们再一次认识到,中国足球没有救世主,戚务生亦如是。 记者对现在这支国奥队的班底略知一二,从1993年的东亚运动会上,一直在追踪着他们,不幸的是,几年过去了,国奥队一班人马给人们未带来什么欣慰。去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上,国奥队低劣的表演,成为拉德先生最终被“调整”的最直  相似文献   

9.
力争打进亚特兰大奥运会足球赛决赛圈,这已成为中国足球在1996年压倒一切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由戚务生率领的国奥队能否冲出亚洲走向奥运,不仅是对中国足球23岁以下阶层足球实力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中国足球近两年职业化进程的一次大检阅。1996年3月,中国球迷的目光将齐刷刷地投向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奥队将在那里与同在第二小组的沙特、韩国和哈萨克斯坦3队作殊死拼杀。本组前两名将与第一组前两名进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阎世铎在一次和媒体的座谈会上正式透露,为了让即将组建的国奥队有更多的练兵机会,明年亚运会中国足协拟派国奥队参赛。因为在足协的战略部署中,足球的主要目标就是世界杯和奥运会,其它的所有比赛都应为此目标而服务。 此次座谈会后的第四天,阎世铎起程奔赴九运会赛场,与他同行的还有原国青队主教练沈祥福和教练组成员。与此同时,十强赛期间出任中国国家队代表团团长的南勇早已先前一步抵达广州。  相似文献   

11.
中国足球需要“软着陆”该痛的也痛够了,该骂的也骂过了,该吵的也吵完了。现在,是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的时候了。“十强赛”的失利,是中国足球经历的又一次大失败,这毋庸讳言;失败之后,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该负责任的一定要负责。该说清楚的问题一定要说出来。这也毋...  相似文献   

12.
从"十强赛"到现在,中国足球在苦涩和痛苦中备受煎熬。这种煎熬是全方位的:球迷们在失利后的痛苦中发出了一个又一个愤怒的法问;球员们在剩下的联赛中要去对付以前从未对付过的寒冷;戚务生在一次流产的"商务活动"之后再度抿紧了他那欲言又止的嘴唇;而中国足协在年关将近,不得不召开一系列早已该召开的会议的同时,还不得不全力以赴去准备一扮能让球迷满意、对事业的未来有益的"十强赛"总结。大赛失利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人们心头,凡是与中国足球沾边的人都有一种格外的疲惫、敏感和脆弱。在这个冬季,中国足球的日子不好过;尽管,天气…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当中国奥林匹克足球队出征吉隆坡,试图再一次替国人圆出线梦的时候,就像上次冲击奥运会一样,国奥队在经历了战胜哈萨克斯坦队的大喜之后;又不得不承受输给韩国队,失去进入四强机会的大悲。 同是亚洲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同韩、日比一比,在自然条件几乎是相似的情况下,韩国特别是日本足球如何发展得如此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奥队马岛失利的原因,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介已分析得太多太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很有参考价值。但我们不能不警觉:中国足球的出路究竟何在?四年之后怎么办?不少足坛人士又把目光聚集到留学巴西的中国健力宝青年队身上,对他们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足球为了能获得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参赛资格,1957年、1981年、1985年、1989年、1993年五次奋起冲击,五次被“剿杀”。其冲击一次比一次英勇,结局却一次比一次悲壮。对此,广大足球工作者急红了眼,亿万热血球迷伤透了心。多灾多难但不屈不挠的中国足球又熬到了第六次冲击的时刻,经过英勇奋战,从小组赛中杀出重围,取得了十强赛资格。 这是第六次冲击的最后一搏,也是本世纪的最后一搏。现将各大“战役”记录在此,为中国足球的史册填上本世纪的最后一笔。  相似文献   

16.
恐“寒”     
中国足球又在怨天尤人那副受尽迫害的小媳妇的嘴脸,不仅不让人同情,还让人恶心这不过就是奥运会预选赛和朝鲜队分在一组罢了朝鲜足球数年来闭门造车,已远远落在了潮流的后面就像是以前的大清国,纵然是自己自鸣得意,却也是内外交困,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我们却先怕了,先是责任亚足联分组时的小动作,再是又重提朝鲜足球昔日闯进世界杯八强的辉煌;又有什么风格上的相克,说朝鲜足球排劲足,力量强,正好是我们以健力宝为班底的国奥队的克星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这归根到底星一种不自信,是一种骨子里的懦弱中国人好归纳,像“恐韩症”就…  相似文献   

17.
力争前八     
马玉星 《新体育》2010,(11):69-69
国奥队即U23国家队的存在,就是为了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和亚运会。在宿茂臻和他的国青队在山东淄博演砸亚青赛之后,拯救中国足球形象的重任又推到了国奥队面前,但这次出征广州亚运会的国奥队又被外界称为“史上最差”。  相似文献   

18.
近日来“十强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上海的“四国邀请赛”中国足球队意外输给了朝鲜青年队,到“十强赛”连赢阿联酋和阿曼,球迷仿佛从地狱又回到了天堂,中国足球似乎也从“鬼”变成了人,近而很快就要成为“神”。米卢所做的一切都归纳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神奇”。 理智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狂热会不会又成为了我们前进路上的障碍?希望变成了失望会不会又一次轮回?我们不妨竖起另一只耳朵,听一听体育界的同仁们的声音。 黄玉斌:43岁。中国国家体操队总教练。作为运动员,他在1980年世界杯赛获吊环世界冠军并多次获得全国冠军。是中国体操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获得者。擅长吊环。有“大力士”的美誉。1985年担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男足、女足,从国家队、国奥队到青年队全线溃败,特别是男足国家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中的低迷表现,让所有对中国足球尚抱有一丝希望的球迷们伤透了心。赛后,在各种媒体上、人群中又激起了新一轮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大讨论,在给中国足球开出的众多药方中,重视青少年足球发展又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有媒体指出应该向西班牙等先进国家学习,借鉴其在青少年足球发展方面的方略、措施。笔者以  相似文献   

20.
当韩国足球队6号李基衍射入第一个球之后,失败的影子已经牢牢地伴随着国奥队。妄图固守的中国足球队的防线漏洞到处可见,只有左右招架,大脚破坏的能力,却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又一个四年悄然而逝,人们的心情又在企盼着下一个四年。中国足球再次受挫的苦果,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实情。 中国足球为什么该胜的比赛总是胜不了,为什么总是和“只差一步”、“阴沟翻船”的字眼相伴呢?而且几任教练都没有逃脱过。苏永舜、高丰文的国家队,徐根宝的国奥队都是在大好形势下只差一步痛失出线权的。曾雪麟、高丰文、施拉普纳率领的国家队又都是“阴沟翻船”的作者,几次征战都使国人感到心情不畅,即便是失败人们也觉得应该是悲壮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足球比赛的偶然性的确很强,但是偶然性连续多次出现,便不能完全归结于偶然,其中定有某种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