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在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基础上,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说明了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当前经济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建构和管理政策选择的理论前提。“和合人”是立足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反思西方管理人性观和因应时代变迁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和合人性假设是“经济人”与“社会人”、“工具人”与“目的人”、“理性人”与“情感人”、“经济人”与“道德人”、“现实人”与“理想人”的和合化生。和合人性假设为当代管理理论的融合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为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建构奠定人性基础,为中西方管理文化的会通确立思想前提,在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明显表现出两个范式的不同,即:私有制与公有制,自发调节与国家调节,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要素分配论与按劳分配论的对立。而两者根本上的区别则是资本主权与劳动主权,表象描述与本质把握,唯心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对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与中国改革实践脱节,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是诞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  相似文献   

4.
围绕人性假设理论,回顾了管理科学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包括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物表管理;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人本管理,以“能力人”假设为基础的能本管理一直到以“知识人”假设为前提的知本管理四个方面,及知本管理的内涵和本身所具有的特色,结合中国企业的现状提出了如何运用知本管理创新中国企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劳动力理论范畴与人力资本理论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马克思劳动力理论在新时期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初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曾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世界已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面对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科学知识、经济管理、和先进技术等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发展变化 ,不仅是马克思所无法预见的 ,也是已有的经济理论所不能准确回答的。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世界和中国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的学习和研究。1 关于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讲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 ,是创造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解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资本论》集中体现了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在《资本论》研究与写作中,马克思在对前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及方法论梳理和总结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为分配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因此 ,按劳分配应该是惟一的分配方式。但是 ,由于在实践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完全实行按劳分配 ,必须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合理的、必要的 ,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综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要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区别,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理论从狭义走向广义,就必须了解劳动价值的由来。因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以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的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ChatGPT、AI绘画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人工智能在影响人的创造性劳动的领域,替代了更多的人类脑力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过时,相反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推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内涵实现新发展。首先,人工智能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存在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最后,在人工智能时代,新的技术也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最近,新的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1.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愉愉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并且,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人,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是人性丧失的根源,要达到人性的复归,就要消除异化,毁弃私有财产,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2.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 ,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 ,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 ,并且 ,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 ,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 ,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的人 ,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 ,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 ,是人性丧失的根源 ,要达到人性的复归 ,就要消除异化 ,毁弃私有财产 ,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3.
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管理”一词近年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对管理方式研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管理的一项前提:对人性的假设。从科学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其中无不包含着对人性的一种假设。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一) 关于人性的种种假设 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成熟到一定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关于人性假设前提是人是机器人、经济人。它的要点有:(1)一般人天性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工作。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工人“磨洋工”是造成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造成“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的天性趋向于轻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学”者诺曼.莱文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漠视人的主体性,与马克思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根本对立。文章对莱文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充分肯定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100多年以来的时代发展对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的挑战,在时代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应该创新的几个观念,最后分析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至今仍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商品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企业家才能是新的生产要素.其中信息、技术属于生产资料,其本身不创造价值,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力.企业家和科技、信息工作者的劳动同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我国现阶段消灭剥削的途径在于劳动力转化为资本.  相似文献   

17.
有关“善的生活”及人的积极自我实现的规范承认概念并不足以解释人之为人的生存论问题.阿克塞尔·霍耐特早期承认理论的这一“困境”要求对承认概念进行深入反省与重建.新型承认概念不能仅仅着眼于“善的生活”的形式伦理构想和积极的自我实践关系,还应该包括使二者得以可能的“原初承认”.意指一种人与社会世界之间情感性、生存性互动参与形式的原初承认,构成规范承认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这也是“道德的本体论基础”的题中应有之义.厘清两种承认关系,为克服承认概念含义不清的矛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前提.保持对两种承认关系的理论自觉,既能沟通国内外学者关于霍耐特物化根源问题的争论,也是承认理论的自我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企业价值内涵之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理论是经济理论的基石,不同经济理论派系差异的根源在于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分歧.价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哲学意义上的范畴,表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指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劳动价值论).当代西方学者则认为,价值是指人与客观存在的物的关系,即物对人的效用(客观效用论)、人对物效用的评价(主观效用论).经济学不同阵营的对立,不在于具体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差异,而在于其分析背后的价值观不同.既然价值理论对价值有不同的理解,自然对企业价值的定义和内涵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也就众说纷纭.本文对企业价值的内涵予以重新归纳、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无人工厂”的“无人”和“高利润”特征似乎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形成了尖锐的挑战,如何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观点说明“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成了新时期坚持劳动价值论的一个不容回避的关键性问题。刘冠军、邢润川二位先生用人类社会世代积累的“科学价值库”所包含的巨大价值在交换活动中的显现来解释“无人工厂”的巨额利润来源。笔者不完全同意二位先生的观点,认为,“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是多重的,其中包括工厂内部的科研、管理、操作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包括从社会总体剩余价值中分割来的部分,后者是“无人工厂”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所文忠 《科教文汇》2009,(10):177-177
本文主要探讨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对其中的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生产和再生产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是在教学过程中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后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更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