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科学与管理》2013,(4):49-53
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的历史重任。本论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三角洲的目标,以资源与环境、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等理论为基础,从资源节约、生态系统恢复、环境保护、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设计了黄河三角洲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最后,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东营盐生植物园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生植物园的建设是耐盐植物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基础,尤其是在黄河三角洲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建立一处独具特色的盐生植物园,将加快耐盐植物种类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和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耐盐植物的研究与产业化进程。实现滨海盐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在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改善目标的实现.在调查、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知识产权创造战略、运用战略、保护战略、管理战略以及人才战略的制定、实施进行了较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阐明了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依据与重点任务,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着重强调了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时,指出要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2001年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尽快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必须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目标,科学论证,集中力量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建设步伐。一、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意义重大 (一)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可以为我国资源开采型城市探索出一条结构和功能成功转型的发展道路。黄河三角洲是一个以油气资源为主的矿区,由于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一旦原油枯竭,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濒海位置、地下水埋深、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土地盐碱程度高,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大制约着当地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拟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实际情况,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成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盐碱土地整治方法,提出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开发整治的具体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各措施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管理》2013,(2):39-4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实施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科技发展必须有体系完整的科技政策对策予以保障。通过科技政策环境建设、科技人才、科技平台、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和科技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结合实地调研访谈,深入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发展中必要的科技政策对策,希望为黄河三角洲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翟俊  金点点  陈妍  刘鑫  杨栩  侯鹏  徐延达 《资源科学》2020,42(3):517-526
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变化的综合监测与评估,是准确认识三角洲区域生态状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的基础。本文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监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近30年生态空间和植被长势状况变化,识别区域生态状况基本特征,定量分析区域湿地资源、岸线资源和水沙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而结合国家和地方采取的一系列生态保护恢复措施,讨论区域的保护成效,辨识黄河三角洲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1990—2018年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挤占,生态空间面积减少量约为1990年生态空间面积的7.6%,并且沿海及城镇聚集区域周边植被长势有所降低。以坑塘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8.1%,人工岸线增加了27.1%,自然湿地资源和自然岸线资源丧失明显。其中,2010—2018年间生态空间被挤占速度有所放缓,各类生态保护规划和工程措施积极作用也逐渐显现,人工湿地面积和人工岸线长度的增速均明显减缓,区域生态保护成效逐渐体现出来。②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条件发生剧烈改变,进入黄河三角洲的水沙资源日趋减少,河口三角洲原生湿地生态补水需求,以及新生湿地面临的蚀退威胁仍然比较严峻。因此,加强区域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优化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是提高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黄河流域最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条件,但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在黄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前瞻性部署了科研基地建设和启动了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了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转变开发思路,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有效结合,走盐碱地适应性开发、盐碱地高效精致开发和现代化产业开发的道路,探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高效、高质、高值发展新模式。通过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出"中科院方案",建立"中科院样板"。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管理》2008,(3):F0003-F0003
5月9日下午.山东省科技厅在济南召开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科技规划纲要》论证会。来自省政府调研室、中科院沈阳分院、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就省科技厅组织起草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科技规划纲要(讨论稿)》进行了专题论证。王家利副厅长、于健樵副巡视员及黄河三角洲所属六市科技局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