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同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父母的叔辈朋友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是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感意志问题等由此滋生,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才能还留守儿童一个原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留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对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2.
以豫南地区两市四个乡镇学校5-8年级256名留守儿童为样本,对其生存与心理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双亲在外居多,代理家长以祖辈为主;亲子见面机会少;生活上缺乏悉心照料;课余生活单调乏味.这种极为不利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的心理发展表现为:理解父母并注重伙伴关系,但内心孤独;上进心较强、渴望得到学习上的指导,但自我认知水平低;生活自理能力强,但不善于主动与身边人交往.针对上述现状,从新农村建设和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农村孕育而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体育具有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调节心理情绪、加快个体的社会化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他们长期处在恶劣的环境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情绪情感障碍、社交心理障碍、品德行为偏差与个性偏差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家庭结构功能受损、社会重视和参与程度不够三个方面,在现状研究基础上尝试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EQ(心理能力)概括为四个要素:认知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生存的能力。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如何随和实现这一切,其关键是教育——EQ教育。留守儿童EQ教育的核心和提高和增强儿童们的心理承受(适应)能力。留守儿童EQ教育的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是其适应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能否适应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能否正确处理与旁人的关系并尽快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存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比IQ更为重要的素质。因此,对留守儿童EQ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埃里克森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探讨学前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假设.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给予学前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培养幼儿独立、自信、富成就感等个性品质.以幼儿身心发展为主体,关注幼儿心理复原力的建构,这是促进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衍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学校进行调查与采访,发现由于亲人陪伴不足、家庭监督缺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际,建议从家庭、社会和儿童自身等不同层面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的人不断增多,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4年4月,我校对全镇7—12岁小学适龄儿童调查显示,在全镇1196名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高达57.8%,随着近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一、隔代抚养…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课题。大量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面对面的关爱,加之生活条件的贫困,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一系列负性问题。诸如焦虑、孤独、内向、敏感等。这些适应不良状况,必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某小学留守儿童的实地调查,结合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优秀典型事例,探讨了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