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电影在性别叙事和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有着突出表现,以黄蜀芹《人·鬼·情》《画魂》为代表,二者以清晰冷静的性别意识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女性的另类生存困境,影片在叙事语言和视觉编码上均对传统银幕的男权话语形成了挑衅与颠覆,因而具有突出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真实故事或虚假故事的执迷史已有证,在现代这一由影像文字信息所构成的传媒世界里,更没有人抗拒得了新闻报道中的故事姓力。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手段,借助拍摄而得的瞬间影像所结构出的新闻要素,再加以文字旁白进行新闻叙事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现代社会中一道独特的影像叙事体,但我们应怎样进人对新闻摄影叙事分析的核心呢?与其他媒体比较,新闻摄影的故事叙事方式有何独特之处呢?我们将叙事理论引人新闻摄影的领域,是否对二者均有助益呢?希望这一切都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媒介成为学者解读人类文化与信息传播的重要维度,民间叙事在多元媒介中的现代传承机制,表征了媒介、民间叙事与人的互动关系。木兰传说是民间叙事在多元媒介语境下实现动态传承的典型案例,从《木兰诗》经典文本的叙事反哺,到《Mulan》影视的创新性呈现,再到《花木兰》游戏中多重媒介的交融与个体表达的回归,分析这一系列核心事件可以表明,现代媒介为民间叙事的多向度传播和多样化表达创造了条件,而人作为叙事实践的主体,使用道德和审美的判断力规训着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内在走向,决定着人在传统叙事脉络中自我表达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尚华楠 《青年记者》2012,(32):46-47
现代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叙事艺术,与之相应的是电视节目的包装设计呈现出多维、立体、动态、开放叙事态势。布景、灯光、服装、道具、音响等作为包装的重要叙事要素和视角,积极参与戏剧情节、人物的叙事。现代电视节目的包装设计在叙事中突破了传统表现形式的写实性原则,力图通过象征性、寓意性、写意性的戏剧要素对观众表达一种观念,传递出策划者和导演的叙事意图以及对电视节目信息的主观感受。以综合媒介形式存在的现代电视节目的舞台美术,更是直接反映了科学技术在电视节目内容的表现手段,电视节目内容的变迁反过来也成为包装风格变革上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需要更加厚重而深刻的叙事,需要叙事建立起码的对社会事实的共识,这样的叙事不仅仅初显于新闻报道,更多的应该在于民族志方法对社会事实的呈现。科学性的讨论对于民族志叙事而后进入人们的话语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哈贝马斯先生所讨论的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中,共同思想的产生与达成与共同议题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看到思想的表达,才见到人之成为人:在共同思想中才见到社会。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变动的主要方式,然而传统的新闻叙述方式似乎很难满足现代受众多元化的期待。于是一些借鉴文学叙事手法的新闻叙事应运而生。本文从内容取向、表现形式、文本属性、叙事语境、语言表达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力图澄清新闻传播者的一些模糊认识,警惕商业逻辑、市场经济、竞争因素对新闻叙事的侵袭与僭越,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叙事之路。  相似文献   

7.
多角度叙事是福克纳创作的重要特色,《喧哗与骚动》主要使用了三个叙述视角来讲述凯蒂的故事。班吉、昆丁、杰生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在他们的叙述中,凯蒂分别展示出爱、堕落及自私的形象。从深层次来看,班吉的叙事是一种本真叙事,以儿童天真的视角讲述了纯洁在成人世界中的失落;昆丁的叙事是一种历史记忆叙事,试图以历史理性去禁锢自然人性;杰生的叙事体现的是物质理性叙事,从利益的角度将人物化。在多角度叙事中,人的存在成为迷宫,读者需要从中探寻人存在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博尔赫斯对格非的影响为个案,将两人所共同具有的"崩溃的巴别塔"式叙事、类侦探小说的叙事翻转进行比较,试图探讨80年代中国先锋派作家在以博尔赫斯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找到共鸣的深层原因——他们同样想要进行一种在个人和宇宙之间进行的高度寓言化的直指本质的对话。这种发生在80年代中国先锋派作者身上的现象既是出于一种在宏大叙事崩溃后对历史真实、个人真实的探求,又导致了去历史化、去社会化、去国别化甚至去道德化的倾向,以及比博尔赫斯本身更有明确指向性的对革命叙事的鲜明扬弃。他们一方面对世界的可诠释性缺乏信心,一方面采取高调霸道的叙事姿态。宇宙与历史的谜底被宣布已经揭晓,而谜底从未存在。"  相似文献   

9.
周融 《报刊之友》2014,(2):150-152
本文以博尔赫斯对格非的影响为个案,将两人所共同具有的“崩溃的巴别塔”式叙事、类侦探小说的叙事翻转进行比较,试图探讨80年代中国先锋派作家在以博尔赫斯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找到共鸣的深层原因--他们同样想要进行一种在个人和宇宙之间进行的高度寓言化的直指本质的对话。这种发生在80年代中国先锋派作者身上的现象既是出于一种在宏大叙事崩溃后对历史真实、个人真实的探求,又导致了去历史化、去社会化、去国别化甚至去道德化的倾向,以及比博尔赫斯本身更有明确指向性的对革命叙事的鲜明扬弃。他们一方面对世界的可诠释性缺乏信心,一方面采取高调霸道的叙事姿态。宇宙与历史的谜底被宣布已经揭晓,而谜底从未存在。”  相似文献   

10.
毕加索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首创的解构主义绘画震撼了世界,促进了西方艺术由传 统向现代的进程。他还是一 位热爱和平的反法西斯战 士。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 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以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 征,其“版权”也属于这位 非凡的画家。而对于我来 说,毕加索给我印象最深的 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这双 永远瞪得溜圆、盯视目标的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主义设计思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解构主义哲学思潮出发,探讨了解构主义设计从产品功能观、产品语义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对传统设计思维的颠覆,对解构主义设计思维做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2.
20~21世纪之交,消解"美的本质"、"美的本体"、"美"本身的呼声始终不绝于耳,不仅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美学家们摇旗呐喊,而且中国大陆也有不少人遥相呼应,甚至比西方解构主义者叫喊得更加起劲,更加激进.  相似文献   

13.
个体网络道德叙事是个人以道德为主题、以网络为载体而展开的叙事形式,它以争取道德认同为价值诉求,其叙事的文本可信度以及由叙事而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叙事中,新闻叙事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的身份以及在新闻叙事中所表达的方式和参与程度,决定着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对新闻叙事人的研究,即是对"声音"的研究。新闻就是说话——告知信息、发表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文本的叙事视角问题向来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观察发现,叙事视角的改变会影响到大众传播效果。现代传播学对于叙事人称的关注并不那么强烈,反而更关注起传播文本的撰写者采取了何种态度,是客观公正地对待了事件?还是另有他图故意隐瞒了真相?对叙事角度的深度分析有助于揭开大众传播文本中的视角变换技巧。  相似文献   

16.
宋执翔 《大观周刊》2012,(33):46-46
德里迭的解构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有人从其与后现代主义相似的反传统、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将其学说划入后现代主义阵营;也有人(包括德里达本人).从其解构主义的独特性出发,声称其学说不是后现代主义。此外,从作为一种方法的解构主义角度来看,其解构主义的方法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孙媛颖 《青年记者》2009,(20):30-31
在新闻叙事中,新闻叙事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的身份以及在新闻叙事中所表达的方式和参与程度,决定着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对新闻叙事人的研究,即是对“声音”的研究。新闻就是说话——告知信息、发表意见、引导舆论,说什么和怎么说都取决于说话的主体——新闻叙事人。赵毅衡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一文中提到:  相似文献   

18.
满倩倩 《新闻世界》2011,(6):200-201
本文主要从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对纪录片《幼儿园》进行了文本分析。《幼儿园》对生活表象的潜在内涵的开掘,反映出张以庆导演与众不同的纪录风格与职业追求,从中也凸显了现代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当代社会呈现一幅“微时代”的“微文化”景观,在此语境下,媒介叙事从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宏大叙事,转向新媒体为代表的后现代“微叙事”范式。从移动传播这一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野看,这源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已超越了工具论而上升至媒介化层面,作为一种制度化要素,新媒体的技术偏向是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断裂性,这决定了新媒体叙事隐喻了一种即时性、碎片化的微叙事范式。该范式转型从认识论的高度蕴含着重新衡量和表达事物的思维方式:“当下主义”,它在叙事中试图把大量时间压缩在一个时空瞬间,在聚焦当下的同时忽略过去与未来的向度,其本质上是区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后现代社会的数字时间观。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8):40-45
叙事伦理是伦理批评与形式批评的有机融合。现代文艺批评的"叙事转向"与"伦理转向"促成了叙事伦理批评范式的形成。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呈现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消费伦理的大众叙事三分格局。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存在三大问题:真实性问题、普世价值问题、审美超越问题。农民工电影叙事伦理最有价值的是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文艺的自由表达依赖于创作主体奉行自由精神,更需要自由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