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始祖孔子提出“修己安人”的理想追求,先秦典籍《大学》重申此理想,概括出一套自修身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己治人之道,明确儒家内圣外治的理想人格追求。宋明学者在诠释(《大学》时,对儒家内贤外治的取舍呈现出内圣化。但儒者的理想人格追求在清初对原典的回归中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大学》开篇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了文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放其大学之道的首位。文明修身是形成高尚人格的基础环节,是每一个现代人自觉提高自身精神生活质量和规范其行为文明化、科学化的自我实现过程,对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儒家修身固本、廉洁自律的思想是我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对当代乃至未来的廉政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借鉴儒家廉政思想,要引导为政者注重道德自律的影响力、引导为政者追求理想人格,加强儒家廉政道德修养思想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理论、伦理思想和政治智慧内容的儒家经典.“明德”、“知止”、“修身”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核心理念.“明德”是《大学》之魂,“知止”是“明德”之深化,“修身”是“明德”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重新审视“明德”、“修身”、“知止”理念的深刻内涵,传承其重视培养道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崇尚责任和担当的传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把体育当作人的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充分重视体育在强化社会礼仪、个人道德修养与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以“修身”为中心的将强身与治国融为一体的体育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对青少年乃至全体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包括性道德教育和理想人格的教育,让每个人尽可能地洁身自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即儒家强调的“修身养性”,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性自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修身思想把个人的修身作为改造社会的基点,目的是为封建地主阶级培养政治人才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其内容是压制个性的纲常礼教,方法上虽然有时也提出伦理实践,但本质上是一种关门读书、闭门思过的修身养性方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周恩来,继承了儒家修身思想这一文化现象,极其注重自身修养。他从早期的“觉悟”和“革心”、革新”主张到后来“自我改造”思想的形成,实现了对儒家修身思想的超越。一周恩来从小就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五经》,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奉天和天津读书时开始接触新学…  相似文献   

8.
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予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包含修炼自己、修炼家庭伦理关系、修炼与他人相处之道三个方面。儒家“修身为本”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慎独"作为儒家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的根本途径。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根源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传统"慎独"精神所提倡的理性自觉、自我约束、理想人格的道德修养目标与网络道德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加强"慎独"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持久性、自觉性、自律性、实践性,提升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和网络道德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中,儒家的修养理论独具特色,其学者站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修身为本。提出学习是修身的基础,重视自省和克己,倡导慎独和践履。回顾和梳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对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重大课题。根据当前我党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从“以德修身”的角度出发,广大共产党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道德教育使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各按一定的伦理道德准则和规范约束自己,从而达到社稷长存,社会安定的理想境地。道德教育要求统治者“修己”、“正己”,普通百姓“安分”、“守己”。《大学》概括了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明确提出:“自天子以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只有修身,也就是加强道德修养,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4.
儒家哲学的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内圣的核心是个体的道德修养达到“仁”的标准,外王就是实现王道的社会理想。要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只须人人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即可。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逻辑顺序,人必须首先实现家庭的和谐。孝悌既是“仁”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家庭和谐的核心。儒家强调的孝悌,对于克服现代生活带来的消极因素在今天仍然具有启发作用,应该成为指导今天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简论儒家“修身”的目标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伦理学。其思想体系围绕“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这个总纲.以“修身”为本.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积极主张人应当具备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倡导人们在道德方面不断地自我完善,最终达到忘我境界,成为大公无私的完人,即孔子所谓的圣人、君子之类。本文作者从儒家“修身”学说的本体,认识、方法几大层面,概要而简明地论述了儒家“修身”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立论基础,并对其中涉及的某些基本范畴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礼记》日:“师,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儒家的经典作《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以道德教人的意思。可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对教育来讲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修身立德完善自己北京五中郭树森修身立德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不修身,不受道德教育,不进行道德修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一个高尚的人首先要正直。它表现为:襟怀坦白、公正无...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理想人格在总体上表现为仁道的具体化,内圣外王人格是其最高境界,但“圣人”的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相对于圣人,君子可被视为理想人格的现实体现,为个人修养提供了一些具体规范。“仁者安仁”则体现了儒家理想人格的价值观特质。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的个性品质和人格培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人的道德修养发挥过积极作用,即使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塑造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孟子》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属人格道德修养论,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形成具有修养方面的相似性;曹丕“文气”论研究作家气质及个人修养与作品表现出的风格的相关性;韩愈要求写作要以气为先,此气为文章气势和作者胸中的儒家之气;苏辙的“文气”说包括个人内在修养、个人处境阅历,这是形成作家作品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而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具有健全、和谐的人格。现代中学生,只有从学生时代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礼记大学》中有日:“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教师要“修身”,亦要教学生如何“修身”。作为中学政治课教师,我们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