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语义相矛盾 语义相矛盾主要是指“不仅”、“不仅仅”之后的谓语动词,与后一分句的相关部分语义上相反相矛眉。由“不仅”、“不仅仅”构成的递进复句,其两个分句的意思应属相同的范踌,而且应是同向的。这主要表现在“不仅”、“不仅仅”之后的谓语动词与后一分句的相关部分意义的同向一致上。如:“他不仅看了这部小说,而且还看了用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这个厂不仅仅增加了产品的数量,还大大提高了产  相似文献   

2.
“比赛未能按时进行,由于天气不好”之类的因果复句时见于卷头报端。这里,“由于”一词用法失当。“由于”是一个因果连词。在句子内部,它和“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所表示的组合关系都是因果关系。但是,它们在用法和表意功能上却不尽相同。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如果用“由于”,则必须把表结果的分句放在前面,而不能放在后面。开篇例句的正确表述方式应是:“由于天气不好,比赛未能按时进行。”倘若非把表示结果的分句置于前面,表示  相似文献   

3.
连词“和”“以及”与连词“或”有两点不同:(一)“和”“以及”表示并列关系,“或”表示选择关系;(二)“和”“以及”只能连接词成词组,“或”除了连接词或词组之外,还可以连接分句。“和”与“以及”也有细微的区别,即“以及”后边的语言成分常常表示比较次要的内容。这些不同点并不复杂,但如不留意,也还是要出错的。有时该用“或”而错用了“和”。例如; ①这些各式各样的狗叫声,不时被风的呼啸声打断和淹没。(管桦《将军河》第336页) ②不论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无时不在运动,就连思想僵化、半僵化的人,  相似文献   

4.
“相”、“象”、“像”三个字的字音相同或相近,由它们分别组成的词,有的词义也相同或相近,但人们难以把握,常常弄混。“相”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相,省视也”。    相似文献   

5.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6.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其正确使用。  为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 1990年 3月重新修订发布。  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中,最易用混和用法不当的是“分号”,因此对分号的使用应引起注意。  “分号”的形式为“;”,是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1)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巫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  相似文献   

7.
“特别是”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常见常用的插入语。它可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分句中,用来联系单词或词组;可用在复句中,用以联系分句;也可用到句组中,联系着其前后相关的句子。“特别是”所联系的前项与后项,有的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既后项是前项中的某个个体;有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后项是前项的某一组成部分;有的则是并列关系,即前项与后项是平等的并列关系等。不管上述的哪种情况,它都可以表达某些特殊的语义,主要的是强调和突出它所引领的部分(即后项)所表示的人、事物或某  相似文献   

8.
平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句子:前面是总括性的话,后面用几个分句说明和解释。使用这样的句子容易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就是标点符号使用不合理,即“总分不分句子”。所谓总分不分句子,是指“总括性的话后面出现两个以上的分句时,总括性的话后面用的是逗号,分句之间用的是分号,结尾的分句是句号”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超超就哭了。老师在记录中写下:“不太安定。”然后牵着他的手,去院子里散步。而对小棒棒的记录是:“有些困意。”因此老师决定带他一起做游戏。 这是一所位于北京市回龙观社区的“自助幼儿园”,但有人更愿意称它为“民主幼儿园”。褐色三层小洋楼,一、二层是通透的大房问,三层阁楼则改成兴趣活动室,房间里布置了各色小玩意,还有桌子、书架、滑梯和攀岩台。  相似文献   

10.
新闻应该着力追求“新”。这个“新”,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新闻内容新;另一个是表现形式新。努力融色、形,声,味于一体,使新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相统一,以达“金鞍宝马”之效果,乃是新闻改革之追求。新闻的内容新,必须有客观存在的“新近发生的新鲜的事实。”这事实,要靠记者及时捕捉,而  相似文献   

11.
介词“从”和“在”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意思不完全相同。“从”表示时间的起点,其后常常有“起、开始、以来、以后”等词相搭配。例如:  相似文献   

12.
(一)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像”的简体字。这意味着,“象”与“像”是字义有区别的两个字。可是,现在出版物上“像”与“象”仍然混用。还有另一个音同义近字“相”也受牵连,以致象、像、相不分。 “象、像、相”应当区别开来,让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提出“在国有企业改革大框架下,充分体现文化例外要求,积极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这一新提法表达三层意思:一是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二是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要在国有企业改革大框架下进行;三是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要充分体现文化例外要求.这些必将成为国有出版企业继续改革的“定盘星”.  相似文献   

14.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主要内容 所谓“亲亲相隐”,又称“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所规定的夫妻、父母、子女以及特定的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免除处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微妙的镜头:某报社五层大楼屹立街头,一层是一户挨一户的店铺,二层是酒吧、舞厅、卡拉OK、饭馆,大院是集贸市场,后院是停车场。人如潮涌,红男绿女,熙熙攘攘,嘈杂喧闹,歌声笑语、鞭炮声不绝于耳。编辑、记者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扼腕叹息,有的嬉笑怒骂,有的悠哉游哉……有好事者向该报一记者打听何以如此?记者双手一摊:“搞创收嘛,不抓钱日子如何过?”“创收”,成了当今一些报社的热门。该不该创收?如何创收?众说纷纭,赞成的说:“报纸不创收,都喝西北风!”反对者说:“这乃新闻界的危险,老记老编的腐蚀剂。”不论怎么说报社的创收“恰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已经是离不开的了。从现状看,创收经营得路子正、渠道通、管理好的健康者,取得了弥补事业经费不足、采编人员日子好过、报纸越办越好、订户直线上升的好效果。但是,不容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天地》2010,(1):F0002-F0002
近代史上,湘军的崛起是个传奇。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是晚清历史上有名的湖南名言,其中,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被史学界称为“中兴三名臣”。  相似文献   

17.
似水流年,转眼间就到了“老字辈”的年龄。平时忙忙碌碌,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偶而老友相遇,彼此都会为“青丝更见少,白发又一层”而不胜感慨。再看看身后,一茬茬虎虎有生气的“小字辈”,进入我们这个“靠笔杆子耕耘”的行列,而“老师”、“叔叔”之类的尊称不绝于耳,自愧之余,更切实地感到自己老了!  相似文献   

18.
“藏”与“用”,即藏书与利用的矛盾关系。长期以来对于“用”的概念存在着一种误解,似乎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就是“用”。若把它作为一般习惯用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读者工作直接与读者相联系,读者的文献需求是通过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活动而得到满足的。严格地说,“用”究竟  相似文献   

19.
有的同志写文章,喜欢多用关联词语,动不动就“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结果文章虽然是通的,但却显得呆板,一套学生腔,使人读了讨厌。相反,有的同志写文章喜欢简古,当“因为”的时候不“因为”,该“所以”的时候不‘所以”。结果是诘屈拗牙,不相衔接。这两种偏向都是我们在报上可以经常碰到的。  相似文献   

20.
李颖 《新闻天地》2010,(4):48-50
上海苏州河边,一幢外表并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接力中国”的四字招牌低调地挂在楼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