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比的运用     
把相反的事物,或相同事物相反的特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这就是反比修辞格。运用反比,使对应的两种事物相得益彰,并自然地显出高低优劣。一、说明事理,深刻透辟。  相似文献   

2.
对比,又称对照,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使其特点和差别更加突出、鲜明。对比的思路很宽,凡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中矛盾着的双方(或不同的双方),都能进行对比。如上与下、内与外、远与近、大与小、长与短、多与少、古与今、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古典诗歌广泛地运用它,使内容丰富,道理深刻,说服力强,同时又富有文彩,抒发作者的强烈感情,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取得极佳的审美效果,是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艺术法则。古典诗歌中的对比,常见的是反比和正比。  相似文献   

3.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种手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古代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的诗歌往往采用对比手法。例如宋代梅尧臣的《陶者》:  相似文献   

4.
比较,也叫对比、对照。它是把两种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相互比较中来说明问题的一种修辞手法。比较,也是语文教师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都可把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句群作对比,把相同或相似的词语句  相似文献   

5.
无论比较文学,或者文学比较,均以比较为逻辑起点。所谓比较可分对比和类比。对比是将两种(类)或两种(类)以上性质特点不同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类比是将两种(类)或两种(类)以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比较文学或文学比较不是简单的对比和类比,不是比附,“拉郎配”。它建  相似文献   

6.
对比趣话     
对比,又叫“对照”。指的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突显事物特征。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也可以使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一般来说,运用对比手法,能够使作的思想感情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也让读有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7.
曹保顺 《现代语文》2006,(2):109-111
对比,是议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的手法。所谓对比,一般是指把同类之中完全相反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以便明确它们相同或不同之处,揭示出对比双方的本质,从而分清是非优劣,决定褒贬弃取,达到肯定与否定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比,是写作中经常运用的手法。所谓对比,是指把相反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以便明确它们的相同或不同之处,揭示出对比双方的本质,从而分清真假好坏、是非优劣、美丑善恶,决定褒贬扬抑、取舍留弃、陟罚臧否,达到肯定与否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是“比喻”和“类比”在论证论点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前者是将两种事物之间某些相近或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用具体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如《拿来主义》一文,鲁迅把“文化遗产”比作祖上传下来的一所“大宅子”。后者是将两种或两类事物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由某些属性的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别的  相似文献   

10.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在作文中运用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