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是"学会怎样学习"。一篇篇小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把一篇篇课文读懂不是最终目的,学会怎样学懂一篇篇课文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慧 《生活教育》2015,(4):69-70
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我选上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会看病》。经过一番细心的琢磨和认真的思考,我的设计初步成形了: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课中,先理出文线:看病前——看病时——看病后。再从"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这句话切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锻炼他?我又经受了怎样的磨炼?让学生扣住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认真、仔细、深入地感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按照“介绍作者、背景——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写作特色”这种模式进行,常常是千篇一律,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学会艺术地处理教材,对不同课文、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5.
四字经     
徐雅丽 《小学生》2007,(1):46-46
告你一个秘密,我的学习高招其实就是看、读、问、解。看——说白了,就是拿一篇课文看。切记,看的时候,还一定要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把其中每个字都要学会。就像吃东西,如果不细嚼慢咽,而是囫囵吞枣,什么味也没尝见,那还吃个什么劲。  相似文献   

6.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我把“课文缀语”的写作看作是作文教学领域中的一支游击队,虽然不是正规部队,其作用却不可低估。——毛荣富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问题就在于没有感受到课文之美。我常对学生说,读书的时候,如果能从对华美词句的喜爱转为对内在美的探寻,就意味着开始学会审美了。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一个降落伞包》是一篇记叙文,它按“飞机飞往重庆——遇到寒流——让降落伞——关心大家——飞机脱险”的顺序记叙了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到危险的紧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事迹。根据课文结构特点和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教学时,除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飞翔。课文故事情节简单,结构相似,可精讲第一自然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二自然段。从语言上看,这篇课文的语言规范、简练,富有情味,但“带我去”“自己去吧”等词句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还需教师开掘。此外,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识字上,让生字在具体语境中反复重现,增加感知的强度,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  相似文献   

10.
一串句子,一个故事——概述中学表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板书:木笛)读一遍。(生读)同学们课前把课文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但如何在高中语文学科中实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还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实现形式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同仁。一 范例课型——在学习课文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所谓范例课型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教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模仿写作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课型可分为例读和例写两种形式。1.例读课。即把“教材”当作阅读教学的“例子”,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在引导学生鉴赏课文中培养学生语言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由阅读一篇课文到阅读一…  相似文献   

12.
小学每册语文课本,都包含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好、学好是师生的共同任务。为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一、指导学生认识“目录”的作用。应该让学生知道,题目好像是一篇课文中的“线索”,可把课文的内容“串”起来,“目录”则是把全册课文的内容“串”在一块儿,我们看了。会“一目了然”,对完成一学期  相似文献   

13.
一、导课(略)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己小声读课文,把难记的生字找出来。2.组织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怎样记住难忘的生字。(学习小组活动)3.组织汇报:谈谈自己小组用什么好办法,学会了什么字。(教师可把学生交流的生字写在黑板上)(1)毫:问问学生是怎么知道这个字念hao  相似文献   

14.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第一组课文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三组课文则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这一重点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懂得边读边想的重要性,学会怎样边读边想,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重点讲读课文《在炮兵阵地上》,全文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由此,小学语文课堂一度盛行的"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大为改观,"把写挤进课堂"成了最响亮的话题。随文仿写——从课文学表达,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16.
刘微 《中小学电教》2012,(9):146-146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品味词句,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通过多角度的对话,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理念。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掌握把课文读通、读懂、读中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该成果主要是通过指导阅读者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把握特点——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的整体感知、分“点”阅读的全程互动式阅读来增长知识,学会阅读。其基本模式是“三读四导式”:   “三读”是: 1.通读 (面读 )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与把握特点 (以“点拨”为主 ); 2.精读 (点读 )课文,抓住课文重点句段进行感悟、熏陶,深入领会和把握特点 (以“点评”为主 ); 3.研读 (线读 )课文疑难或新问题,攻破难点,以进一步认识与把握特点 (以“点化”为主 )。 “四导”是: 1.导语——有特点,新颖、恰当,富有启发性; …  相似文献   

18.
戴亚华 《吉林教育》2007,(10):37-37
一、借助汉语拼音,学会读通课文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全文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快乐阅读,使阅读成为他们成长的一种经历呢?一、引导思考,学会阅读1.引导课前预习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的要求:①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四字词。②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背景:《云房子》是一篇童话,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变化,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的特点。课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充满童趣的语言把云房子的形状描写得栩栩如生。案例过程:一、童趣导入师:元旦快到了,童话王国里好热闹,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一看?生:想师出示图片:瞧,这是——木头房子,这个呢——蘑菇房子,再看——西瓜房子,这是神奇的——鞋房子,美味的——糖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