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导入课文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我所喜欢的诗人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件展示背景图片:蔚蓝的大海。标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师: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于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写诗的傻瓜,但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位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今天,如果要写当代诗歌史,已经不能无视海子的存在。下…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8期刊登了两篇对《走进海子的世界》(以下简称《走》)教学案例的不同意见的评论文章,看后颇有感触。这里我想就陈鉴霖、冯贻联、张波三位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中,滕老师做这样的开堂介绍:“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  相似文献   

3.
海子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1989年1月13日,而两个月后的3月26日,年仅2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001.9)中撰文认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  相似文献   

4.
最近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几篇关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章:苗立源的《做一个幸福的人》(2001.9)称该诗“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活的咏赞,是他内心喜悦的抒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诗人给予所有善良人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祝福”;刘国良和卫建国的《也谈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003.5)认为从诗中“看到的是一个‘精神贵族’在物质世界中孤僻、执拗、偏激而又不能自拔的形象,全诗流露出的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情绪”;此外还有滕世群的教学实录(2003.5)。本人的基本印象是:他们对该诗的内涵把握不准,没有吃透。今略抒己见就教诸位,以…  相似文献   

5.
吴国祯 《学语文》2002,(3):30-31
我第一次接触海子的作品,是1990年就读师范之时,老师在黑板上将海子的《死亡之诗(之二)》完整地抄录了下来,并向我们说起了海子的死,他诗歌中的麦子和少女。我们在底下吟咏着海子的诗句:  相似文献   

6.
海子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 1 989年 1月 1 3日 ,而两个月后的 3月 2 6日 ,年仅 2 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 ,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 ,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 0 0 1 .9)中撰文认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活的咏赞 ,是他内心喜悦的抒发 ;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诗人给予所有善良人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祝福。”这样的理解在众多评论的声音里 ,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数诗评认为表现了海子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灯塔也许只是一个梦想一点信念一句箴言一个微笑抑或是一位良师益友——题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指路的灯塔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般可贵。一直以来,李涛老师就是这么一座如绿洲般指引我前行的灯塔。李老师的办公室是我最爱去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有所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由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开发者和建设者。从滕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来看,可谓实现了这一转变。他将课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是作为一个“活结”,一个能扩散,会生长的“点”,由此扩展到海子其他的诗歌、海子独特而丰富的生活历程和精神世界。打个也许不甚贴切的比喻,执教者凭着自己的爱好和能耐,将一口池塘“挖”成了一个烟波浩淼的湖,然后引导学生领略天光和云影,引导他们在海子的诗歌中穿行,进行精神的游历甚至可以说探险。这种精神游历和探险丰富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苗立源先生在《做一个幸福的人》(《中学语文教学》2001.9)一文中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活的咏赞,是他内心喜悦的抒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诗人给予所有善良人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祝福。”“海子在这里展现了一种思考后的情感的欢快和胸襟的阔大。”“诗人表达了激动、欢愉、轻快、幸福的感情。”……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为《面》)作这样的分析,不能令人信服。鉴赏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象上做简单的分析和评判,而应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对作品的内蕴作深入的剖析。细读海子的《…  相似文献   

10.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11.
近日听了一位老师的课,课的内容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颇有体会。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倪修山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10期“语文新解”栏目的论文《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进行了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文章认为海子在诗歌里宣扬的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处世态度。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海子选择了走向生命的终极来逃避,这又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非是海子平和安静的外表包装的颓废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拙文《读写结合教(氓)》在本刊今年第6期发表时,有幸得到郑晓龙和董建成二位老师的点评和赐教,我获益匪浅.甚为感激!但细读深思之后,又觉得董老师“诗歌教学中最好不要让学生把古代诗歌译成现代汉语”的看法不妥,值得商榷。我以为,无论是就实践而言,还是就理论而言,诗歌教学都可以也应该让学生把古代诗歌译成现代汉语(确实比较浅显易懂的除外)。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今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走进海子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由此引出了第8期的一篇批评文章:《两个问题:(走进海子的世界)读后》(陈鉴霖)。同行的批评无疑是对我的一种鞭策,理应虚心接受。不过,有几个问题觉得有必要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15.
白素云:各位老师,大家好!长期以来,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今天我们选择北京市第五中学王屏萍老师上的闻一多的诗歌《也许》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就涛歌教学中的个性化鉴赏与教师的点拨做进一步的探究。我们先来观看这个片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堂诗歌教学案例,<走进海子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以下简称<走>文)最成功的地方是老师重视指导学生诵读诗歌,且形式多样,这的确把握了诗歌教学的关键.但是,它仍然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听了一位老师的课,课的内容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颇有体会。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读完本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由读→教师要求学生从诗中的字句中体会海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齐读,教师总结→学生再读  相似文献   

18.
一个相当偶然的机会,听了一位小学老师的诗歌教学《地球只有一个》,我有了一种体会:诗歌教学不应丢弃诗语。  相似文献   

19.
不能不说,我写诗歌时曾受到了海子的影响。在每一个人的青春期,如果他爱诗,就会自然爱上海子的诗歌。海子的诗歌弥漫在我整个青春时期,像粮食和空气,在胃里和呼吸中,特别是海子的死更加强了他的诗歌在我心中的分量。在某一个时期,我爱海子的诗歌要疯了,我对人就说海子,无论他是不是懂得诗歌。但多半换回的是人家迷惑的目光,因而我孤独,我在一个时期差不多成为一个被禁锢的人了。但不知什么时候,我平静下来了,我想是生活的缘故,我爱着这生活,我在做一个生活中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父母的儿子,我不能抛下我生活中所有的关系,而成为一个臆…  相似文献   

20.
不能不说,我写诗歌时曾受到了海子的影响。在每一个人的青春期,如果他爱诗,就会自然爱上海子的诗歌。海干的诗歌弥漫在我整个青春时期,像粮食和空气,在胃里和呼吸中,特别是海子的死更加强了他的诗歌在我心中的分量。在某一个时期,我爱海子的诗歌要疯了,我对人就说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