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福》里的鲁四老爷当知道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之后,说了三次话,只有八个字第一次:“可恶!然而……”第二次:“可恶!”;第三次“然而……”。未说完的话,较之我们主观设计“完整”的语句,内涵要丰富得多。像这样因为特殊的情况,言谈间中途断了话路的,修辞上叫做“跳脱”。这种修辞现象在语言形式上或是残缺不全,或是间断不接,细细领悟,却有完整、连接的情韵。当祥林嫂被卫老婆子他们抢走以后,鲁四老爷只简短地说了四个字:“可恶!然而……”从具体环境中的含义理解,第一个“可恶”是说一帮山里人在大白天来家门前劫走祥林嫂,特别是还有中人卫…  相似文献   

2.
一、话中有话,突出个性戏剧的对话,讲究话中有话,即有潜台词可挖。话中有话,才能性格化。《祝福》虽是小说,其中人物的对话却可谓句句性格化的。例一,四个“四叔说”——勾画出一个封建卫道者的嘴脸。“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者,既是祥林嫂的婆婆“要_她回去,”他当然无话可说了。“可恶!然而……。”四叔说。“可恶!”是四叔得知祥林嫂是被其婆家,串通卫老婆子抢走的“报告”时,感到冒犯了他的威严而表示的恼怒。“然而……。”却是他发火时旋即记起不能失掉封建伦理的体统,祥林嫂是逃出来的,“这不好”,即使被  相似文献   

3.
说话“含蓄”,“含而不露”,往往被看作是有修养而受到世人的尊敬。例如,鲁迅笔下的鲁四老爷就“含蓄”得可以。这位略通文墨的老监生,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孔孟之道竭力维护.因而,即使骂起人来,也“文诌诌的”,不跑粗,这颇有点“艺术化”之嫌。 以“祥林嫂初到鲁镇”这场戏为例:一天.正在河边淘米的祥林嫂突然被婆婆家的堂伯等人捆绑起来掳走了。时近中午,鲁四全家为找不到祥林嫂正闹得“沸反盈天”时,卫老婆子领着祥林嫂的婆婆来交割此事了……。此刻,怒不可遏的鲁四老爷愤愤然,骂道:“可恶!然而……”──话…  相似文献   

4.
一、关涉到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小说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不可能删繁就简直接点明,它总是通过其他方式来暗示读者的,这也是小说艺术的魅力之一。《祝福》中,祥林嫂被她婆婆带人捆绑走后,小说用了两个词来表现四叔的态度,很有意思:“可恶!然而……”这是四叔的第一次评价。四叔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上文看,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采取“先斩后奏”的方式,等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时让两个男人强行把她捆上白蓬船,然后才到四叔家叫人。事后,四叔听了“看见的人”的“报告”才知道这一情况,因而觉得“可恶”。但祥林嫂“诚然是逃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祝福》中,鲁迅是这样描写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的情形的: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实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之死,是《祝福》情节发展的表层线索。祥林嫂是怎么死的?鲁四老爷家中的短工说“是穷死的”。仅仅是因为穷吗?《祝福》分明又是个人命案子,祥林嫂死了,谁是凶手?这是小说的深层线索。围绕这一深层线索,我们可以解读到《祝福》多元的思想意蕴。一、反封建礼教:思想革命的理性认识《祝福》的思想意蕴,首先应将其与中国的思想革命结合起来考察。这主要体现在鲁迅对中国社会的理性认识。小说中祥林嫂赖以生活的家庭,是鲁四老爷的家。鲁四老爷是一个大骂“新党”、“讲理学的老监生”。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他“皱了皱眉”,分明是“讨厌她是…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到这样一堂“课改”探讨课:课题是鲁迅的小说《祝福》。上课铃一响,执教老师满脸严肃地说:“昨天晚上,在鲁镇郊外发现一具女尸,据现场勘察,死者大约40岁,身上无任何刀伤抓痕等搏斗迹象,据周围群众辨认说可能是祥林嫂,为了查明死者的身份、死因,抓出凶手,我已派出三个调查组分赴鲁四老爷家、贺老六家和卫老婆子家作了调查,要求迅速侦破此案,现在就请三个调查组汇报各自调查到的案情。”接下来三个小组分别派代表发言,最后共同认定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是鲁四老爷、卫老婆子,还有鲁镇的人。最后老师总结:三个小组的同学充分发扬了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先生作品《祝福》中,有一个身份特殊的重要人物而她又常常被忽视——卫老婆子,但她总能在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出现,与鲁四老爷家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并且在祥林嫂的命运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文章试图从多角度解析卫老婆子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一、从上下文推测.例如《祝福》在写祥林嫂被抢后,鲁四老爷只是说:“可恶!然而……”.“然而……”是什么意思呢?当鲁四听到有人竟敢事先未经他许可抢走他家的短工,以至闹得“沸反盈天”,有损他的名声和威严,于是怒不可遏,大骂一声“可恶”.但再联系上文对他书房的描写,可知鲁四是一个封建卫道士.所以“然而”与前句一转,又透露了他的心声:寡妇外逃,是礼教所不容,婆婆有权处置,无可非议.二、从文章的主旨上去推敲.例如:“夜里,我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我变成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反人性者的人性是谁在反人性呢?反人性者的人性又是一种怎样的真相呢?1.吃人者吃人者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冷酷的吃人者,譬如鲁四老爷。祥林嫂活着的时候他没给过她一个好脸色,除了皱眉,还是皱眉(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皱了皱眉",祥林嫂被婆婆捉回时他"皱一皱眉",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他"照例皱过眉");祥林嫂死去的时候,他高声骂她是个"谬种"(相当于"扫把星"),死得不是时候。这个冷酷保守、道貌岸然的道德君子,骨子里却是个爱贪小便宜的市井小人。得知祥林嫂被婆婆捉走的消息时,他说:"可恶!然而……。""可恶",是因为对方打狗不看主人,侵犯了他这个主人的威严;"然而",是因为他认为祥林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标点     
张玉庭 《现代语文》2002,(10):43-43
标点符号的作用的确是惊人的,有时,它完全可以对人物最为隐蔽的内心世界做出既深刻又巧妙的揭示,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当鲁四老爷听说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走了他家的女佣祥林嫂时,曾说了一句仅有四个字的话:“可恶!然而……”那么,出现在句中一个感叹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8,(28)
一次,偶然翻看一位学生的日记,被一段笔迹很重的文字深深吸引。该文对刚刚讲过的小说《祝福》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其中对鲁四老爷的评价几乎完全颠覆了老师的观点。且看——"我不赞成老师的说法。鲁四老爷只是一个小富农,而不是地主,因为在祥林嫂被其婆婆掳走后,四婶自己煮午饭,儿子阿牛烧火,可见其并不很富裕。鲁四老爷守旧、迷信和自私,厌嫌祥林嫂是个寡妇,这确实很可恶,  相似文献   

13.
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一个人的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生讨论。)师: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生1: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师: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生2:鲁四老爷呗!生3:还有四婶。生4:柳妈也是的。生5: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生6:别忘了祥林嫂的婆家人。生7: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众人笑)我这…  相似文献   

14.
《祝福》中涉及祥林嫂的"经济账"有五笔: 第一笔是祥林嫂来到鲁镇鲁四老爷家里打工,鲁四老爷给她开出的"工资":"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笔"经济账"提供我们如下信息:一是工钱通过面试定下.文中写道:"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这"看"字用得颇耐寻味.在"看"之间,鲁家综合祥林嫂的品相和身体健康程度,决定收留她.从中可"看"出,祥林嫂的端正相貌和柔顺性格,与鲁家开出的工钱肯定有关系,也为她日后被婆婆雇人劫回,逼迫改嫁,埋下伏笔.二是,肯定了祥林嫂工作态度和劳动能力,譬如勤快,力气大,抵得上一个男子等.从以上分析可知,祥林嫂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一位打工者,尽管"她是一个寡妇"(按鲁家的说法,身份不祥,来历不明),然而鲁家不嫌不弃,予以容纳,这并不是他们动了什么恻隐之心,而是捡到一个便宜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祝福》是传统课文。祥林嫂河边遭劫后,鲁四老爷两次吞吐其辞的“然而……”,在篇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然而”究竟有几解呢? 许钦文同志早在建国初期提出了意见,认为:两个“然而”,实际上只是一个“然而”,只有一解;意思是:婆婆把她劫回,也无可厚非。近年来,四川秦元宗同志提出了异议,认为两个“然而”,两解;前用许说,后一“然而”的意思是:然而要找到一个象祥林嫂那样……的廉价劳动力,恐怕也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祝福》教学片断)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生:……师(总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自私伪善、冷酷无情的人,他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是反动政权的代表,他对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生1(迟疑地):我觉得鲁四老爷没有那么坏,他收留祥林嫂,没有扣过她工钱,没有打骂过她,能让她养的白胖起来,他比起我们今天许多老板要仁慈多了。  相似文献   

17.
一、祥林嫂的人际关系纵观全篇,我们不难发现与祥林嫂一生有密切联系的人物主要是婆婆、鲁四老爷夫妇、卫老婆子、柳妈以及其他鲁镇人,他们对祥林嫂性格的形成、最终的命运发展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人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这说明他自身既带着社会本身的烙印,也要与其他社会成员发生密切的联系,其最终性格与命运的形成势必也会与这些社会成员对其的影响有密切的必然的联系。探求一个人物与她周围带着强烈社会特征的其他人物的关系,是解读这一人物,准确全面概括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深刻挖掘文章内容和揭示主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文…  相似文献   

18.
祥林嫂为何要逃出婆家?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帮工的原因,如小说《祝福》中所说,是因丈夫死了,家中有个“严厉的婆婆”。人教版《教参》上说:“为了逃避在婆家的难堪虐待,她到地主家帮工。”但这“难堪虐待”的内涵让人有些模糊,是生活上虐待她呢,还  相似文献   

19.
提起祥林嫂,眼前挥之不去的总是那花白的头发,木刻似的间或一轮的眼睛和那根下端裂了口子的比她长出一截的破竹竿。总是想追问一下四十多岁的祥林嫂何以如此匆匆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除了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冷漠的长工,无奈的“我”之外,还是生活在她周围的女人们。有精明严厉的婆婆,看似温柔敦厚的四婶,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善于言辞的卫老婆子和专以别人的痛苦为乐的老妇人等。她们在祥林嫂周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增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婆婆“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这样安排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的 :年纪大约二十六七上死了比她还小十岁的丈夫 ,然后从家里逃出来 ,经卫老婆子做中人进入鲁四老爷家帮佣。本来干得很好———“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 ,脸上也白胖了。”可新年刚过即被本家的堂伯和严厉的婆婆一绳子捆了回去 ,被用作换取小叔子的聘礼强逼着嫁给了深山野的贺老六 ,年底便生了个胖小子。照理说 ,祥林嫂也算找着了幸福的归宿 ,可“天有不测风云” ,年纪轻轻的孩子他爹因吃一碗冷饭竟又断送在伤寒上。这倒也罢 ,毕竟我们勤劳的祥林嫂尚有一丝亲情可系 ,但“船破又遭顶头风”———一只在雪天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