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喜迎更大跃进的一九七八年来到的时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了,华主席为《人民文学》的光辉题词下达了。这是我国文化生活中意义深远的大事,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信着重谈了格律问题、形象思维问题和新诗的形式问题。多少年来,毛主席对于新诗的形式一直非常关心,早在写这封信之前,就指出:新诗要“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并且反复指明: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在这封信里又提出了“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生前日理万机,昼夜为中国革命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操劳不息,但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却十分关怀,对新诗创作也给予特殊的关注。一九五七年《诗刊》创刊,毛主席发表了关于诗的一封信,对新诗创作提出了“精炼、大体整齐、押韵”的要求;一九六一年诗歌界对新诗的发展方向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毛主席又及时地作出了光辉的指示,指出新诗要在学习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今天,华主席又亲自批准发表了一九六五年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这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对子新诗的发展,是很关怀的。记得一九五七年一月,他和我们谈话的时候,有一部分话题是关于新诗的。在新诗创作的具体问题上,毛泽东同志表示了这样的意见,那便是:‘精炼·大体整齐·押韵’。”(臧克家:《学诗断想》第一页)毛主席又说过:“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白话诗确有散漫、拖沓的毛病。毛主席强调“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和鲁迅先生反复论述过的“诗须有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伟大领袖毛主席针对“四人帮”分裂党的宗派活动,多次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毛主席指出:“不要搞宗派”,“江青有野心”。一九七五年五月三日,毛主席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警告他们说:“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总结我党半个多世纪以来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深刻指出:“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一九七五年五月三日,毛主席针对王张江姚“四人帮”的问题,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重申“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对“四人帮”提出严厉的警告。“四人帮”不但没有悬崖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生前曾多次对“四人帮”进行了批评、揭露和斗争。一九七四年七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当着王、张、江、姚的面严肃地指出:“你们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同年十一、十二月,毛主席针对江青篡权阴谋,两次揭露说:“江青有野心”。并告诫他们:“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一九七五年五月三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再次强调“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严厉批评他们说:“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毛主席的话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集中了亿万革常群众的意志,撼山岳、裂金石,字字千钧,击中了“四  相似文献   

7.
新诗既要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不断从时代潮流和新的生活中汲取活力,同时又要接通和保持与古典诗歌艺术的血脉联系,优化诗体结构,在革新旧体诗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诗体格武。如何从艺术内涵的融会贯通上找出使古典诗词艺术转化为现代诗歌艺术的内在逻辑,确是中国新诗形武美学探讨的基本问题。本就从汉字的形、音、义一体的美学特征出发,围绕构成诗歌的“中国味”的主要因素——汉语诗歌的“象”、“韵”、“境”三个基本方面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在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在谈到新诗发展方向的时候,特别提到说,“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这不仅对民歌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必须十分重视向民歌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是汉语诗韵的新旧转换时期。新诗人在"诗韵价值重估"中提出废旧韵、造新韵的理论主张。初期新诗存在大量无韵诗,但多数新诗仍然有韵,在现代诗韵、用韵位置、换韵方式、平仄互押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五四时期诗韵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是:构想诗韵现代模式、探讨诗韵平仄互押、土音入韵历史价值和重造新韵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0.
诗律一席谈     
1978年1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了,在文艺界引起了学习的高潮,大家围绕着毛主席这封信的重要内容,就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艺术特点和新诗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毛主席在这封信里,曾谈到了诗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走上了历史舞台。新诗创作要求有新诗韵。赵元任首先编出《国音新诗韵》,张洵如编成《北平音系十三辙》(1937),黎锦熙等编出国颁《中华新韵》(1941),嗣后有近百种韵书(含论文)陆续问世。这些韵书的作者背景复杂,所编韵书体系不一,存在审音矛盾、宽严失准、缺乏韵谱归纳等问题,出现了诗人用韵不予理睬的尴尬局面。本文基于对现存各种韵书的分析,提出了若干新诗韵编纂原则:坚持共同语标准音的原则、符合语音科学的原则、从众性原则、宽严标准统一的原则、规范性与普适性相统一的原则、允许多样共存的原则,并提出了15个严韵和13个通韵的韵部系统。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生前曾多次严厉地批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但是,王张江姚“四人帮”,由于他们的反动阶级本性所决定,利令智昏,根本不听毛主席的严厉警告。多年来,特别是一九七三年党的“十大”之后,他们紧紧抱成一团,结帮拉派,结帮营私,结帮篡党,越搞越凶,把帮派活动搞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大体阳唐一部,江一部。平去入分押。全浊上声“杖”字与去声相押1例:《五9·龟毛》叶“杖放当丧”(“放”为漾韵,“当丧”宕韵)。十三、曾摄共9例:登独用2 ;证独用1;蒸证同用1;入声职独用1,德独用2 ,职德同用2。蒸登一部。平入分押。本摄与梗摄通押3次见下文。又曾摄蒸韵与臻摄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高潮正在蓬勃兴趣。我们长沙县人民决心一年建成大寨县,三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怎样“将我们现在还很落后的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乐园”呢?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在阐述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的指示时,深刻指出:“搞工业也好,搞农业也好,搞其他工作也好,都要围绕阶级斗争这个纲”。又说:“教育战线的大辩论在各级党委领导下进行”。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作为地,县一级党委,工业、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认为:“《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在被称作金科玉律的《谈新诗》一文里,胡适提出了“新诗的方法”,即“诗需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在胡适看来,好诗就应该“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和胡适明确提出“具体的做法”不同,闻一多并没有提出这一口号。但是从其著名的新诗“三美”之一的“绘画美”原则中,我们却能看到闻一多对新诗“具体做法”的不同思考。有论者认为,“闻一多新诗的‘绘画美’表现在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曾经说过:“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安徽女民歌手殷光兰同志创作的大量新民歌就是一种嘴唱的诗歌。她那“句句都带泥土香,首首都是家乡音”的民歌,以炽热的无产阶级革命激情,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伟大的党,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描绘了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地前进的壮丽图景;这些民歌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新诗应有的顺口、有韵、易记、能唱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毛主席在一九五八年正式提出来的。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一九五八年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的确也出现过不少问题,有“左”的错误。特别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肆意歪曲篡改这一方针,在教育战线搞了许多破坏活动。在我们回顾总结三十二年来的经验教训时,也联系到对党的教育工作方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方针的提法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导致一九五八年以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自然音节”论是新诗形式初创期的基本理论,它在自然的节奏和自然的声调、韵两个方面为新诗形式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导致了新诗形式的散文化,因为“自然音节”实际上是散文的音节。新诗的音乐不可能是完全自然的,而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被艺术化了的。  相似文献   

20.
在探究五四以来的新诗代表作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新诗的九种常用韵法,即一字逗、句句韵、隔句韵、流水韵、交叉韵、包韵、转换韵、自由韵、错综韵等,简论了各自的得失、新诗韵法与古诗韵法的传承关系及与域外韵法的借鉴关系,对新诗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