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世纪的孩子应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而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同学,他们往往一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就指指点点。例如,“××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我们的美术老师鼻子很勾像一只猫头鹰,以后就叫她猫头鹰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和同学,他们一旦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便马上指指点点,这是孩子“学会共处”、真诚地与他人交往、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一大绊脚石。 一、不会“欣赏”的具体表现 不会“欣赏”同学一次思想品德课中,我请大家看同学的几张照片,“夸一夸”照片中哪些同学做得好。一位同学说:“××正在拾纸屑,他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照片中的××虽然在帮助别人,但他平时经常打人的。”发言对同学好的做法有所肯定,但却不认可。有时,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会“眨眨眼”,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突然问我:“爸爸,同学要抄我的作业怎么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一时感到很难回答。于是,我反问女儿:“老师知道同学抄作业的事吗?”“不知道”。“那他们父母知道吗?”“我哪儿知道?”孩子还告诉我,如果不让同学抄作业,有些同学就会不和自己玩儿;如果让他们抄作业又怕老师发现挨批评。看到孩子进退两难,本着“两弊相比取其轻”的态度,我教给女儿这样一个办法:别人抄作业你可以不管(不是这样的问题不该管,而是小孩子还不具备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你自己绝对不能抄同学的作业,因为抄作业就像…  相似文献   

4.
在对大班孩子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我们与家长沟通,听到家长很多无奈的感叹:“孩子就听老师的话,在家里我们说什么都不听,一点规矩都没有。”“是呀,现在大了还学会顶嘴了,他比你还有理。”“现在的孩子太不好管了,哪像我们小时侯。”  相似文献   

5.
进入初三的同学手捧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化学教材,就像一个对神奇的化学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将自己的半个脑袋伸进了化学殿堂……。同学问老师:化学好玩吗? 老师拉着同学的手,大步跨入了化学世界。老师说:这是一个无比美好、动人的天地,“很刺激、很酷”,进入这个天地后你会感受到快乐、有意义,甚至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到这样一段章:笔的孩子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改革’,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上语课,他点了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笔认为这是个好的改良,应该值得推广。以后几天里,笔问孩子“改革”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  相似文献   

7.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里的“宽容”有多个含义。“宽容”首先体现在自信心培养上。小学生每做一点突出的事情,老师就把一个代表荣誉的贴纸贴在孩子胸前。做得更好的,校长会亲自颁发“校长奖章”贴纸。老师从不因孩子犯了错误就用一通道理把孩子说得体无完肤。评语也从来没有“差”这个字眼。对学生没有学会的技能,用“有待学会”说明;写算能力欠佳,就用“还需要练习”等字眼描述。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师像妈妈,像呀像妈妈……”校园里,电视屏幕上,人们常常听得到这一类歌曲。一天,我和老师们谈起“老师就是老师”的看法,不想竟遭到同事们的一致反对: “老师难道不应该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孩子吗?”“我们就应该以是否像妈妈一样爱孩子,作为衡量幼儿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离中考还有三个学期呢,在这个寒假,有同学就已经进入中考倒计时了。就因为放假前开家长会,老师把进入初二下学期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一股脑儿告诉家长:开学后课程量增加;初二同学生理发育迅猛;英语、数学开学后难度加大;孩子们还没有学会控制情绪……反正,老师就像和大家作对一样,不想让学生过好这个放松的假期。于是,寒假里忙着上各种补习班的同学大增,家长一再给孩子加  相似文献   

11.
陈莉萍  汪强 《师道》2003,(7):22-22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一枚怪异的石头,他就会对同学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报以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生气,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的拿着对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造的硬币。”姐姐拿过来一看,却发现这只是枚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而已。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学会感激别人,学会表达对父母、对老师和对他人的爱。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感恩之树”枝繁叶茂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就要鼓励孩子从现在开始,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使孩子养成习惯,我的做法是:在孩子成长本上画一棵“感恩之树”。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帮家长、帮老师、帮邻居,还是帮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会画在这棵树上,每做一件好事就在“感恩之树”上画一个小红心或一片树叶。当树上出现10个小红心或…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怎么样?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总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爱的事业     
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都是老师写的。如果我们的老师像父母,充满教育的爱,孩子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学其理”。如果我们的父母像老师,知爱又知教,孩子的身心就会健康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了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  相似文献   

18.
朝三洲 《师道》2003,(1):13-13
常常听到家长在这样教育孩子,“别人骂你,你就骂他!”“同学打你,你就打他!”“小朋友抢你东西,你就去报告老师,让老师好好罚他!”诸如此类“以牙还牙”的不让自己孩子吃亏的语言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司空见惯了。但专家认为,这种为了点滴小事而敌视同伴、把别人当作防范对象的教育方式,恰恰会导致孩子品德的“发育不良”,会使孩子身心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同情心和善良心。日前,有专家呼吁,家庭教育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难以融入社会的“大灰狼”了!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即命运”。在过去缺乏竞争机制的计划经济社会中,人一…  相似文献   

19.
小学时我是个怯懦内向的孩子,在同学中间我就像落入大海的针一样绝望。老师很少注意到我,经常有老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仍然叫不出我的名字。他们称呼我的方式五花八门:“穿白衬衫的那个同学”、“角落里的那个同学、”“坐第三排的那个同学”等等。到后来,我甚至习惯了没有名字的生活。我的学习成绩也是不上不下,什么时候都不会成为老师眼中优秀的“骄点”或糟糕的“焦点”。我似乎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五年级时,来了一个新语文老师,她很喜欢在课堂上提问,有时还让我们表演课文里的角色。一个星期后,她又让我们进行这种表演。班里几个口齿…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班,有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他常常把老师、同学弄得啼笑皆非、人仰马翻,大家都叫他“淘气包”。“淘气包”长得瘦瘦的,特像小瘦猴。他成天上窜下跳。在他瘦瘦的脸上,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说起话来,眼睛滴溜转,看起来就非常聪明,“淘气包”最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