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沈从文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心性论”为他思考“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使他掌握了认识人类自身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反视内心,从而体现出他对人类生命本质认识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力”是人类原初经验的积淀,本文用“原型批评”方法解读沈从文小说的“生命意识”,乡村生命盈盈不息的生命力与都市生命“力”的匮乏形成呼应与比照.显然,“力”是人类繁衍、发展的不朽动力,生命生生不息的储备.  相似文献   

3.
“砍头”叙事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大量地呈现,他的小说或是《从文自传》中都艺术性或真实性地书写了砍头事件.作者童年的真实经历和作家艺术地创作的文本呈现,使《黄昏》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怡然自得的小城生活中,充斥着砍头故事的游戏情节.沈从文叙写砍头尽量将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叙述得淡定、平静,然而这种平静背后愈加显示出生命的悲痛,作品弥漫着沈从文浓郁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珍重和敬仰.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小说中从“个体”到“群体”的死亡描写体现出他的现代死亡意识的逐步形成和深化,是他的“生命”意识中抗争精神的高场。  相似文献   

5.
李佳 《现代语文》2009,(8):99-100
沈从文把“生命”作为人生世界的核心,信仰生命、探索生命是其创作的基本主题。为此沈从丈对生命的不同形式进行探寻,从而昭示生命的本质。本文把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按原始自由的生命形态、自在蒙昧的生命形态、自主自为的生命形态进行分类,并对其生命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自称是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由于早年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湘西的特殊的文化环境,导致了他对生命终极价值的特殊关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他开朗乐观不为现实所缚的理想主义者的生命人格。理想性是他小说文体中最重要的精神向度之一,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和审美主义的生命情怀使它笔下的湘西,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人类童年时代生命镜像的象征,它那和谐、纯而自然的生命意境,对现代人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生命”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维度之一,是解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突破口。“湘西生命”的精神内核是“人与自然相契”,是沈从文孜孜追求的理想的生命“常性”。这种精神浸透到了它的生命形态、命运观念、处世精神之中。具体而言,“自然性爱”、“未凿童心”、“血性强力”是湘西生命的自然形态;“死亡”与“爱情”相邻体现了湘西生命的自然抉择;在“守势”与“超脱”处世姿态中生命的“自足”、“澄静”.展现了湘西生命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湘西作家、京派代表人物沈从文的小说具有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魅力.“蛮性”书写作为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一道不可忽视的独特风景线,更是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有所体现.沈从文的“蛮性”书写内涵丰富,结构新颖,渊源深远,不仅是对湘西边城中野性、血性、烈性的生命强力的礼赞,也是对自然生态和人格灵性的彰显,更是作者自身关于人性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作者于独特的湘西苗文化和湖湘楚文化的浸润下,抒写出了“蛮性”的湘西世界中自然原始生命的美好形态.  相似文献   

9.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生命”背后有“神”的痕迹,也有“庄严”的理趣,流露着作家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0.
沈石溪以他独特的创作成为新时期儿童动物小说的领军人物。相关研究多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局限于对人类社会的关照。实际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更着重于体现动物生命原态,追求包含人与动物在内的自然生命意义上的哲学超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是自然的生命历程,衷旨在于“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思想提供了平台;这种对故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眷恋作为沈从文都市社会生存中被现实激励生发出的主体性意识,对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上说 ,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 ,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 (“他者” )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 )的批判 ,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 ,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 ,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作品中的时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小说叙述的最基本层面,又是小说形式中最尖端的操作项目,对时间的沉思是作家人生探索的最高层次。在缺乏具体时间认定的沈从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叙事时间丰富而深刻的把握:对叙事时间的巧妙控制使《边城》的结构成为一个精美的“完型”,其中的人物体现出“自由意志”;其他小说中,时间成为命运的显现形态;“反复叙事”催生出“地志小说”;时间还是沈从文历史思考和生命体验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试论沈从文自我定位对其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论上说,小说叙事方式体现着作家对作品所要展现的生命世界、人生意义的认识理解,是小说意蕴指向的符号信码。本文即想从这一角度探讨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与其自我定位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沈从文创作总体构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都市生命世界”与“湘西乡村世界”实质上是沈从文认知中“自我与他者”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自认为“乡下人”的沈从文以“湘西”为参照物(“他者”)展开他对“都市”也即他理解的“现代文明”(“自我”)的批判,而这造成了他在湘西题材小说中选择“说——听”叙事框架和客观化叙事的追求,产生小说叙事模式的矛盾,并进而影响都市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以他古朴、雅洁、随心而又明澈似水的笔致.以诗化和散文化的小说体势,展示了一个遥远亲切而带点神秘色彩的山间水上世界,展示一片纯朴强健而来被都市文化污染的自然人性的天地。本文将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入手。通过对湘西边民的人性人情、风景民俗的探讨。研究蕴藏于其中的“生命美”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异的作家,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7.
40年代是沈从文的重要创作期。这一阶段,他由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转向对社会人生的内心独照,并形成了自己在人生与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观点。主要以“生命”为切入点,来谈谈沈从文40年代在人生探索与艺术创作两方面是怎样对“生命”这一命题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8.
倔汉沈从文     
暖雨 《中文自修》2005,(11):14-16
沈从文曾说过“我只想把我生命所走过的痕迹写在纸上”,这是一个多么单纯的理想,但在那样的时代里,对于一个文学的门外汉而言,却显得艰难异常,可是沈从文却做到了,而且完成得那样出色,这不得不教我们去探究他平和外表下生命的韧性。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著名的多产作家.他笔下的湘西小说是一幅幅清淡的山水画,是一曲曲悠远的牧歌,浸润了作者的文化理想.分析沈从文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小说,我们可以观照他文化选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背负了人生太多的悲剧体验,他无可避免地将这种体验通过他的作品表达出来。他的悲剧小说涵盖了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和生命本体层面。对于悲剧表达的方式,沈从文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以微笑表现痛苦”,在微笑之下掩藏的是深刻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