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理论研究的回顾,认为学校、个人及社会网络三者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应对系统、个人自助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三个维度,分析各方力量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时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邢宇 《科教文汇》2010,(32):181-182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对成功就业尤其重要.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学生求职中的心理矛看和不良心理倾向的迫切需要.文章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矛盾和不良心理倾向,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的具体措施,从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修养、实践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性干预、前摄性干预和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等一系列干预措施。通过对学生心理危机现象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使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已发生的心理危机可得到有效的化解,以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发挥极着重要的作用。立足于社会现实,针对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社会资本利用的现状,较为深入的探讨了如何更好的积累和利用社会资本获得自身的就业优势,为促进大学生求职成功提供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毛俊青 《科教文汇》2013,(26):192-193
高校扩招以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普遍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并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本文论述了当今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现状,探析了大学生就业焦虑的成因,并从学校、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求职,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及毕业生本身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影响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文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心理健康及其调适的角度,指出了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心理障碍,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就业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7.
刘聪  吴玲琴 《百科知识》2023,(30):43-45
<正>根据201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望:调研证据》,全国约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0%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外源性心理问题和内源性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因素、学校因素和其他因素四类。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扩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广度、拓展高校校园文化浸润深度、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行动温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王泽山院士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其心理资本进行探析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包括使命感、自信、专注、韧性和超越五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对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取得产生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支持系统和生活方式在心理资本与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间分别发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由此构建了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理论模型。这启示我们要注重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积极心理资本要素培育,同时要匹配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以保证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的持续取得。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系内部沟通协作机制不健全、权责不明、监控力度不够、院系以下层面干预力度较弱等方面。实现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整体上的良好运作,需要各层面支持系统的联动配合,尤其应该加强院系这一关键层面的研究和实践。构建院系层面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需要,是提高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谢四元 《科教文汇》2013,(25):180-180,188
心理危机严重影响个体的成长,并对社会尤其是家庭造成重大的损失。发展个体社会支持系统是危机干预策略的重要内容。研究探讨家校社会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建构整合系统,从多层面、多阶段预防与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为厘清多理论下科研合作影响因素,以虚拟学术社区367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虚拟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在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中,社区信任起主导作用;个体层面因素包括个体基本特征、个体心理感知和个体预期三个维度,影响程度均与群体交互因素相当。提出建立并完善虚拟学术社区管理规范和信任机制,构建并完善虚拟学术社区版块,完善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用户聚集的虚拟社区价值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社区中的用户聚集对其价值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聚集效应对虚拟社区价值提升产生的巨大作用,然后从用户需求聚集、用户行为聚集、用户聚集的提升、虚拟社区价值提升4个方面构建了基于用户聚集的虚拟社区价值提升模型。最后,以典型虚拟社区人人网为例,运用以上模型,提出了对其进行价值提升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黄微  卢国强  赵旭 《情报科学》2022,40(7):177-185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通过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的研究体系进行梳理分析,为促进国内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文章利用主题并含检索在知网及Wos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通过热点关键词统计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为用户交互行为的机制模型、特征、影响因素、效果评价以及反向行为五个热点研究主题。【结果/结论】在理清当前学术研究脉络基础上提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具有前瞻性的方向,即继续深入用户会话交互行为的数据挖掘;探索反向行为与超越价值中心逻辑行为的机理;构建获取信息过程中知识筛选体系。【创新/局限】总结国内外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促进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基于动态用户画像探索学术虚拟社区的粘性驱动机制在于用户角色精准定位,有助于提升用户忠诚度、信任度、留存率、回访率。[方法/过程]依据社区属性和用户感知分析学术虚拟社区的粘性驱动因子;以用户自然属性、行为属性、心理特征为用户画像的数据来源,建构包括基础数据、行为建模、服务应用、评价反馈4个模块的动态用户画像结构模型;结合驱动因子与结构模型构建了粘性驱动机制模型。[结果/结论]模型深度刻画了学术虚拟社区用户全貌,为优化系统效能和精准化服务指供指导,以期增强学术信息资源流转与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虚拟社区已成为大众知识共享的主要渠道,识别与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对科学评价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效果,促进网络用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构建了基于在线用户、知识属性、虚拟社区平台、知识共享情境4个维度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的指标体系;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运用DEMEATEL方法分析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构建并分析因素关系网络图;最后,利用DANP方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结果/结论]识别出知识效用、用户共享意愿、知识质量、信任与认知距离、共享氛围是影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学术社区开始成为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建设激发社区科研人员参与热情、提高科研合作效率、维持科研团体活力的激励机制变得非常重要。[方法/过程]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进行分析,分别描述了无激励机制和有激励机制的演化博弈关系和过程,探讨了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虚拟学术社区博弈双方在无激励机制的环境下,演化稳定策略是(不合作,不合作),在有激励机制的环境下,演化稳定策略是(合作,合作)或(不合作,不合作),由此得出完善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有助于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据科研人员合作影响因素的不同结果,给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林与川  张林 《科研管理》2014,35(3):91-98
工作不安全感作为组织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压力源,不仅引发了员工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同时导致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以社会支持为调节变量的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模型,分别从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角度探讨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情绪耗竭的缓解作用。以10家企业的197位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等统计方法检验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认知性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工具支持有利于降低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情感支持则会缓解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采用针对性的社会支持组合策略,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帮助员工进行压力管理,缓解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泽鲲  乌铁红  唐文跃 《资源科学》2019,41(9):1734-1746
虚拟社区已成为当代旅游者的重要活动空间,他们在社区中展开发布信息、组织活动、寻求帮助、分享生活等非交易行为(即契合行为),厘清旅游虚拟社区的参加动机及其与契合行为间的关系对于旅游虚拟社区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户外旅游虚拟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尝试明晰人们参加旅游虚拟社区的主要心理动因,并探索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中参加动机对于成员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可划分为4种:自我成就、社交、学习和实际好处;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契合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仅对态度契合具有直接影响;群体认同是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契合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路径;契合行为的完全实现,必须要以达成态度契合为前提;旅游虚拟社区成员“参加动机-群体认同-态度契合-行为契合”的关系链条得以明晰,探索出从参加动机到契合行为的一般性普适路径。本文丰富了旅游虚拟社区契合行为研究,对旅游虚拟社区的经营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Virtual commun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usiness, society, and education. At present, one of the great challenges faced by virtual communities is the availability of knowledge, which is mainly created through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Although prior studies have extensively studied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in virtual communitie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they largely ignor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in this process. We propose to address this gap by examining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its effect on individuals’ intention to continue sharing knowledge. We also identify trust in the virtual community and self-consciousness as antecedents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The research model is empirically tested through a survey across two virtual communities in a major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dition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intention to continue sharing knowledge. The level of trus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tention to continue sharing knowledge not only directly, as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but also indirectly,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Finally, we find that self-consciousness exert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feelings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and the need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