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龙光利 《科技广场》2006,(4):110-112
阐述了巴克码组的定义和7位巴克码识别器的组成框图。在MAX PLUS2软件平台上,给出了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设计7位巴克码识别器电路,为了便于对设计的7位巴克码识别器进行检测,该电路还设计了一个周期为31位长的模拟7位巴克码产生器,并进行了编译和波形仿真。综合后下载到可编程器件EPF10K10LC84-4中,测试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EDA技术作为开发系统,以VHDL语言作为硬件描述语言来实现帧同步信号的提取的设计。首先从同步数据流中提取位同步信息,然后提取帧同步信息。这里采用插入特殊码法来实现提取帧同步信号。插入特殊码法(即插入式帧同步法)是以巴克码作为帧同步开头的方式,它在数字信息码序列中插入一些特殊码组作为每帧的帧头标志,而在接收端则根据这些码组的位置来实现帧同步。仿真结果表明在接收端可以提取出准确的帧同步信号。  相似文献   

3.
MIMO_OFDM系统是一种采用多天线的通信系统,当各个收发天线之间的子信道延迟存在差异时,在每个接收天线端的帧同步检测都会受到发射天线同步信号的干扰,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MIMO_OFDM系统的帧同步的设计方法,该同步系统可以实现时域和频域的同步,其中时域的同步是通过一组零相关窗码(Zero correlation zone code)的匹配滤波器实现的,而频域的同步是通过同步帧的训练符号安现的。并且在Altera's公司的FPGA开发板上实现了同步器的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Linux系统下AOS帧同步收发器PCI接口卡的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空测试中常用的PCM数据流,提出一种双通道PCM解调器设计。系统以FPGA为控制器,实现两路PCM数据流的实时解析。PCM解码过程中进行,帧同步和位同步的检测,帧和位都同步则此帧数据有效。解析出一帧完整数据后通过USB发送给终端。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AOS和帧同步收发器的概念,简述了帧同步收发器的两层驱动程序及其相互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功能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描述了一种基于USB2.0的高级在轨系统(AOS)帧同步信号发送器的设计与实现,用CYPRESS公司EZ-USB FX2芯片完成接口设计,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AOS和帧同步收发器的概念,简述了帧同步收发器的两层驱动程序及其相互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功能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GNC系统分布式半实物仿真过程中,由于各仿真节点时间不同步,以及同一节点软硬件时序不匹配导致的仿真状态失真和数据丢帧问题,对飞行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同步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实时反射内存网络构建了分布式仿真系统,并基于导航星座模拟器硬件时钟,采用"握手"机制和实时在线时间同步误差估计的被动时间同步算法,实现仿真系统各节点长时间仿真的实时同步;同时采用乒乓双缓存和数据差分技术,在多任务非实时系统中实现同一节点软硬件操作时序的同步,解决数据丢帧导致的仿真状态失真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12 h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各仿真节点时间同步误差小于1 ms,相互数据交互无数据丢帧现象,解决了GNC半实物仿真系统各节点不同步导致的仿真状态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描述了一种基于USB2.0的高级在轨系统(AOS)帧同步信号发送器的设计与实现,用CYPRESS公司EZ-USB FX2芯片完成接口设计,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为这一系统的全面数字化设计了新的数字信令,并详细介绍了这套数字信令的帧构造过程及关键域的参考设置。同时这套数字信令还具有良好的差错控制性能,最后通过在Systemview下的仿真证明了它的差错控制确实能大幅优化系统误码率。  相似文献   

12.
文中给出了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仓库温度传感系统,介绍了温度传感系统的硬件结构,无线通信模块电路、LCD显示电路、实时时钟电路、温度检测及数据存储电路,实时温度检测和数据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无线通信及数据分析模块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多路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给出了系统原理框图,分析了硬件电路的功能和部分软件设计思想.该系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VC5410芯片和Cypress公司的USB2.0接口芯片,可实现较传统方式更为经济、有效的高性能同步数据采集,在工业控制和测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离器件设计数字系统已有些过时,现代数字系统是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系统设计.在数字电路中融合硬件描述语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总结了采用硬件描述语言的倪点,然后分析了数字电路与硬件描述语言两门课程的内容、分离的缺点和融合的优势.最后,给出了在内容中融合和在实验中融合的思路.采用硬件语言描述方法更易于提高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能力,加强创新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ID算法的高精度数字化电源设计方案。方案采用DSP和FPGA技术实现数字化PID调节,通过数字化PID算法产生PWM波来控制斩波器,从而达到控制主回路的目的。这种设计方法以取代传统的模拟PID调节器,使电路更简单,精度更高,通用性更强。通过测试表明,本系统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较高精度的设计要求,取得了预期结果。本系统的设计方案不仅可以用在电源控制器上,只要是相关的领域都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案例推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案例推理技术的发展后,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特点。根据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研究设计了基于案例推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结构模型,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设计方案,着重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主要模块。  相似文献   

17.
数字电压表是对电子电路进行现场检测的常用仪表,文中讨论了一种基于TLC549的数字电压表设计方法。该数字电压表的控制系统采用AT89S51单片机,A/D转换器采用TLC549,实现简易数字式直流电压表的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种时间数字转换器的结构和性能,提出了组成全数字锁相环重要模块——时间数字转换器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出TDC模块的电路构成;其次,采用千分尺算法对电路信号进行设计和较正;最后,通过PSPICE仿真环境对电路图的设计,测出TDC的精确度,测得在CMOS环境下时间延迟的线性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时间数字转换器相比,该千分尺算法应用于TDC模块的设计,可以使时间数字转换器的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High-performance field oriented control (FOC) of induction motors (IMs) relies on the accurate control of their electrical dynamics. In particular, perfect decoupling control of the stator currents should be ideally achieved for a FOC scheme to be efficient. However, the decoupling effectiveness afforded by most stator currents controllers may be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parameters and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but also by the specific controller structure and the adopted coordinate system. A measure to assess decoupling effectiveness is non-existent in the IM control literature. To bridge this gap,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ross-coupling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al subsystem of IMs under different well-known control structur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four control strategies previously studied and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critically assessed in this work: (1) stationary frame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 (2) synchronous frame PI control, (3) synchronous frame PI control with decoupling networks, and (4) improved stationary frame diagonal control. The decoupling capabilities of controllers in stationary and synchronous coordinates are examined, with a detailed insight on the role of decoupling methods. The analysis is perform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individual channel analysis and design (ICAD). By application of ICAD, the decoupling effectiveness of FOC schemes is clearly exposed and quantified, with an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parametric uncertainty being carried out for completeness. The effect of the inverter dynamics over cross-coupling is also treated using digital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are useful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each control strategy has either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Additionally,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everal operating parameters over the stator currents cross-coupling such as nominal flux and torque levels.  相似文献   

20.
对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的信号完整性作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内容是:简单介绍了高速数字电路和信号完整性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分析了产生反射的原因;总结了解决反射的方案或措施,探讨了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进行信号完整性方针分析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