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61年沙皇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标志着俄国正式步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此次改革很不彻底,俄国农村存在着资本主义与半封建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地主经济,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地主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农业化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1861~1917年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揭示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未解决。1906—1907年为缓和矛盾而进行的斯托雷平改革,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推动农奴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演进,但没有解决农奴制大地产这个顽疾,并导致了新的贫富分化。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围绕此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反驳了诸种错误观点,提出了土地国有化的纲领。列宁的土地变革观点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基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了俄国革命的实际进程,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选修)介绍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时写到:“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国家,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教材由于篇幅  相似文献   

4.
臭名昭著的“农奴制改革”给摇摇欲坠的沙皇统治带来虚幻希望的同时,给极度贫困的俄国农民又带来了更多的灾难。大量农奴制的残余,日甚一日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引起了俄国现实关系的剧变。俄国解放运动正面临着严峻的抉择。身陷囹圄始终以满腔热忱关注俄国命运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通过“新人  相似文献   

5.
线索农奴制度的废除和 1861年改革。原因外因: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内因:俄国资本主义有缓慢的发展,农奴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俄国农奴制度已经危机四伏(农奴的处境日益恶化,生活极端困苦,农民运动发展起来)。方式: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但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依然存在。农民要交付高额赎金,才能得到少量份地。  相似文献   

6.
专题导学俄国原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较晚,而且其资产阶级革命很不彻底,农奴制残余的大量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致使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仍是一个经济、技术都很落后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课本有关俄国社会性质的表述前后矛盾。课本第83页在表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时写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据此可知,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课本第84页在表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时写道:“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课本第100页写道:“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8.
1 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面临农业用地不足不沃、税高赋重的困境。为减轻经济压力,农民着力发展畜牧业、手工业等副业。手工业与市场联系紧密,农闲时本地及外地务工人员的流动加速了农民的社会分层。畜牧业与农业直接相关,同时呈现出商品化特性。农奴制改革后,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缓慢而迟滞,但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农业资本主义,在俄国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斯拉夫派产生和活动的19世纪前半期是俄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初始时期。斯拉夫派表现出来的对俄国社会现实的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他们对封建农奴制度所代表的那个落后时代的不满,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的实际上是他们对已经完成工业化或正在进行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所代表的那个资本主义时代的追求。斯拉夫派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活动——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发展资本工业、对沙皇专制制度进行某些改革的愿望——表达了俄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代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0.
俄国立宪民主党是俄国自由资产阶级的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在俄国自由主义反对派运动发展的基础上成立的。还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一些卷入资本主义关系中的贵族代表人物中就产生了自由主义改良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反对派。他们企图用改良的、同沙皇制度妥协的途径来废除农奴制度。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贪婪地榨取剩余劳动;另一方面,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比以前的农奴制等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本文研究了《(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从商品生产、经济关系、生产方式变革、生产经营形式和竞争机制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是列宁早期重要的理论活动。列宁科学地鉴别、处理与描述了俄国经济数据,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混乱的经济定义和粗糙的统计方法;以服务于认识社会有机体为原则,“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还原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图景。列宁系统概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封建主义经济在俄国衰亡、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扩张不可避免,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经济浪漫主义”的狂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张黎明 《文教资料》2007,(23):105-107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代表,在俄国社会从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的时期,其以近60年的创作实践,反映了俄国社会的风云变幻、政治经济制度的更迭、思想道德的演化。而且"以巨  相似文献   

15.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失败,加之随后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向中亚大举进攻,导致中亚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化进程中。本文结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中有关“边缘地区”部分的论述,来研究19世纪下半期中亚边缘化的动因问题。即从考察当时欧洲格局的演变入手,结合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英对中亚战略政策的差异以及中亚的内部矛盾等方面,来探讨中亚边缘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沙皇俄国,商人作为一支新兴的势力日益崛起,政治经济影响迅速扩大,斯大林称十八世纪初的俄国是“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这时期正值俄国封建农奴制盛极一时的阶段,为什么商人能在沙俄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要了解此问题,就必须系统地探讨一下此时期俄国商业与商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商人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俄国的近代历史开端于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萌芽产生;等级君主制开始向绝对君主制转变;“由各个不大的地方市场集中成一个全俄市场”,“一切区域、领地和  相似文献   

17.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是从2月到10月短短8个月,临时政府意三度陷于危机,三次改组,很快被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推翻。俄国历史上真正的资产阶级政府如晏花一现。7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临时政府,诅咒、惋惜、怀念的都有,就是不明白它为什么夭折。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尽管缓慢但毕竟不可阻挡地由一个农奴制国家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仅两次复措烧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沙皇专出制度阻碍了社会民主化进…  相似文献   

18.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两国通过发展经济而实现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国家跨越的重大事件。尽管改革初期俄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明显优越于日本,但由于改革领导者坚持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不仅损害了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改革机制,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经济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政治体制长期保持稳定,是大限度地激发了改革所带来的活力。从而导致日本后来者居上,在诸多方面赶上甚至超过了俄国。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强对原因和后果的分析⊙周玉玲⊙一、全面分析原因的各个方面并在教材基础上拓宽和挖深。如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原因),现行高一教材仅就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严重危机、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等方面叙述,这是内因。但这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是俄国封建农奴制存在的最后阶段。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农奴制处于总危机的状态,资本主义生产因素早在城市中产生和发展。城市内部社会分工愈益多样化。城市纺织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直接拉动着农民到城市打工。同时这一时期农村中地主属下的农民所受的剥削反而加重,一般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不断恶化。为寻找生活出路,大批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国家农民和缴纳代役租的地主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动,从而为他们外出到城市打工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双重作用下,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地区的大批农民到城市打工。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民本人及其家庭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欧俄社会的变化。但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等因素的限制,这一时期欧俄打工农民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